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片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熊莺;谢诗涓;向湘松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复方丹参片,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探讨复方丹参片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择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测量并分析其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口服复方丹参片3个月后,再次测量以上指标,并行比较.结果 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全血粘度10 (1/s)、还原粘度10(1/s)、红细胞电泳指数较标准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复方丹参片3个月后,全血粘度10 (1/s)、还原粘度10 (1/s)、红细胞电泳指数降低至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多有血液粘稠度升高的表现,而复方丹参片可有效改善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的黏稠度.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骨肉瘤患者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行大剂量MTX化疗过程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75例骨肉瘤患者大剂量MTX化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用药过程中的配合,以及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结论 大剂量MTX化疗期间,充分的水化、碱化,血药浓度的监测及解毒药的正确应用、严密的病情观察,是保证化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媛;胡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Bcl-2、Caspase-3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是继心脏病、肿瘤和中风之后影响老年人健康、导致死亡的第4位原因,但AD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而且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AD脑内神经元的丢失机制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在凋亡发生机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是Caspase-3和Bcl-2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本文从Bcl-2、Caspase-3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雪;孙婧霞;蒋常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生脉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生脉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0 ~ 300 g,随机分为5组(n=16):Ⅰ组(假手术对照组)、Ⅱ组(脑缺血再灌注组)、Ⅲ组(生脉预处理组)、Ⅳ组(生脉后处理组)和Ⅴ组(生脉对照组).Ⅱ组、Ⅲ组、Ⅳ组大鼠采用线栓法进行脑缺血2h.Ⅲ组大鼠线栓成功前60 min给予腹腔注射生脉15 mL/kg,Ⅳ组大鼠线栓成功后10 min给予腹腔注射生脉15 mL/kg.再灌注24 h时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随后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灶体积、细胞凋亡率、Bcl-2及Bax表达,并且计算Bcl-2与Bax的比值(Bc卜2/Bax).结果Ⅰ组和Ⅴ组相比,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脑梗死灶体积、细胞凋亡率、Bcl-2及Bax表达、Bcl-2与Bax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和Ⅴ组比较,Ⅱ组、Ⅲ组、Ⅳ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细胞凋亡率、Bcl-2及Bax表达均升高,Bcl-2/Bax降低,脑梗死灶体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Ⅱ组比较,Ⅲ组和Ⅳ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降低,Ⅲ组和Ⅳ组细胞凋亡率和Bax表达降低,脑梗死灶体积缩小,Bcl-2表达和Bcl-2/Bax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与Ⅳ组比较,Ⅲ组脑梗死体积缩小,细胞凋亡率和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和Bcl-2/Bax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生脉注射液预处理和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从而降低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且生脉注射液预处理较后处理效果更佳.

    作者:周代伟;陈彬;曹阳;刘冰冰;聂瑞霞;胡忆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性化服务在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在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未实施人性化服务以前的10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以在实施人性化服务以后随机抽取的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的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00名孕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以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患者入院时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提供人性化服务后,观察患者焦虑情绪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P <0.05.对照组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1.0%,观察组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0%,两组比较,P<0.05.结论 在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服务能够深化和推进了整体的护理工作,提高了孕产妇的安全感以及对医院的信任感,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治疗的依从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运动性失语患者的颅脑磁共振表现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患者的颅脑磁共振表现.方法 选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观察其磁共振(MRI)检查结果,记录其梗塞灶部位,并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且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汉语失语检查法(ABC)中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评定.结果 研究发现21例(29.6%)患者的病变部位位于经典Broca区,50例(70.4%)病灶不在经典Broca区.病灶累及经典语言中枢患者中,0~1级失语患者占71.4%,而累及非经典语言中枢患者中,0~1级失语患者占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8,P=0.000).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Broca失语症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所见的病变部位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经典Broca区以外的更多部位都可能参与Broca失语症的形成,但经典Broca区重度失语患者较多.

    作者:蒋颖;盛世英;张菊美;黄金忠;吴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舒血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失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林;由行;甘文杰;王凯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与探讨舒适护理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与临床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03年至2008年ICU病房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共80例,对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包括环境舒适护理、心理护理、通气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护理、生理舒适护理等.对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心理状况评分、舒适程度、转出ICU的例数等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以了解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80例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总满意率达90.0% (72/80);患者心理状况平均评分为(6.5±1.5)分,舒适感平均评分为(7.8±1.0)分.临床结局:患者转出ICU共70例(87.5%),死亡共10例(12.5%).结论 舒适护理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使护患关系和谐,并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院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秀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4分)32例,中度神经功能缺损(4~15分)45例,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5分)13例.测定并分析三组的hsCRP、ox-LDL及Hcy水平.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在hsCRP、ox-LDL及Hcy三个指标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hsCRP、ox-LDL及Hcy水平三者均出现增高趋势,且轻度型、中度和重度型三种情况下的hsCRP、ox-LDL及Hcy水平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 hsCRP、ox-LDL及Hcy水平三个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巩娟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鼠结肠黏膜电切术后自然愈合过程中天然免疫的变化

    目的 探讨部分天然免疫在大鼠结肠黏膜切除术后溃疡局部的变化.方法 选取36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分为4天、7天、12天3个时间段小组)和电切组(分为4天、7天、12天3个时间段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接受剖腹手术,电切组行结肠黏膜电切术;假手术组行结肠黏膜全层切开而不行结肠黏膜电切;正常组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处死.用免疫组化法(SABC)对结肠相应部位组织中CD177、CD163和CD 159a行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法测定各指标阳性表达部位的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 电切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中均有CD177、CD163和CD159a的表达.阳性染色主要显色于黏膜上皮层及黏膜固有层中,少数也显色于黏膜下层中.电切组中的CD177和CD163在各时间段肠道溃疡局部组织的IOD值较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增加(P<0.05),电切组内各时间段之间没有差异(P>0.05).各组之间及各时间段的CD159a的IOD值均没有差异(P>0.05).结论 大鼠肠黏膜电切术后至少12天内,局部存在急性炎性反应.参与天然免疫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其中单核/巨噬细胞增多的终效应复杂、不清楚,而NK细胞的数量变化不明显.

    作者:张伟光;朱良润;谭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右旋美托咪啶预防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期拔管应激反应及护理

    目的 观察应用右旋美托咪啶(DEX)对全身麻醉下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期拔管应激反应的预防作用及其护理.方法 选择择期行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n=20)术中静脉输注右旋美托咪啶0.5μg· kg-1·h-1,C组(n=20)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安慰剂.记录患者麻醉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镇静-躁动评分(SAS).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HR和MAP在拔管即刻低于C组(P <0.05),术后SAS评分增高、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颅脑肿瘤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拔管应激反应,减轻恢复期护理工作量.

    作者:郑丹华;朱俊玉;刘光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维吾尔族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研究维吾尔族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对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再障组)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同时检测25例健康者(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结果 再障组IgA、IgM、IgG与CD4+、CD4+/CD8+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CD8+显著上升;经过治疗后,再障患者有16例有效,其IgA、IgM、IgG与CD4+、CD4+/CD8+水平升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CD8+明显降低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以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显著者,免疫球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作者:艾克拜尔·阿布都热衣木;阿布力米提·木合塔尔;阿孜古丽·麦麦提;刘加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GF)凝胶和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GF)凝胶和胶原贴敷料对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88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磺胺嘧啶粉换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用胶原贴敷料联合EGF凝胶治疗,分别统计两组创面止痛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疤痕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痛苦轻,创面愈合快,疤痕发生率也低.结论 联合应用胶原贴敷料和EGF凝胶治疗面部Ⅱ度烧伤创面,能有效减轻创面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疤痕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柏秋;彭文要;余继超;邱加崇;刘冰峰;招伟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调查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对55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的膝功能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55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平均得分为74.53±11.34,属于良好.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因素有康复训练、术后时间、术后并发症、文化程度和肿瘤部位,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有2个,分别是康复训练和术后时间,共解释HSS总分变异的30.6%.结论 康复训练是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培训骨科专科护士,形成由骨科医生、护理人员和康复治疗师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团队,营造一个适合患者康复的环境,给予规范的康复训练指导,是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关键.

    作者:胡爱玲;刘媛;张美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术发生电切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后发生电切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我科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的3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电切综合征的发生概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电切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切除前列腺重量≥30 g、手术欠熟练、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手术时间≥90 min、术中需输血、膀胱或前列腺包膜穿孔,对高危者进行预防处理可防止电切综合征的发生.结论 对于手术时间长、切除体积大、术中需输血、出现包膜穿孔或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者,应密切观察,防止电切综合征的发生;而增强手术熟练程度及进行积极的预防处理,可减少其发生.

    作者:康灵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相关解剖因素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暴露水平.方法 以人体尸体头颅作为模拟对象,采用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手术方法对其进行解剖,并采用冠状住手术角度及矢量位手术角度作为手术评价指标.结果 影响矢状手术角度的相关因素包括骨窗-胼胝体切除手术间距(r=-0.187)、骨窗长度(r=0.468)、胼胝体切口位置角度(r=0.325)、骨窗经胼胝体(r=0.269)、同侧/对侧骨窗(r=0.215).影响冠状住手术的因素包括胼胝体切口位置角(r=0.198)、骨窗-胼胝切口(r=0.523)、同侧/对侧骨窗(r=0.169).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冠状为手术角与矢状住手术角呈正相关.结论 影响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因素主要包括冠状手术角、矢状手术角,这两项指标可客观地对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的暴露程度进行反映.冠状位手术角以及矢状住手术可作为侧脑室入路应用及设计的指导理论.

    作者:宋波;段忠玉;武煜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妇科择期行腔镜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妇科常规护理进行,实验组除接受术前常规护理外,还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therapy)对患者进行提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焦虑的程度和护理的满意度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入手术室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明显降低(P<0.05),术前焦虑程度也有所减轻(P <0.05,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可减轻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亚妹;吴穗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脾脏肿瘤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血管瘤14例,错构瘤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表皮样囊肿5例,炎性假瘤2例,血管肉瘤1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开腹脾切除术15例、脾部分切除术4例、腹腔镜脾切除术6例、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5例、胰体尾并脾切除术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良性患者术后长期存活,恶性患者手术后需接受综合治疗.结论 脾脏原发性肿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肿瘤的主要方法.治疗首选手术,脾脏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较好,恶性肿瘤应在术后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作者:刘桂杰;李学华;孙会东;纪丕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骨性关节炎标记物Ⅱ型胶原降解产物C2C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A)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关节疾病,许多研究者都在试图寻找用于临床评价OA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将就OA研究中所使用的Ⅱ型胶原纤维降解产物C2C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临床早期诊断OA提供方便.

    作者:江梦谣;唐际存;辛林伟;官昊月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双氯芬酸钠栓超前镇痛治疗小儿术后疼痛的研究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栓术前塞肛治疗小儿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2例2~8岁行尿道下裂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17例手术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12.5 mg塞肛,B组17例术后立即使用双氯芬酸钠栓12.5 mg塞肛,C组18例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分别记录三组术后0.5、1、2、4、8、16、24小时的FLAC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各个时间点A组的FLACC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1小时A组的FLACC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小时后的各时间点B组的FLACC评分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能有效治疗小儿术后的疼痛,且安全、经济.

    作者:陈勤广;王志强;潘永斌;李尉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小儿麻醉诱导前及复苏护理流程优化研究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前使用优化护理流程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和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首次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流程,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观察和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麻醉成功后及患儿苏醒后的初次心率、呼吸、血压变化及患者家属麻醉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配合程度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术中心率、血压波动相比对照组更加平稳(P <0.05).结论 在家属陪同下进行麻醉前诱导及麻醉后复苏可明显减轻患儿焦虑、恐惧心理,提高麻醉成功率.

    作者:蒙丽婵;洪钦政;麦勤玲;胡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