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禹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发病原因以及诊断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2例胃大部切除术功能性排空延迟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当中,经过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之后,进行综合性非手术治疗,20患者均能够在术后32天左右恢复胃动力,2例患者疑似空肠周围出现粘连梗阻,再行手术,并进行剖腹检查,延迟25天左右恢复胃动力.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明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阴道镜检查在接触性出血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行阴道镜检查、有接触性阴道出血病史的308例患者的阴道镜、细胞学、阴道镜定位下活检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08例患者中,细胞学检查假阳性率14.3%,假阴性率16.9%;阴道镜检查假阳性率13.5%,假阴性率10.3%;细胞学与阴道镜结果比较,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者135例,符合率为88.2%.结论 阴道镜检查在提高接触性阴道出血宫颈病变检出率中有重要价值,效果优于细胞学检查.
作者:王焕;李文薇;刘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在肋骨骨折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和DR双能量减影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为1.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肋骨骨折临床中,相比DR双能量减影检查,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误诊率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吉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颅骨成形术后短期放置皮下潜行引流管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15例颅骨成形术后短期放置皮下潜行引流的颅骨缺损管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皮下积液1例,其余随访5个月~1年,无积液复发.结论 颅骨成形术后短期放置皮下潜行引流管以及术区用绷带加压包扎可有效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作者:徐小平;刘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全身麻醉、表面麻醉下行儿童扁桃体切除术的优劣.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4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设为A组,剩余34例在表面黏膜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设为B组.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咳嗽、负性情绪)及术后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A组负性情绪、恶心、呕吐以及咳嗽分别出现1例患者,术后满意度为88.2%;B组负性情绪出现10例、恶心出现6例、呕吐出现8例、咳嗽出现6例,术后满意度为11.8%.A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其它指标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比表面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更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单纯去势以及完全雄激素阻断在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 以我院在2008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单纯去势进行治疗,实验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完全雄性激素阻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总体平均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即DSS以及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即PFS的比较上,P>0.05,在无转移的晚期前列癌患者中,进行单纯去势治疗的患者与完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的患者在DSS和PFS比较上,P<0.05.对于有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中,进行完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的患者与单纯去势治疗的患者在PFS的比较上,P<0.05.完全雄性激素阻断患者使用比卡鲁胺进行治疗的患者的PFS为33个月,相比使用氟他胺的患者的PFS要长,P<0.05.结论 单纯去势以及完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在晚期前列腺癌的预后中具有相似的效果.对于无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可以进行单纯去势治疗,对于存在转移的患者,好采用完全雄性激素阻断进行治疗.
作者:陈举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电子热力恒温水箱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使用电子热力恒温水箱前后物品重复处理消毒所需时间和器械损耗率进行对比.结果 使用电子热力恒温水箱前,复用性器械重复处理消毒环节需要的时间为(41.37±4.28)min,物品重复处理损坏率降为52次,使用电子热力恒温水箱后复用性器械重复处理消毒环节需要的时间为(9.33±2.25) min,物品重复处理损坏率降为26次,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合理使用电子热力恒温水箱,能加速消毒供应中心的物品循环速度,减少器械损耗.
作者:郭丽琼;孙佩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急性左心衰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左心衰伴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均行基础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间断性透析方案,观察组患者使用CRRT,比较两组患者血氧携带能力、体内电解质水平和肾功能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氧携带能力高于对照组,电解质水平较对照组更优,肾脏负担更轻,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RRT可以在急性左心衰并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提高患者血氧携带能力、快速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并减轻患者肾脏负担.
作者:梅劲超;杨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08例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黛力新组(常规治疗加用黛力新)各59例,3月后复查肠镜,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黛力新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溃疡愈合率方面,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加用黛力新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炜;窦玉勤;朱丽群;霍晓灵;朱雪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要点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具有肾脏穿刺活检指征的患者114例,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综合精心护理配合及术后并发症护理等,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配合精心护理后,肾穿成功率达100%,所有患者穿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腰胀等.其中明显腰痛18例,占15.79%,休息后基本恢复;肾周血肿6例,占5.26%;3例发烧,体温高于38.6 ℃,患者经止血、消炎、退烧等对症处理后治愈;1例尿潴留给予留置导尿管;4例肉眼血尿,占3.51%,其中1例出血较多给予持续膀胱冲洗,余3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均无动静脉瘘.结论 超声引导下自动弹射肾活检术创伤性的检查,配合充足的术前准备、周全的术中配合及精心的术后护理是肾穿成功的保证,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素芬;林素清;梁美彩;田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以评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体重增长只有(1.9±0.4) kg,低于对照组的(4.5±1.2) kg.观察组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为(42±8)U,对照组为(57±11)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5±0.3)d,与对照组的(12.4±0.4)d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减少每日胰岛素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并避免体重的过快增长,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伍蔚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3种充填材料修复老年人后牙重度磨损的疗效.方法 98例后牙重度磨耗的老年患者(患牙108颗)随机分为3组治疗:A组: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患牙40颗;B组:复合树脂充填患牙36颗;C组:瓷嵌体修复患牙32颗.12个月后复诊,评价并比较三组疗效.结果 A成功率为60.0%,B组成功率为66.7%,C组成功率为87.5%;C组的疗效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瓷嵌体修复老年人后牙重度磨耗的临床效果好,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建洪;徐雄均;卢惠冰;江浩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不孕症女性子宫腔内病变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筛选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本市192例不孕症患者,对192例不孕症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和输卵管插管通液,统计常见的子宫腔内病变类型.结果 经过详细的宫腔镜检查后,发现有139例患者存在子宫腔内病变,病变率为72.39%,139例病变中有52例是宫腔粘连,比例为37.41%,明显高于其它病变类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对不孕症患者实行了输卵管插管通液后,输卵管阻塞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宫腔镜检查安全可靠,对患者影响小,在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很好的前景.
作者:陈湘梅;张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含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留置胃管的两法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对7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及气管切开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差异,改良常规置留置胃管方法,均采用了侧卧位置管法或托下颌置管法进行留置胃管,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本组76例,全部获得置管成功,成功率100%.其中采用侧卧位置管法48例,托下颌置管法28例;插入胃管一次成功70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达92.1%,二次成功4例,三次成功2例,且插管过程中患者未出现面色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改变,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差异采用侧卧位置管法或托下颌置管法进行留置胃管,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叶雪花;赖月榕;宁玉娟;郭学玲;叶小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22例孕34周前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进行临床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和分娩期的护理.结果 孕妇保胎时间3~11d,平均(7.5±3.5)d.22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后,阴道分娩19例,阴道分娩率86.4%;剖宫产3例,剖宫产率13.6%.新生儿Apgar评分<5分1例,5~7分的15例,>7分的8例.无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和产褥感染.结论 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是围生期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孕34周前的胎膜早破对围产儿的危害更大.因此,进行护理干预对减少母儿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翠霞;李玉玲;李庆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6%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麻醉前采用6%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照组注入乳酸钠林格氏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输液后MAP和CVP均较输液前升高,且CV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液前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6%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行老年脊柱手术,有助于改善血液动力学,对凝血功能无抑制作用.
作者:欧阳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三大因素之一,作为一种载体,为细胞提供生存的三维空间.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常见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后,指出了目前支架材料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杨振磊;卢剑;蒋尧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复方醋酸棉酚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并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复方醋酸棉酚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FSH、LH和E2,以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两组治疗后的FSH、LH和E2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SH、LH和E2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有3例患者有不适和恶心,对照组有4例患者存在头痛、呕吐和恶心情况,所有患者其症状自行缓解;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方醋酸棉酚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具有更高的疗效,而且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杰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准备移植床及鼻底带蒂黏膜瓣,利用大腿阔筋膜作为移植材料,复合瓣法修补鼻中隔穿孔6例.结果 随访0.5~1年,6例鼻中隔穿孔均愈合,未发生再穿孔.结论 鼻内窥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龙芳;雷毅;荆建军;陈刚;刘罡;王徽;赵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6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重症肺炎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以评价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愈2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9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75.0%;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有15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19例患者有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在停止灌洗或暂停灌洗后自我恢复.结论 虽然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容易引发轻微的不良反应,但是相比于常规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在具体临床实践中,有必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情况,灵活使用肺泡灌洗.
作者:胡华元;陈静波;陈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