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举锋
目的 对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及MRI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间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X线和MRI检查,并依照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在Durie/Salmon plus诊断分期中的不同.结果 MRI病灶检出率(27/32,84.37%)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20/32,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Durie/Salmon plus分期的标准,MRI诊断分期(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19例)明显高于X线诊断分期(Ⅰ期12例、Ⅱ期13例、Ⅲ期7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X线平片,可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陆鸣;秦方晖;汪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孕妇分娩后出血量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300例足月产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自然分娩150例,设为对照组,剖宫产150例,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出血情况,并且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实验组出血率为27.3%,高于对照组的9.3%(P<0.05);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血窦开放伴血管损伤是分娩后出血的常见影响因素,其中观察组宫缩乏力和血窦开放伴血管损伤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较自然分娩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并且出血量较多,临床上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作者:朱映霞;蓝冰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前后稀释模式肾替代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6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组患者使用前稀释模式CRRT,对照组患者使用后稀释模式CRRT,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滤过率、血气pH、Na+、K+水平和多巴胺使用量及滤器使用寿命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滤过率之间未见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pH、Na+高于对照组,K+、多巴胺使用量低于对照组,滤器使用寿命长高于对照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稀释CRRT可以在MODS患者的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以在保证与后稀释CRRT相同滤过效果的情况下,快速改善患者内环境,降低患者药物使用量和滤器更换频率.
作者:杨晓燕;梅劲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rPA组和UK组各32例,分别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和尿激酶(UK)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开通率和死亡率、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PA组患者在溶栓60 min、90 min、120 min内的血管开通率显著多于UK组患者,P<0.05; rPA组患者无死亡病例,UK组死亡率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患者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低于UK组,P<0.05; rPA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UK组患者34.37%,P<0.05.结论 rP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能提高患者的血管开通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吉伟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实施程序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2年我院将程序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管理中,资料回顾分析2011年实施常规管理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实施程序化管理前后(2011年和2012年)患者、手术科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2012年患者、手术科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2011年,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护理配合的程序化管理有效地协调了手术室的整个护理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黄雪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要点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具有肾脏穿刺活检指征的患者114例,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综合精心护理配合及术后并发症护理等,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配合精心护理后,肾穿成功率达100%,所有患者穿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腰胀等.其中明显腰痛18例,占15.79%,休息后基本恢复;肾周血肿6例,占5.26%;3例发烧,体温高于38.6 ℃,患者经止血、消炎、退烧等对症处理后治愈;1例尿潴留给予留置导尿管;4例肉眼血尿,占3.51%,其中1例出血较多给予持续膀胱冲洗,余3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均无动静脉瘘.结论 超声引导下自动弹射肾活检术创伤性的检查,配合充足的术前准备、周全的术中配合及精心的术后护理是肾穿成功的保证,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素芬;林素清;梁美彩;田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固体水和电离室建立一个测量模体,通过电离室测量值得出碳纤维床各组件的穿透因子.结果 碳纤维实心板直射穿透因子为96.7%,碳纤维网状板直射穿透因子为99.6%,去杆斜入射床面穿透因子为98.6%,对剂量影响相对较小;支撑杆直射穿透因子为85.4%,斜入射支撑杆穿透因子为95.3%,对剂量影响较大.结论 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有一定影响,特别是支撑杆对剂量影响较大,临床中要考虑此影响.
作者:郭海亮;袁军;许明君;王祥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和评价应用大隐静脉小切口微创治疗的经验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应用小切口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每条肢体手术时间平均50 min,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5%.患者术后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随访3~12个月未见曲张静脉复发.结论 小切口微创手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一种有效措施,因其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痛苦小、康复快,兼有美容效果,符合目前微创外科要求,且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向庆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方法 将2009年5月到2012年5月来院治疗的100例更年期功血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西医治疗方案,随访并就相关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供血疗效显著,值得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OSAHS患者术中出血量影响.方法 将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152例中重度OSAHS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B两组各76例,A组围手术期未行CPAP治疗,B组围手术期行CPAP治疗,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均少于A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总量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手术期采用CPAP及其它综合治疗能能显著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
作者:宫向荣;孙艳清;王贵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妇女心理状况,并探讨针对孕妇不健康心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来我院产科门诊的妊娠妇女150例为研究对象,医师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妊娠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妊娠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不健康孕妇9种症状因子(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的具体体现.结果 忧郁、焦虑、躯体化是孕期妇女出现的主要的心理异常变化,忧郁、焦虑、躯体化发生率在13%左右.同时,孕妇心理异常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条件差、夫妻关系不和谐、重要亲人丧亡等家庭和社会因素有关.结论 妇女怀孕期间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且发生几率比较大,医师要对此加以重视,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孕妇,通过筛查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尽早矫正出现心理问题的孕妇的心理状况,防止心理问题恶化,促进母婴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林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准备移植床及鼻底带蒂黏膜瓣,利用大腿阔筋膜作为移植材料,复合瓣法修补鼻中隔穿孔6例.结果 随访0.5~1年,6例鼻中隔穿孔均愈合,未发生再穿孔.结论 鼻内窥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龙芳;雷毅;荆建军;陈刚;刘罡;王徽;赵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价值.方法 将采用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心理辅导等综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负性心理情绪及术后的听力恢复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听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术前心理情绪.
作者:陈利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突变状况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随机入组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62例,以及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对其EGFR及其突变状况在外周血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患者肿瘤EGFR及其突变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及其突变水平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肺癌进程的重要标志.
作者:梁剑;许昕;郑云;李斌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三大因素之一,作为一种载体,为细胞提供生存的三维空间.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常见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后,指出了目前支架材料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杨振磊;卢剑;蒋尧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钛合金人工颅骨材料经过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形后,在颅骨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成型的钛合金人工颅骨材料进行32例颅骨修补手术,对住院天数、手术操作时间、使用自攻钛钉数量、外观满意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研究.结果 本组平均住院天数(13.48±2.15)d,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02.29±16.38) min,钛钉数量(8.5±1.4)枚,术后外观满意(9.5±0.3)分,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例,经治痊愈,无其它术后并发症.结论 个体化三维钛合金颅骨修补材料,省去了术中塑形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钛钉使用数量,术后外形美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勇;钱忠心;叶树铭;赵鸿;朱景伟;赵明珠;龚良;刘向阳;刘卫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吲哒帕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有效降压率为52.83%,治疗组有效降压率为85.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显著,与其它降压药物联用疗效更佳.
作者:郑艳娥;刘镇;罗珲;孙大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含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留置胃管的两法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对7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及气管切开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差异,改良常规置留置胃管方法,均采用了侧卧位置管法或托下颌置管法进行留置胃管,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本组76例,全部获得置管成功,成功率100%.其中采用侧卧位置管法48例,托下颌置管法28例;插入胃管一次成功70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达92.1%,二次成功4例,三次成功2例,且插管过程中患者未出现面色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改变,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临床个体差异采用侧卧位置管法或托下颌置管法进行留置胃管,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叶雪花;赖月榕;宁玉娟;郭学玲;叶小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调控免疫和激素能力下降,而调控CO2浓度能力是否也下降,需要用体外系统血液生物学实验加以研究,为肝癌系统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方法 肝癌与正常人枸橼酸抗凝新鲜血各自都设为全血细胞培养组和白细胞培养组,放37℃温育1小时,测定培养物中血CO2浓度(mmol/L),计算红细胞吸附血CO2率[红细胞吸附血CO2率=(白细胞培养组血CO2浓度-全血培养组血CO2浓度)/白细胞培养组血CO2浓度].结果 正常人红细胞对血CO2吸附率明显高于肝癌患者红细胞对血CO2吸附率.结论 肝癌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调低血CO2浓度,将血CO2吸收带走的功能明显低下.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的系统血液生物学调节功能(包括免疫和内分泌及血红蛋白调低血CO2浓度能力等)全面下降.枸橼酸抗凝新鲜血是一种动态的和活的血细胞悬液,而枸橼酸抗凝新鲜血细胞快速培养系统模式可设计为各种疾病红细胞的系统血液生物学调控(包括血红蛋白调低血CO2浓度能力)实验体系,为中西医学相关基础理论实验研究服务.
作者:郭峰;张俊洁;赵书平;查占山;钱宝华;花美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老年性非急性期脑卒中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 对年龄>60岁的70例老年性非急性期脑卒中病人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测定及影响原因分析.结果 70例老年性非急性期脑卒中病人PSQI平均得分(9.34±2.98)分,睡眠不良者有54例,占总体的77.14%.组成PSQI量表7个因子,得分高的是睡眠效率(1.66±1.10)分,得分低的是催眠药物的应用(0.11±0.55)分.结论 老年性非急性期脑卒中住院病人睡眠不良发生率高,患者存在入睡困难、睡眠间断、早醒等睡眠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应采取个性化、多元化措施提高其睡眠质量.
作者:江婉明;雷丽芳;王妙桃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