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林芬

关键词:孕妇,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期妇女心理状况,并探讨针对孕妇不健康心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来我院产科门诊的妊娠妇女150例为研究对象,医师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妊娠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妊娠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不健康孕妇9种症状因子(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的具体体现.结果 忧郁、焦虑、躯体化是孕期妇女出现的主要的心理异常变化,忧郁、焦虑、躯体化发生率在13%左右.同时,孕妇心理异常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条件差、夫妻关系不和谐、重要亲人丧亡等家庭和社会因素有关.结论 妇女怀孕期间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且发生几率比较大,医师要对此加以重视,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孕妇,通过筛查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尽早矫正出现心理问题的孕妇的心理状况,防止心理问题恶化,促进母婴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脐带暴露法对脐部感染和脐带残端脱落的影响

    目的 比较应用WHO倡导的脐带暴露法与传统的脐带包扎法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长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11月住院分娩的3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脐带暴露法组与脐带包扎法组,两组脐带结扎方法相同,脐带暴露法组断脐后在产房开始即暴露脐带,日常护理用清水清洁脐部,不用任何消毒液;脐带包扎法组断脐后使用脐带卷包扎,日常护理仍然使用75%酒精消毒脐部并每日包扎.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脱落率、脐部分泌物及脐炎发生率情况.结果 脐带暴露法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多集中在6~7天,而脐带包扎法组多在7天以上,两组脱落率分别有显著差异(P<0.01);脐带暴露法组脐部分泌物和轻度脐炎发生率明显低于脐带包扎法组(P<0.01和P<0.05).结论 采用脐带暴露法可明显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并能降低脐部感染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作者:黄柳红;黄雪霞;许雪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待孕人群对优生知识的知晓、态度和需求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中山市待孕人群对优生知识的知晓、态度和需求情况,为探索出生缺陷一级干预中宣传教育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至2013年中山市户籍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的待孕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了1 025个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出生缺陷预防的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如“女性佳生育年龄”、“第1胎孩子有出生缺陷,第2胎是否有必要做产前诊断”等.但是对一些较为专业的优生知识知晓率较低,如“正确补充叶酸”等.绝大多数待孕者希望得到优生知识,获取途径以通过医生获取比率高,不同文化程度者所需求的优生知识内容随文化程度的上升而增加.结论 待孕人群对优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达不到中山市制定的干预目标(待孕夫妇优生知识知晓率要达到90%以上),有少数人存在迷信思想.针对不同优生知识内容、不同对象,开展多元化的优生教育,使人们知道出生缺陷的危害,从而主动参与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对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潘桂珍;熊付兴;史妙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通过电离室测量分析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固体水和电离室建立一个测量模体,通过电离室测量值得出碳纤维床各组件的穿透因子.结果 碳纤维实心板直射穿透因子为96.7%,碳纤维网状板直射穿透因子为99.6%,去杆斜入射床面穿透因子为98.6%,对剂量影响相对较小;支撑杆直射穿透因子为85.4%,斜入射支撑杆穿透因子为95.3%,对剂量影响较大.结论 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有一定影响,特别是支撑杆对剂量影响较大,临床中要考虑此影响.

    作者:郭海亮;袁军;许明君;王祥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突变状况在肺癌患者外周血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 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突变状况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随机入组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62例,以及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对其EGFR及其突变状况在外周血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患者肿瘤EGFR及其突变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及其突变水平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肺癌进程的重要标志.

    作者:梁剑;许昕;郑云;李斌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准备移植床及鼻底带蒂黏膜瓣,利用大腿阔筋膜作为移植材料,复合瓣法修补鼻中隔穿孔6例.结果 随访0.5~1年,6例鼻中隔穿孔均愈合,未发生再穿孔.结论 鼻内窥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龙芳;雷毅;荆建军;陈刚;刘罡;王徽;赵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分娩方式与孕妇分娩后出血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孕妇分娩后出血量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300例足月产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自然分娩150例,设为对照组,剖宫产150例,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出血情况,并且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实验组出血率为27.3%,高于对照组的9.3%(P<0.05);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血窦开放伴血管损伤是分娩后出血的常见影响因素,其中观察组宫缩乏力和血窦开放伴血管损伤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较自然分娩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并且出血量较多,临床上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作者:朱映霞;蓝冰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6%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6%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麻醉前采用6%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照组注入乳酸钠林格氏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输液后MAP和CVP均较输液前升高,且CV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液前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6%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行老年脊柱手术,有助于改善血液动力学,对凝血功能无抑制作用.

    作者:欧阳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症肺炎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 讨论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6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重症肺炎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以评价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愈2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9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75.0%;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有15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19例患者有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在停止灌洗或暂停灌洗后自我恢复.结论 虽然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容易引发轻微的不良反应,但是相比于常规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在具体临床实践中,有必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情况,灵活使用肺泡灌洗.

    作者:胡华元;陈静波;陈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血液动力学及BIS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和BIS的影响.方法 10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按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5组(R0、R1、R2、R3、R4组)即0 ng/mL、1 ng/mL、2 ng/mL、3 ng/mL、4 ng/mL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从1μg/mL开始,每2min观察一次OAA/S评分,如OAA/S评分未达到0分,则每次将丙泊酚浓度增加1μg/mL;当病人OAA/S评分达0级时,则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完成气管插管.结果 麻醉诱导后,各组病人的MAP均降低,R0、R1和R2三组病人在气管插管后MAP升高,其升高幅度较R3和R4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病人的HR在气管插管后均增快,R0、R1和R2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BIS值随OAA/S评分降低而降低,气管插管后R0、R1和R2组BIS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具有协同作用,而以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 ng/mL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戚志超;吴论;刘志群;郭能起;郑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宫腔镜在不孕症女性子宫腔内病变中的诊治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不孕症女性子宫腔内病变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筛选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本市192例不孕症患者,对192例不孕症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和输卵管插管通液,统计常见的子宫腔内病变类型.结果 经过详细的宫腔镜检查后,发现有139例患者存在子宫腔内病变,病变率为72.39%,139例病变中有52例是宫腔粘连,比例为37.41%,明显高于其它病变类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对不孕症患者实行了输卵管插管通液后,输卵管阻塞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宫腔镜检查安全可靠,对患者影响小,在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很好的前景.

    作者:陈湘梅;张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性非急性期脑卒中病人睡眠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老年性非急性期脑卒中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 对年龄>60岁的70例老年性非急性期脑卒中病人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测定及影响原因分析.结果 70例老年性非急性期脑卒中病人PSQI平均得分(9.34±2.98)分,睡眠不良者有54例,占总体的77.14%.组成PSQI量表7个因子,得分高的是睡眠效率(1.66±1.10)分,得分低的是催眠药物的应用(0.11±0.55)分.结论 老年性非急性期脑卒中住院病人睡眠不良发生率高,患者存在入睡困难、睡眠间断、早醒等睡眠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应采取个性化、多元化措施提高其睡眠质量.

    作者:江婉明;雷丽芳;王妙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枢重症并发肺部感染防治策略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或脑卒中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中枢重症患者30例,分析与总结他们各自患肺部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治疗经验.结果 30例患者除2例死亡外(死亡原因系颅内感染),均临床治愈.结论 中枢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早期预防及早期干预可以治愈.

    作者:张继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RI和X线在多发骨髓瘤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和比较

    目的 对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及MRI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间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X线和MRI检查,并依照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在Durie/Salmon plus诊断分期中的不同.结果 MRI病灶检出率(27/32,84.37%)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20/32,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Durie/Salmon plus分期的标准,MRI诊断分期(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19例)明显高于X线诊断分期(Ⅰ期12例、Ⅱ期13例、Ⅲ期7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X线平片,可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陆鸣;秦方晖;汪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121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将12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61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6%、78.3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病程及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频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匹多莫德口服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疗效高,病程及退热时间短,复发频率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汉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16例缺失后牙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翻瓣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不翻瓣口腔种植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术后种植体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反应及药物应用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不翻瓣技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能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反应以及缩短用药时间.

    作者:胡秋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组织工程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三大因素之一,作为一种载体,为细胞提供生存的三维空间.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常见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后,指出了目前支架材料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杨振磊;卢剑;蒋尧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孕34周前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22例孕34周前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进行临床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和分娩期的护理.结果 孕妇保胎时间3~11d,平均(7.5±3.5)d.22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后,阴道分娩19例,阴道分娩率86.4%;剖宫产3例,剖宫产率13.6%.新生儿Apgar评分<5分1例,5~7分的15例,>7分的8例.无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和产褥感染.结论 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是围生期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孕34周前的胎膜早破对围产儿的危害更大.因此,进行护理干预对减少母儿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翠霞;李玉玲;李庆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22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发病原因以及诊断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2例胃大部切除术功能性排空延迟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当中,经过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之后,进行综合性非手术治疗,20患者均能够在术后32天左右恢复胃动力,2例患者疑似空肠周围出现粘连梗阻,再行手术,并进行剖腹检查,延迟25天左右恢复胃动力.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明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方法 将2009年5月到2012年5月来院治疗的100例更年期功血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西医治疗方案,随访并就相关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供血疗效显著,值得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自动弹射肾活检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要点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具有肾脏穿刺活检指征的患者114例,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综合精心护理配合及术后并发症护理等,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配合精心护理后,肾穿成功率达100%,所有患者穿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腰胀等.其中明显腰痛18例,占15.79%,休息后基本恢复;肾周血肿6例,占5.26%;3例发烧,体温高于38.6 ℃,患者经止血、消炎、退烧等对症处理后治愈;1例尿潴留给予留置导尿管;4例肉眼血尿,占3.51%,其中1例出血较多给予持续膀胱冲洗,余3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均无动静脉瘘.结论 超声引导下自动弹射肾活检术创伤性的检查,配合充足的术前准备、周全的术中配合及精心的术后护理是肾穿成功的保证,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素芬;林素清;梁美彩;田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