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待孕人群对优生知识的知晓、态度和需求情况调查

潘桂珍;熊付兴;史妙丽

关键词:待孕人群, 优生知识, 宣传教育
摘要:目的 了解中山市待孕人群对优生知识的知晓、态度和需求情况,为探索出生缺陷一级干预中宣传教育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至2013年中山市户籍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的待孕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了1 025个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出生缺陷预防的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如“女性佳生育年龄”、“第1胎孩子有出生缺陷,第2胎是否有必要做产前诊断”等.但是对一些较为专业的优生知识知晓率较低,如“正确补充叶酸”等.绝大多数待孕者希望得到优生知识,获取途径以通过医生获取比率高,不同文化程度者所需求的优生知识内容随文化程度的上升而增加.结论 待孕人群对优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达不到中山市制定的干预目标(待孕夫妇优生知识知晓率要达到90%以上),有少数人存在迷信思想.针对不同优生知识内容、不同对象,开展多元化的优生教育,使人们知道出生缺陷的危害,从而主动参与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对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MRI和X线在多发骨髓瘤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和比较

    目的 对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及MRI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间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X线和MRI检查,并依照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在Durie/Salmon plus诊断分期中的不同.结果 MRI病灶检出率(27/32,84.37%)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20/32,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Durie/Salmon plus分期的标准,MRI诊断分期(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19例)明显高于X线诊断分期(Ⅰ期12例、Ⅱ期13例、Ⅲ期7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X线平片,可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陆鸣;秦方晖;汪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并评价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循证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为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各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医疗费用、对健康知识的达标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66.13%)显著高于观察组(11.29%),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70.97%)显著低于观察组(95.16%),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利于病人的尽快康复.

    作者:黄春兰;朱辉群;黎小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SCT诊断成人肠套叠32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成年人肠套叠患者CT检查资料.结果 小肠套叠8例,回盲部套叠10例,结肠套叠14例.31例为顺行性肠套叠,1例为复杂性小肠逆套叠.32例手术发现原发病灶,良性病变15例(46.9%),恶性病变17例(53.1%),原发病术前CT检出率为37.5% (12/32).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明确诊断成人肠套叠,对成人肠套叠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王承光;冉慕光;陈建初;邓树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准备移植床及鼻底带蒂黏膜瓣,利用大腿阔筋膜作为移植材料,复合瓣法修补鼻中隔穿孔6例.结果 随访0.5~1年,6例鼻中隔穿孔均愈合,未发生再穿孔.结论 鼻内窥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龙芳;雷毅;荆建军;陈刚;刘罡;王徽;赵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通过电离室测量分析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固体水和电离室建立一个测量模体,通过电离室测量值得出碳纤维床各组件的穿透因子.结果 碳纤维实心板直射穿透因子为96.7%,碳纤维网状板直射穿透因子为99.6%,去杆斜入射床面穿透因子为98.6%,对剂量影响相对较小;支撑杆直射穿透因子为85.4%,斜入射支撑杆穿透因子为95.3%,对剂量影响较大.结论 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有一定影响,特别是支撑杆对剂量影响较大,临床中要考虑此影响.

    作者:郭海亮;袁军;许明君;王祥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转基因技术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类存在骨髓内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功能及多向分化潜能.在一些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向成骨系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系细胞、成软骨系细胞等方向分化,近年来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而转基因技术是一项目前较为热门的生物科技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基因如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 1,CDMP-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等通过转染后对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佳滨;武成聪;李强;茹嘉;宁寅宽;蔡伟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隐静脉小切口微创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和评价应用大隐静脉小切口微创治疗的经验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应用小切口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每条肢体手术时间平均50 min,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5%.患者术后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随访3~12个月未见曲张静脉复发.结论 小切口微创手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一种有效措施,因其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痛苦小、康复快,兼有美容效果,符合目前微创外科要求,且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向庆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

    目的 分析265例儿童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阳性反应结果分布情况,为防治该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265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其中过敏性鼻炎158例和哮喘107例)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在265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结果阳性反应中,发现吸入性过敏原显著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为粉尘螨和屋尘螨,粉尘螨阳性反应为255例,占81.2%;屋尘螨阳性反应为235例,占74 8%;其次为蟑螂46例,占14.6%;海虾和海蟹过敏原为食入性过敏原,阳性反应分别为30例和28例,分别占9.5%和8.9%.结论 认为过敏原检测能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谭巧燕;李桂秋;龙弦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方法 将2009年5月到2012年5月来院治疗的100例更年期功血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西医治疗方案,随访并就相关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供血疗效显著,值得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7例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透析前后所有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及心室肥厚的发生率.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23例)与非左心室肥厚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项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透析后左心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肥厚组与非肥厚组高容量负荷、高血压、贫血、透析是否充分及营养不良情况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容量负荷(β=1.624,OR=5.073)、贫血(β=1.519,OR=4.568)、透析不充分(β=1.213,OR=3.364)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容量负荷、贫血、透析不充分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上述临床特征的患者,应进行早期的预防性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凌志雄;刘肖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组织工程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三大因素之一,作为一种载体,为细胞提供生存的三维空间.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常见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后,指出了目前支架材料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杨振磊;卢剑;蒋尧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RARβ和Nur77相互调控在芬维A胺及HDACi抗肝癌中的作用

    目的 前期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 Scriptaid、TSA分别联合芬维A胺能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RARβ和Nur77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探讨RARβ和Nur77在芬维A胺及HDACi对肝癌作用中的相互调控.方法 利用RNA干扰技术人为敲低肝癌细胞Huh-7 RARβ或Nur77基因表达,用芬维A胺(10μM)、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10μM)、TSA(1μM)处理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ur77 mRNA及RARβ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人为敲低RARβ基因表达,对HDACi及芬维A胺处理Huh-7细胞后Nur77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同样,人为敲低Nur77基因表达,对HDACi及芬维A胺处理Huh-7细胞后RARβ mRNA表达亦无影响(P>0.05).结论 在HDACi及芬维A胺对肝癌细胞作用中,未发现RARβ和Nur77之间存在基因转录水平的相互调控.

    作者:杨辉;吴小琴;钟赟;魏宜胜;苏杭;丁元伟;林漫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孕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妊娠期妇女心理状况,并探讨针对孕妇不健康心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来我院产科门诊的妊娠妇女150例为研究对象,医师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妊娠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妊娠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不健康孕妇9种症状因子(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的具体体现.结果 忧郁、焦虑、躯体化是孕期妇女出现的主要的心理异常变化,忧郁、焦虑、躯体化发生率在13%左右.同时,孕妇心理异常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条件差、夫妻关系不和谐、重要亲人丧亡等家庭和社会因素有关.结论 妇女怀孕期间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且发生几率比较大,医师要对此加以重视,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孕妇,通过筛查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尽早矫正出现心理问题的孕妇的心理状况,防止心理问题恶化,促进母婴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林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因素及加强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115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有效评估96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入组患者中ADL正常者占总调查人数的42.6%,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者占67.4%,其中功能障碍者占总数的32.6%; ADL的各个功能下降程度不同,以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受损为主,生理性日常生活能力(PADL)受损较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ADL影响显著(P<0.05).结论 根据患者ADL评分结果进行个体化护理,可提高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肖小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突变状况在肺癌患者外周血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 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突变状况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随机入组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62例,以及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对其EGFR及其突变状况在外周血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患者肿瘤EGFR及其突变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及其突变水平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肺癌进程的重要标志.

    作者:梁剑;许昕;郑云;李斌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伴焦虑抑郁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08例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黛力新组(常规治疗加用黛力新)各59例,3月后复查肠镜,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黛力新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溃疡愈合率方面,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加用黛力新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炜;窦玉勤;朱丽群;霍晓灵;朱雪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枢重症并发肺部感染防治策略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或脑卒中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中枢重症患者30例,分析与总结他们各自患肺部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治疗经验.结果 30例患者除2例死亡外(死亡原因系颅内感染),均临床治愈.结论 中枢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早期预防及早期干预可以治愈.

    作者:张继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22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发病原因以及诊断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2例胃大部切除术功能性排空延迟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当中,经过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之后,进行综合性非手术治疗,20患者均能够在术后32天左右恢复胃动力,2例患者疑似空肠周围出现粘连梗阻,再行手术,并进行剖腹检查,延迟25天左右恢复胃动力.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明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症肺炎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 讨论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6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重症肺炎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以评价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愈2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9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75.0%;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有15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19例患者有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在停止灌洗或暂停灌洗后自我恢复.结论 虽然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容易引发轻微的不良反应,但是相比于常规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在具体临床实践中,有必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情况,灵活使用肺泡灌洗.

    作者:胡华元;陈静波;陈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121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将12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61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6%、78.3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病程及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频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匹多莫德口服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疗效高,病程及退热时间短,复发频率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汉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