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DR双能量减影检查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王吉东

关键词: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 DR双能量减影检查
摘要:目的 比较在肋骨骨折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和DR双能量减影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为1.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肋骨骨折临床中,相比DR双能量减影检查,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误诊率更低,值得推广.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下自动弹射肾活检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要点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具有肾脏穿刺活检指征的患者114例,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综合精心护理配合及术后并发症护理等,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配合精心护理后,肾穿成功率达100%,所有患者穿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腰胀等.其中明显腰痛18例,占15.79%,休息后基本恢复;肾周血肿6例,占5.26%;3例发烧,体温高于38.6 ℃,患者经止血、消炎、退烧等对症处理后治愈;1例尿潴留给予留置导尿管;4例肉眼血尿,占3.51%,其中1例出血较多给予持续膀胱冲洗,余3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均无动静脉瘘.结论 超声引导下自动弹射肾活检术创伤性的检查,配合充足的术前准备、周全的术中配合及精心的术后护理是肾穿成功的保证,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素芬;林素清;梁美彩;田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使用手术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康复期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康复期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内固定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作者:薛瑞;胡芳;吴小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7例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透析前后所有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及心室肥厚的发生率.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23例)与非左心室肥厚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项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透析后左心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肥厚组与非肥厚组高容量负荷、高血压、贫血、透析是否充分及营养不良情况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容量负荷(β=1.624,OR=5.073)、贫血(β=1.519,OR=4.568)、透析不充分(β=1.213,OR=3.364)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容量负荷、贫血、透析不充分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上述临床特征的患者,应进行早期的预防性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凌志雄;刘肖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准备移植床及鼻底带蒂黏膜瓣,利用大腿阔筋膜作为移植材料,复合瓣法修补鼻中隔穿孔6例.结果 随访0.5~1年,6例鼻中隔穿孔均愈合,未发生再穿孔.结论 鼻内窥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龙芳;雷毅;荆建军;陈刚;刘罡;王徽;赵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期整形修复在手部深度烧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早期整形修复在手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效果的成效,探索早期整形修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到2012年10月来院治疗手部深度深度烧伤的100例患者进行治疗方法的研究,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实验组采取早期整形修复,尽量将整形修复的时间点提前;对照组采取延迟修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住院时间短且患者评价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整形修复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延期修复,疗效好,并发症少且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较高.因此,早期整形修复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振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组织工程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三大因素之一,作为一种载体,为细胞提供生存的三维空间.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常见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后,指出了目前支架材料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杨振磊;卢剑;蒋尧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隐静脉小切口微创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和评价应用大隐静脉小切口微创治疗的经验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应用小切口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每条肢体手术时间平均50 min,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5%.患者术后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随访3~12个月未见曲张静脉复发.结论 小切口微创手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一种有效措施,因其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痛苦小、康复快,兼有美容效果,符合目前微创外科要求,且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向庆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分段优化方法在鼻咽癌调强计划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分段优化方法在鼻咽癌调强计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分段优化方法是指将调强计划分两段计划优化和执行,第一段计划优化靶区包括肿瘤区、阳性淋巴结区、高危区和预防照射区,执行同期小野加量治疗,第二段计划只针对肿瘤区进行缩野推量.该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用一例鼻咽癌病例做演示.结果 对于鼻咽癌,分段优化方法的调强计划设计相对传统同期小野加量调强计划设计可以提高高危区和预防区单次剂量,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均匀,减少重要器官受量,同时减少计划投射跳数.结论 分段优化方法可以在鼻咽癌调强计划设计中应用.

    作者:袁军;郭海亮;许明君;王祥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顺行交锁髓内钉在肱骨干复杂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干复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到2012年我院收治的肱骨干复杂型骨折患者6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顺行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使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后,实验组骨性愈合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并发症,但实验组的并发症总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NEER评定后,两组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骨干复杂型骨折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两者相比较,顺行交锁髓内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巫培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脐带暴露法对脐部感染和脐带残端脱落的影响

    目的 比较应用WHO倡导的脐带暴露法与传统的脐带包扎法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长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11月住院分娩的3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脐带暴露法组与脐带包扎法组,两组脐带结扎方法相同,脐带暴露法组断脐后在产房开始即暴露脐带,日常护理用清水清洁脐部,不用任何消毒液;脐带包扎法组断脐后使用脐带卷包扎,日常护理仍然使用75%酒精消毒脐部并每日包扎.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脱落率、脐部分泌物及脐炎发生率情况.结果 脐带暴露法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多集中在6~7天,而脐带包扎法组多在7天以上,两组脱落率分别有显著差异(P<0.01);脐带暴露法组脐部分泌物和轻度脐炎发生率明显低于脐带包扎法组(P<0.01和P<0.05).结论 采用脐带暴露法可明显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并能降低脐部感染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作者:黄柳红;黄雪霞;许雪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症肺炎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 讨论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6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重症肺炎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以评价肺泡灌洗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愈2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9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75.0%;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有15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19例患者有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在停止灌洗或暂停灌洗后自我恢复.结论 虽然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容易引发轻微的不良反应,但是相比于常规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在具体临床实践中,有必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情况,灵活使用肺泡灌洗.

    作者:胡华元;陈静波;陈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血液动力学及BIS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和BIS的影响.方法 10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按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5组(R0、R1、R2、R3、R4组)即0 ng/mL、1 ng/mL、2 ng/mL、3 ng/mL、4 ng/mL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从1μg/mL开始,每2min观察一次OAA/S评分,如OAA/S评分未达到0分,则每次将丙泊酚浓度增加1μg/mL;当病人OAA/S评分达0级时,则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完成气管插管.结果 麻醉诱导后,各组病人的MAP均降低,R0、R1和R2三组病人在气管插管后MAP升高,其升高幅度较R3和R4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病人的HR在气管插管后均增快,R0、R1和R2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BIS值随OAA/S评分降低而降低,气管插管后R0、R1和R2组BIS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具有协同作用,而以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 ng/mL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戚志超;吴论;刘志群;郭能起;郑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分娩方式与孕妇分娩后出血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孕妇分娩后出血量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300例足月产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自然分娩150例,设为对照组,剖宫产150例,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出血情况,并且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实验组出血率为27.3%,高于对照组的9.3%(P<0.05);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血窦开放伴血管损伤是分娩后出血的常见影响因素,其中观察组宫缩乏力和血窦开放伴血管损伤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较自然分娩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并且出血量较多,临床上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作者:朱映霞;蓝冰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枢重症并发肺部感染防治策略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或脑卒中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中枢重症患者30例,分析与总结他们各自患肺部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治疗经验.结果 30例患者除2例死亡外(死亡原因系颅内感染),均临床治愈.结论 中枢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早期预防及早期干预可以治愈.

    作者:张继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单纯去势和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单纯去势以及完全雄激素阻断在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 以我院在2008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单纯去势进行治疗,实验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完全雄性激素阻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总体平均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即DSS以及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即PFS的比较上,P>0.05,在无转移的晚期前列癌患者中,进行单纯去势治疗的患者与完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的患者在DSS和PFS比较上,P<0.05.对于有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中,进行完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的患者与单纯去势治疗的患者在PFS的比较上,P<0.05.完全雄性激素阻断患者使用比卡鲁胺进行治疗的患者的PFS为33个月,相比使用氟他胺的患者的PFS要长,P<0.05.结论 单纯去势以及完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在晚期前列腺癌的预后中具有相似的效果.对于无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可以进行单纯去势治疗,对于存在转移的患者,好采用完全雄性激素阻断进行治疗.

    作者:陈举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通过电离室测量分析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固体水和电离室建立一个测量模体,通过电离室测量值得出碳纤维床各组件的穿透因子.结果 碳纤维实心板直射穿透因子为96.7%,碳纤维网状板直射穿透因子为99.6%,去杆斜入射床面穿透因子为98.6%,对剂量影响相对较小;支撑杆直射穿透因子为85.4%,斜入射支撑杆穿透因子为95.3%,对剂量影响较大.结论 碳纤维床对放疗剂量有一定影响,特别是支撑杆对剂量影响较大,临床中要考虑此影响.

    作者:郭海亮;袁军;许明君;王祥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RRT在急性左心衰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急性左心衰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左心衰伴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均行基础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间断性透析方案,观察组患者使用CRRT,比较两组患者血氧携带能力、体内电解质水平和肾功能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氧携带能力高于对照组,电解质水平较对照组更优,肾脏负担更轻,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RRT可以在急性左心衰并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提高患者血氧携带能力、快速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并减轻患者肾脏负担.

    作者:梅劲超;杨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复方醋酸棉酚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目的 讨论复方醋酸棉酚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并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复方醋酸棉酚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FSH、LH和E2,以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两组治疗后的FSH、LH和E2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SH、LH和E2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有3例患者有不适和恶心,对照组有4例患者存在头痛、呕吐和恶心情况,所有患者其症状自行缓解;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方醋酸棉酚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具有更高的疗效,而且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杰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DR双能量减影检查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比较在肋骨骨折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和DR双能量减影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为1.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肋骨骨折临床中,相比DR双能量减影检查,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误诊率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吉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

    目的 分析265例儿童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阳性反应结果分布情况,为防治该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265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其中过敏性鼻炎158例和哮喘107例)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在265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结果阳性反应中,发现吸入性过敏原显著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为粉尘螨和屋尘螨,粉尘螨阳性反应为255例,占81.2%;屋尘螨阳性反应为235例,占74 8%;其次为蟑螂46例,占14.6%;海虾和海蟹过敏原为食入性过敏原,阳性反应分别为30例和28例,分别占9.5%和8.9%.结论 认为过敏原检测能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谭巧燕;李桂秋;龙弦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