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围术期观察与护理

梁佩杰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术, 围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12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术中参与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门诊人工流产的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的配合、术后的健康宣教等措施,对于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有良好的作用.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围术期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12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术中参与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门诊人工流产的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的配合、术后的健康宣教等措施,对于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梁佩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研究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实施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消毒供应室2012年间实施细节护理的情况,并将本年度护理质量,即护理服务态度、供给和回收及时率以及包装质量与未实施细节护理的2011年进行对比,分析其实施效果.结果 通过实施细节护理,我院2012年间护理服务态度、供给和回收及时率以及包装质量均明显高于2011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节护理严格规范、管理并约束每个护理细节,将其应用在医院消毒供应室能有效控制和提升其质量护理标准,全面检测消毒灭菌等工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肖艳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84例直肠指检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的52例为观察组,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32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清PSA检测,并计算PSAD及PSAD-TZ.结果 观察组PSA、PSAD、PSAD-TZ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AUC面积PSA >PSAD >PSAD-TZ,若以PSA≥4.38 ng/mL为截点诊断前列腺癌,其敏感度为82.3%、特异性为54.2%;若以PSAD≥5.19 ng×mL2来诊断前列腺癌,其诊断敏感度为61.5%、特异性为52.1%.结论 PSA与PSAD联合能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作者:苏秀琼;任蓬程;郑岗;王小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中西医理论相结合制定出的健康教育方案对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间对11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112例老年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照组实行传统宣教.健康教育实行一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对生活质量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实施一年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为优秀和合格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对生活质量感到非常满意和合格的人数多于对照组,认知水平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采用x2检验,以上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显著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了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文霞;欧阳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RECK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RECK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EIivision二步法检测RECK蛋白在62例(Ⅰ级14例,Ⅱ级16例,Ⅲ级16例,Ⅳ级16例)脑星形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RECK蛋白在正常脑组织和Ⅰ~Ⅳ级脑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0.00%、21.43%、25.00%、12.50%、0.00%,在正常脑组织与脑星形细胞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脑星形细胞瘤不同病理级别间RECK阳性表达率有差异(P<0.05).Spearman's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脑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增加,RECK的表达率明显下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ECK在脑星形细胞瘤中低表达;且随脑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增高,阳性表达率下降.RECK在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作用.

    作者:罗穆云;肖秋香;杨少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患者是否出血,将370例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回顾两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情况、溃疡部位、溃疡直径、溃疡数量、服用NSAIDs情况、幽门螺杆菌监测情况,以总结高危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是否服用NSAIDs、腹痛、溃疡部位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为女性、基础疾病、服用NSAIDs、复合性溃疡和无腹痛是导致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 女性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无腹痛、服用NSAIDs和复合性溃疡是导致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主要因素.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要根据这些高危因素,提早介入诊断和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陈少文;吉明柱;黄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路径在胸痛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胸痛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胸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急救,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初步确诊时间、急诊滞留时间、胸痛缓解时间、急诊期间医疗费用、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初步确诊时间、急诊滞留时间、胸痛缓解时间治疗组分别为(39.13±15.47) min, (50.19±19.15)min, (45.35±19.22) min,对照组分别为(67.35±23.68) min, (82.26±22.40) min, (62.32±26.16)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期间医疗费用治疗组(834.32±116.49)元,对照组(827.35±114.37)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诊断符合率治疗组96.59% (85/88),对照组80.43% (7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治疗组92.05% (81/88),对照组83.69% (7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痛患者急救中应用临床路径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余为治;黄玉妞;叶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166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外科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3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外科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并调查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71例(85.54%)完全康复出院,手术过程中无患者死亡;对照组患者中43例(51.81%)康复出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81例(97.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52例(6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师应根据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对患者尽早进行外科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应用外科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姚达;万延辉;龚立宏;罗伟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老年患者29例,回顾性分析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及术后一年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术后6月后肩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影像学愈合时间为9周内.根据Constant评分结果,1年后平均Constant评分为78分,其中优秀8例,良16例,中等5例.术后1年三部分骨折功能评分高于四部分骨折,而不同骨质疏松类型的功能评分无明显区别.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可以有效重建解剖、稳定固定,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国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资历护士对急诊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资历护士对急诊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急诊就诊的200名患者按就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由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实施后两组患者的心理适应情况、配合程度以及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心理适应情况、配合程度以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不同资历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效果不同.

    作者:万丽霞;谢文丽;朱梦云;刘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入选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中心急救组分布据点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送院方式分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我中心急救车送入医院)40例和对照组(家属直接送入医院)40例,通过对我中心院前急救组分布据点院前急救后预后情况跟踪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溶栓时间和抢救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芳;何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西环素和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比较观察多西环素和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28例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均在给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后行胸膜粘连术.试验组予以多西环素0.5g治疗,对照组予以博来霉素1 mg/kg (45~60 mg)治疗.每例患者至少完成1周期化疗后1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4例.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环素与博来霉素治疗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相当,但多西环素治疗的副反应相对较少.

    作者:刘俊;赵子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诊消化内镜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策略

    目的 总结分析急诊消化内镜护理常见问题,并提出防范建议.方法 分析急诊消化内镜护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原因,提出改善建议和防范对策.结果 医院感染、器械转运、交接班、护士的专业技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是急诊消化内镜护理容易产生护理风险的主要环节.结论 要改善急诊消化内镜护理,提升护理质量,推动医患和谐关系建设,要加强消毒灭菌管理、尽量减少器械转运、完善交接班制度、提升护士专业技能,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安抚,以更好地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朱辉群;黄春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尿酸(UA)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尿酸(UA)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82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与118例健康人进行研究,以82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以11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尿酸(UA)水平,并统计分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Fib和UA两个研究指标的差异,探索冠心痛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清尿酸浓度之间关联.结果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比例、体重质量指数、平均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和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340 mol/L,3.1 g/L为UA和Fib的临界值,观察组研究对象60%在临界值之上,而对照组对象40%在临界值之下.结论 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清尿酸的浓度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两指标间呈正相关关系,均与该疾病存在着密切关联,有理由假设过高的Fib水平与UA水平都是心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

    作者:温志平;钟守澄;冯小山;廖文光;刘炽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外固定支架在创伤骨科严重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创伤骨科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创伤性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外固定支架接受损伤控制性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行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先接受一期外固定支架处理,待伤情稳定后再行二期切开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乳酸清除时间、术中失血量、体温以及PT/APTT恢复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且伴有多处复合伤的创伤骨科患者来说,外固定支架辅助下的损伤控制性治疗对于病情稳定后期开展二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极为有利,患者预后也由此得以改善,因而应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程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Visfatin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visfatin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肝脏胆固醇合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应用DHEA皮下注射制备PCOS模型.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PCOS模型组20只,其中10只单次注射visfatin干预(PCOS+visfatin组).结束实验后RT-PCR检测肝脏HMGCOA还原酶和SREBP-2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PCOS组大鼠肝脏组织HMG COA还原酶和SREBP-2的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给予visfitin干预后PCOS大鼠肝脏组织HMGCOA还原酶和SREBP-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COS大鼠肝脏组织的表达.结论 Visfatin可能通过促进SREBP-2和HMGCOA还原酶的表达来参与肝脏的胆固醇代谢.

    作者:张二红;黎小妍;张添松;邹先翔;古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异甘草酸镁防治胃癌术中腹腔化疗毒副反应观察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防治胃癌术中腹腔化疗毒副反应的疗效.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术中进行腹腔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治疗加用异甘草酸镁;观察两组术后发热及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及腹胀)、腹腔引流液量及引流液中白细胞计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热、腹腔引流液及引流液中白细胞计数、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异甘草酸镁能减轻胃癌术中腹腔化疗毒副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陈胜全;揭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伤口专科护理小组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开展伤口专科小组对压疮护理记录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成立伤口专科小组前的50例护理记录为实施前组,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立伤口专科小组运作1年后的56例护理记录为实施后组,通过回顾调查实施前后两组病历中与压疮预防、治疗、处理等有关的护理记录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效果.结果 压疮大小、减压措施采用率及压疮风险评估、告知制度落实均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伤口小组使压疮伤口护理记录更规范,培养护士防治压疮的新理念,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古金燕;吴妙莉;彭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对产后甲状腺炎诊断及预后作用评估

    目的 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产后甲状腺炎(PPT)诊断以及预后的作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3至2013年20例PPT患者测定TPO-Ab滴度及FT3、FT4、S-TSH,随访五年,观察TPO-Ab阳性、阴性例数及其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8例(90%)患者发病时TPO-Ab阳性,随病程延长,五年时有6例(33.3%)患者TPO-Ab转阴性,TPO-Ab阳性者10例(44.6%)恢复正常,7例(38.9%)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1例(5.6%)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而TPO-Ab阴性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PPT患者大多数TPO-Ab阳性,病程中TPO-Ab可转阴性,持续阳性者甲减发生率增高,也有少部分甲亢发生,随访五年绝大多数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王济芳;张海鸣;潘瑞蓉;钱唯韵;孙文君;俞淑琴;袁国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8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170例,根据分层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29%,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收集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有1例出现过敏性症状,停药即自行消失,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曾志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