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琼;任蓬程;郑岗;王小勇
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12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术中参与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门诊人工流产的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的配合、术后的健康宣教等措施,对于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梁佩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真空微创旋切术BI-RADS 3级非扪及乳腺病灶早期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超声BI-RADS 3级的89例158个非扪及乳腺病灶进行高频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切除后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58个肿块皆被准确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病灶153例.包括多发性乳头瘤21例,非典型增生16例,纤维瘤72例,纤维囊性乳腺病伴瘤样增生结节39例,正常乳腺组织5例.5例恶性病变均为导管原位癌,恶性率为3.1% (5/158).所有良性病灶在切除后3个月,半年行超声检查均未在原手术病灶区发现异常.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系统是BI-RADS 3级非扪及乳腺病变早期诊治的首选,可用于早期乳腺癌筛查.对于超声诊断BI-RADS 3级非扪及乳腺病灶应引起警惕.
作者:张蕊;戴常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一种简易调强计划设计方法在上段食管癌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6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传统9野调强计划和简易调强计划,统一处方剂量60 Gy/30 F,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结果 传统9野调强计划与简易调强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对于高剂量区1%体积的脊髓受量和双肺20 Gy和30 Gy照射的肺体积百分比(V20,V30),两种计划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简易调强设计方法可以减少脊髓、肺两种重要器官的低剂量受照体积,同时减少投射跳数(P<0.05).结论 简易调强设计方法可以在胸上段食管癌中应用.
作者:袁军;郭海亮;王祥财;许明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脑瘫患儿5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静脉滴注脑活素10d+按摩、运动功能训练、语言能力训练、针刺等综合治疗20 d为1疗程;研究组28例于脑活素滴注期间加行高压氧治疗,两组均3个疗程后评价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肌张力和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研究组治疗前后及肌张力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可通过促进患儿脑血流灌注量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达到治疗脑瘫作用,结合按摩、运动功能训练等综合方法效果更佳.
作者:郑丰强;吴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避免麻醉科通气设备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 将120例患者使用的器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件,观察组采取定期消毒,并使用一次性通气设备;对照组麻醉机和通气设备进行普通消毒.比较两组使用前后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两组虽然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均有致病菌的检出,但是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消毒前观察组阳性数为19件,阳性率为31.67%,消毒后阳性数为5件,阳性率为8.33%,观察组消毒前后的阳性数和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对照组有5例出现医院感染,观察组无医院感染例数.结论 定期清洗麻醉机和通气设备,并尽量使用一次性器具,可以有效地避免机械通气感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定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观察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170例,根据分层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29%,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收集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有1例出现过敏性症状,停药即自行消失,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曾志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关宝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轻中度小面积皮肤擦伤及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6月到2013年5月就诊的中轻度皮肤擦伤合并皮肤溃疡的86例病患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用MEBO治疗,对照组清创后创面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后包扎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创面大小以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创面大小为(1.9±0.7) cm2,显著小于治疗前的(5.3±2.1) cm2,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2.5±1.1) cm2.观察组治愈率为41.86%(18/43)、愈显率为81.40% (35/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93% (9/43)、51.16% (22/43).以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EBO治疗轻中度小面积皮肤擦伤及溃疡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王源;陈伟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预治疗时间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过程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经GnRHa预治疗后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2例,分为A组(18例,术前GnRHa预治疗两个月)和B组(24例,术前GnRHa预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君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子宫体积、大肌瘤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均有显著缩小(P<0.05).B组患者缩小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缝合例数等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没有副作用出现,B组患者有7例(29.2%)副作用出现,两组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38,P<0.05).两纽患者术后两年内各有1例子宫肌瘤复发,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 =0.27,P >0.05).A组12例备孕患者中有6例妊娠;B组15例备孕患者中有7例妊娠,两组间妊娠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 03,P>0.05).结论 术前使用GnRHa预处理两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程度不及使用3个月者显著,但不影响手术操作与效果.
作者:林淑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治疗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手术中配合胆道镜取石的临床作用和意义.方法 抽取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2例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患者,均需手术器械取石,其中22例患者术中配合应用胆道镜,作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情况以及术后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9% (2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1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含3例结石残留,残留率为13.6% (3/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 (8/2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 (5/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0% (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配合胆道镜取石的实用性较强,有效避免结石残留以及再次手术取石发生,临床认可度高,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皮勇;王建国;廖晓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各个临床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对不同透析膜对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作一评价.方法 将普通纤维素透析膜与高通量透析膜对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入选的8份临床对照研究文献中,有7篇的结果表明,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存率,其OR为1.56,95%置信区间为(1.15,2.13),P=0.005.而对于康复率而言,两种透析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高通量透析膜进行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于李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吡嗪酰胺(PZA)分离株PncA基因突变情况,从而探讨其水平与结核病的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技术,以PncA基因片段设计引物,以突变发生率高的47位(Th广→Ala) (PncA139)和85位(Leu→Pro) (PncA254)设计探针,10倍系列稀释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建立标准曲线.并用于检测临床105份标本(TB-DNA >103)pncA基因突变表达量.结果 ①63例Pn-cA139点突变表达量>102,占60%;②31例PncA254点突变表达量>102,占30%;③PncA139位突变表达量>103的患者同时也出现PncA254位突变表现,且TB-DNA表达量均>106;④PncA139位突变的高拷贝组与低拷贝组突变率比较x2为50.44,85位点x2为20.97,P值均<0.005,比较差异亦有明显统计意义.结论 TB-DNA高拷贝且PncA基因突变是临床结核病患者病情反复,以致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小蓉;陈少莲;卢景辉;丁彩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老年患者29例,回顾性分析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及术后一年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术后6月后肩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影像学愈合时间为9周内.根据Constant评分结果,1年后平均Constant评分为78分,其中优秀8例,良16例,中等5例.术后1年三部分骨折功能评分高于四部分骨折,而不同骨质疏松类型的功能评分无明显区别.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可以有效重建解剖、稳定固定,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国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心理护理应用于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老年COPD病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同时应用COPD病人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 实验组治疗30 d后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症状及抑郁症状同对照组治疗30 d后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治疗30 d后社会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治疗30 d后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娟;程媛;徐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临床表现,做出正确的护理,预防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患者,总结相关的治疗过程,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有6例患者出现胆汁漏出腹壁外,其中1例因肿瘤晚期引起全身衰竭已死亡,1例因家庭原因已带管出院;有2例患者出现胆道感染;有2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上述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并发症得到了缓解或者消失.结论 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PTCD术后的并发症,为患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郑淦方;陈淑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腹透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0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进行调查记录.结果 门诊随访依从性良好者占67.3%,随访依从性较差者占32.7%.结论 部分患者认为就诊远、费用高、嫌麻烦、没有必要来等,该类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差,应针对这一人群进行强化教育,建立多种有效的随访模式,同时提高腹透护士专业水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殷雪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研究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实施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消毒供应室2012年间实施细节护理的情况,并将本年度护理质量,即护理服务态度、供给和回收及时率以及包装质量与未实施细节护理的2011年进行对比,分析其实施效果.结果 通过实施细节护理,我院2012年间护理服务态度、供给和回收及时率以及包装质量均明显高于2011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节护理严格规范、管理并约束每个护理细节,将其应用在医院消毒供应室能有效控制和提升其质量护理标准,全面检测消毒灭菌等工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肖艳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创伤骨科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创伤性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外固定支架接受损伤控制性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行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先接受一期外固定支架处理,待伤情稳定后再行二期切开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乳酸清除时间、术中失血量、体温以及PT/APTT恢复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且伴有多处复合伤的创伤骨科患者来说,外固定支架辅助下的损伤控制性治疗对于病情稳定后期开展二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极为有利,患者预后也由此得以改善,因而应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程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SOD活性和MDA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患儿治疗后MDA水平与SOD活性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复杂,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许珍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发热性感染.方法 调查对象为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入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乙肝的患者共3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发热组)和治疗组(非发热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14例.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且全部采用综合保肝的方法予以治疗,主要药物包括:抗生素、苦参素、维生素以及辅酶A等,此外治疗前后还应加强营养支持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检测指标.结果 Chil-Pugh分级统计学意义较为明显,发热的临床患者肝功能受损较大,P <0.01.治疗组治疗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基转移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乙肝病毒性肝炎合并发热性感染可引起肝功能的恶化,因此应对病情给予密切关注,并积极给予相关治疗,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良恶性腋窝淋巴结肿大的价值.方法 将乳腺癌伴同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腋窝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良性组淋巴结的长短径比L/S多大于2.0(82 9%),皮质均匀性增厚(66.7%),形态多扁平(96.7%),内部回声呈环形或“C”型低回声(93.3%),皮髓质清晰(86.7%),血流不丰富(66.7%),淋巴结门中心性(93.3%);恶性淋巴组L/S多小于2.0(73.3%),多为偏心性增厚(88.6%),形态类圆形或融合(97.1%),内部回声多呈均匀低回声(94.3%),皮髓质多不清晰(91.4%),血流丰富(65.7%),淋巴结门消失或偏心性(8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821,19.372,57.201,49.901,39.870,6.777,40.385,P<0.05).结论 良恶性腋窝淋巴结的超声特征不同,联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乳腺癌良恶性腋窝淋巴结肿大有积极价值.
作者:钟振良;李奕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