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许珍华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护理干预, 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SOD活性和MDA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患儿治疗后MDA水平与SOD活性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复杂,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市荔湾区婴幼儿喂养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本地区婴幼儿喂养者对科学喂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本地区婴幼儿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对象为首次进行儿童保健体检或预防接种的本地区婴幼儿喂养者,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包含20个喂养问题)调查,要求现场作答.结果 参与调查的婴儿763人,男婴427人,女婴336人.喂养者对辅食添加知晓率较高(80.02%),而对食物营养知晓率较低(50.46%);文化程度越高,在婴幼儿营养及喂养知识方面掌握的越多,医护者对母乳喂养的优点及合理添加辅食正确率达到了100.00%.结论 本地区居民对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的了解仍然不足,迫切需要开展喂养者科学喂养知识的宣教工作.

    作者:李桂友;唐敏;张慕意;苏素娟;沈小雅;陈惠兰;陈彩儿;李红玉;原绮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法,观察组采用氟烷吸入麻醉复合静脉麻醉,比较麻醉前、手术过程中及手术结束后两组间血流动力学差异,比较两组间术后苏醒质量差异.结果 手术过程中及术后,观察组HR、SBP、DBP波动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分级为0级及气管拔管前精神状态为安静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七氟烷吸入法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患者苏醒质量高.

    作者:任长松;何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入选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中心急救组分布据点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送院方式分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我中心急救车送入医院)40例和对照组(家属直接送入医院)40例,通过对我中心院前急救组分布据点院前急救后预后情况跟踪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溶栓时间和抢救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芳;何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发热性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发热性感染.方法 调查对象为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入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乙肝的患者共3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发热组)和治疗组(非发热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14例.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且全部采用综合保肝的方法予以治疗,主要药物包括:抗生素、苦参素、维生素以及辅酶A等,此外治疗前后还应加强营养支持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检测指标.结果 Chil-Pugh分级统计学意义较为明显,发热的临床患者肝功能受损较大,P <0.01.治疗组治疗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基转移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乙肝病毒性肝炎合并发热性感染可引起肝功能的恶化,因此应对病情给予密切关注,并积极给予相关治疗,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 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临床表现,做出正确的护理,预防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患者,总结相关的治疗过程,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有6例患者出现胆汁漏出腹壁外,其中1例因肿瘤晚期引起全身衰竭已死亡,1例因家庭原因已带管出院;有2例患者出现胆道感染;有2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上述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并发症得到了缓解或者消失.结论 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PTCD术后的并发症,为患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郑淦方;陈淑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门诊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与饮食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结核病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及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广佛地区慢性病院的门诊结核病患者183名,由经统一培训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记录患者营养相关的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仅有61.2%的结核病患者认识到调整饮食结构和量对结核病有利;不同年龄、学历水平及职业的营养知识知晓情况存在差异,年龄越高、学历越低知晓情况越低,学生、知识分子知晓情况较工人、农民高(P<0.05);在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方面,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核病患者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水平较低,需加强在诊治或督导过程中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工作,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作者:陈涛;郭婉如;李海成;陈亮;郭卉欣;江勇;王威;何超文;郭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肿大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目的 研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良恶性腋窝淋巴结肿大的价值.方法 将乳腺癌伴同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腋窝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良性组淋巴结的长短径比L/S多大于2.0(82 9%),皮质均匀性增厚(66.7%),形态多扁平(96.7%),内部回声呈环形或“C”型低回声(93.3%),皮髓质清晰(86.7%),血流不丰富(66.7%),淋巴结门中心性(93.3%);恶性淋巴组L/S多小于2.0(73.3%),多为偏心性增厚(88.6%),形态类圆形或融合(97.1%),内部回声多呈均匀低回声(94.3%),皮髓质多不清晰(91.4%),血流丰富(65.7%),淋巴结门消失或偏心性(8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821,19.372,57.201,49.901,39.870,6.777,40.385,P<0.05).结论 良恶性腋窝淋巴结的超声特征不同,联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乳腺癌良恶性腋窝淋巴结肿大有积极价值.

    作者:钟振良;李奕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通量透析对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存率及康复率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各个临床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对不同透析膜对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作一评价.方法 将普通纤维素透析膜与高通量透析膜对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入选的8份临床对照研究文献中,有7篇的结果表明,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存率,其OR为1.56,95%置信区间为(1.15,2.13),P=0.005.而对于康复率而言,两种透析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高通量透析膜进行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于李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病变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38例(60眼)AIDS合并CMV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发病1周内、1~2周、2~4周、>4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94.4%、76.9%、64.0%,不同发病时间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抗病毒治疗措施,有助于防止AIDS合并CMVR导致的不可逆性视力障碍及其他眼部并发症.

    作者:蒋瑶祁;徐宁;王晓黎;叶楠;袁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分泌及化疗对乳腺肿瘤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内分泌及化疗两种治疗方式对ER+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CD44+CD24-/low细胞亚群的影响,以期推动ER+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 取ER+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细胞株MCF-7,进行体外培养,无水乙醇、雌二醇、以及雌二醇联合三苯氧胺的培养观察.随后选取雌二醇组中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别进行紫杉醇、吉西他滨以及阿霉素的培养观察,统计分析各组的分析结果.结果 雌二醇培养组与联合培养组,细胞培养7d、10d以及15d后,细胞中CD44+CD24-/low表现细胞所占的比例相比较或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紫杉醇、吉西他滨以及阿霉素培养组中,细胞中CD44+CD24-/low表现细胞比例在培养1d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培养15d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内分泌以及化疗对ER+乳腺癌细胞均有重大影响,对于ER+乳腺癌根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杨帆;许阳子;苏琼菲;王希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简易调强计划设计方法在上段食管癌调强计划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一种简易调强计划设计方法在上段食管癌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6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传统9野调强计划和简易调强计划,统一处方剂量60 Gy/30 F,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结果 传统9野调强计划与简易调强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对于高剂量区1%体积的脊髓受量和双肺20 Gy和30 Gy照射的肺体积百分比(V20,V30),两种计划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简易调强设计方法可以减少脊髓、肺两种重要器官的低剂量受照体积,同时减少投射跳数(P<0.05).结论 简易调强设计方法可以在胸上段食管癌中应用.

    作者:袁军;郭海亮;王祥财;许明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应用咽声反射测量咽壁顺应性的新方法

    目的 探讨咽声反射仪测量咽壁顺应性的新方法.方法 18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诊断明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正常健康作为对照组.利用咽声反射仪分别记录呼气相及吸气相的咽声反射曲线,取4.8~15 cm范围内的平均横截面积及容积,计算顺应性,比较两组测试者咽壁顺应性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上气道顺应性平均值为0.42,对照组为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01).结论 利用咽声反射测量呼吸相及吸气相上气道设定区段的平均横截面积及容积来计算咽壁顺应性是一种可行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客观定量指标.

    作者:江国昌;唐俊翔;钱炜;黄秋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诊消化内镜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策略

    目的 总结分析急诊消化内镜护理常见问题,并提出防范建议.方法 分析急诊消化内镜护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原因,提出改善建议和防范对策.结果 医院感染、器械转运、交接班、护士的专业技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是急诊消化内镜护理容易产生护理风险的主要环节.结论 要改善急诊消化内镜护理,提升护理质量,推动医患和谐关系建设,要加强消毒灭菌管理、尽量减少器械转运、完善交接班制度、提升护士专业技能,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安抚,以更好地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朱辉群;黄春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家属参与针灸联合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幻肢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针灸联合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幻肢痛的效果.方法 将34例糖尿病足截肢后发生患肢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均给予针灸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家属参与整个治疗过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及抑郁焦虑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 <0.01),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低于照组(P<0.05).结论 家属参与针灸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缓解截肢后患者的幻肢痛.

    作者:江海玲;刘洁珍;黄雪萍;蔡敬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8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170例,根据分层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29%,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收集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有1例出现过敏性症状,停药即自行消失,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曾志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分析及对策

    目的 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腹透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0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进行调查记录.结果 门诊随访依从性良好者占67.3%,随访依从性较差者占32.7%.结论 部分患者认为就诊远、费用高、嫌麻烦、没有必要来等,该类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差,应针对这一人群进行强化教育,建立多种有效的随访模式,同时提高腹透护士专业水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殷雪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外固定支架在创伤骨科严重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创伤骨科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创伤性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外固定支架接受损伤控制性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行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先接受一期外固定支架处理,待伤情稳定后再行二期切开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乳酸清除时间、术中失血量、体温以及PT/APTT恢复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且伴有多处复合伤的创伤骨科患者来说,外固定支架辅助下的损伤控制性治疗对于病情稳定后期开展二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极为有利,患者预后也由此得以改善,因而应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程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安全护理影响原因及措施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的影响原因及措施.方法 对我院60例老年患者伴随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安全问题原因有多种,其中,有25例(41.7%)患者为口服用药问题,有12例(20.0%)患者为跌倒坠床问题,有9例(1S.0%)患者为压疮问题,有7例(11.7%)患者为感染问题,有5例(8.3%)患者为烫伤问题,有2例(3.3%)患者为自杀倾向问题.结论 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需要加强完善安全护理管理.

    作者:黄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RECK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RECK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EIivision二步法检测RECK蛋白在62例(Ⅰ级14例,Ⅱ级16例,Ⅲ级16例,Ⅳ级16例)脑星形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RECK蛋白在正常脑组织和Ⅰ~Ⅳ级脑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0.00%、21.43%、25.00%、12.50%、0.00%,在正常脑组织与脑星形细胞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脑星形细胞瘤不同病理级别间RECK阳性表达率有差异(P<0.05).Spearman's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脑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增加,RECK的表达率明显下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ECK在脑星形细胞瘤中低表达;且随脑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增高,阳性表达率下降.RECK在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作用.

    作者:罗穆云;肖秋香;杨少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瘫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脑瘫患儿5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静脉滴注脑活素10d+按摩、运动功能训练、语言能力训练、针刺等综合治疗20 d为1疗程;研究组28例于脑活素滴注期间加行高压氧治疗,两组均3个疗程后评价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肌张力和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研究组治疗前后及肌张力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可通过促进患儿脑血流灌注量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达到治疗脑瘫作用,结合按摩、运动功能训练等综合方法效果更佳.

    作者:郑丰强;吴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