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良;李奕琼
目的 探讨改良静脉溶栓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采用改良静脉溶栓疗法的1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试验护理组(80例)和常规护理组(8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护理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采用改良静脉溶栓疗法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研究.
作者:马小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泵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循环稳定作用.方法 3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术中常规监测血压、心率、ECG和SpO2,记录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等指标,术后24小时复查肾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生命体征稳定,术中血压降幅不超过20%,未见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 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有助于降低血压下降程度,维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刘秀琴;董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吡嗪酰胺(PZA)分离株PncA基因突变情况,从而探讨其水平与结核病的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技术,以PncA基因片段设计引物,以突变发生率高的47位(Th广→Ala) (PncA139)和85位(Leu→Pro) (PncA254)设计探针,10倍系列稀释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建立标准曲线.并用于检测临床105份标本(TB-DNA >103)pncA基因突变表达量.结果 ①63例Pn-cA139点突变表达量>102,占60%;②31例PncA254点突变表达量>102,占30%;③PncA139位突变表达量>103的患者同时也出现PncA254位突变表现,且TB-DNA表达量均>106;④PncA139位突变的高拷贝组与低拷贝组突变率比较x2为50.44,85位点x2为20.97,P值均<0.005,比较差异亦有明显统计意义.结论 TB-DNA高拷贝且PncA基因突变是临床结核病患者病情反复,以致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小蓉;陈少莲;卢景辉;丁彩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老年患者29例,回顾性分析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及术后一年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术后6月后肩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影像学愈合时间为9周内.根据Constant评分结果,1年后平均Constant评分为78分,其中优秀8例,良16例,中等5例.术后1年三部分骨折功能评分高于四部分骨折,而不同骨质疏松类型的功能评分无明显区别.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可以有效重建解剖、稳定固定,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国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腹透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0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进行调查记录.结果 门诊随访依从性良好者占67.3%,随访依从性较差者占32.7%.结论 部分患者认为就诊远、费用高、嫌麻烦、没有必要来等,该类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差,应针对这一人群进行强化教育,建立多种有效的随访模式,同时提高腹透护士专业水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殷雪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不同多孔PLGA/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加载辛伐他汀的药物释放性能.方法 采用PLGA颗粒和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为原料,制备五种加载辛伐他汀的复合支架材料,并用分光光度仪测定每种复合支架材料辛伐他汀释放情况.结果 加载辛伐他汀的五种类型复合支架,体外药物释放均呈缓慢持续性释放达到60 d以上,60天累积释放率达70~90%,其中采用产气颗粒沥析技术的两种支架材料释放速度较为均衡.结论 加载辛伐他汀的多孔PLGA/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性能.
作者:胡飞;周磊;周东风;吴王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SOD活性和MDA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患儿治疗后MDA水平与SOD活性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复杂,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许珍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法,观察组采用氟烷吸入麻醉复合静脉麻醉,比较麻醉前、手术过程中及手术结束后两组间血流动力学差异,比较两组间术后苏醒质量差异.结果 手术过程中及术后,观察组HR、SBP、DBP波动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分级为0级及气管拔管前精神状态为安静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七氟烷吸入法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患者苏醒质量高.
作者:任长松;何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分析锁定钢板法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48例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骨折分型分为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对照组72例,和行PFNA法内固定治疗的PFNA组7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PFNA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法和PFNA法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相比PFNA法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尤其适用于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作者:孙召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心理护理应用于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老年COPD病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同时应用COPD病人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 实验组治疗30 d后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症状及抑郁症状同对照组治疗30 d后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治疗30 d后社会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治疗30 d后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娟;程媛;徐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开展伤口专科小组对压疮护理记录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成立伤口专科小组前的50例护理记录为实施前组,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立伤口专科小组运作1年后的56例护理记录为实施后组,通过回顾调查实施前后两组病历中与压疮预防、治疗、处理等有关的护理记录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效果.结果 压疮大小、减压措施采用率及压疮风险评估、告知制度落实均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伤口小组使压疮伤口护理记录更规范,培养护士防治压疮的新理念,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古金燕;吴妙莉;彭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创伤骨科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创伤性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外固定支架接受损伤控制性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行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先接受一期外固定支架处理,待伤情稳定后再行二期切开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乳酸清除时间、术中失血量、体温以及PT/APTT恢复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且伴有多处复合伤的创伤骨科患者来说,外固定支架辅助下的损伤控制性治疗对于病情稳定后期开展二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极为有利,患者预后也由此得以改善,因而应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程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肩托放置方法进行改良,提高手术患者、主刀医生的满意度及手术患者的舒适度.方法 选择手术时间>2h的妇科腹腔镜手术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肩托放置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型肩托放置方法,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改良后的肩托放置方法既经济方便,又能符合手术患者的生理学及力学的角度,满足手术患者及主刀医生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泽勇;劳静怡;黄间崧;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发热性感染.方法 调查对象为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入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乙肝的患者共3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发热组)和治疗组(非发热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14例.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且全部采用综合保肝的方法予以治疗,主要药物包括:抗生素、苦参素、维生素以及辅酶A等,此外治疗前后还应加强营养支持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检测指标.结果 Chil-Pugh分级统计学意义较为明显,发热的临床患者肝功能受损较大,P <0.01.治疗组治疗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基转移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乙肝病毒性肝炎合并发热性感染可引起肝功能的恶化,因此应对病情给予密切关注,并积极给予相关治疗,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防治胃癌术中腹腔化疗毒副反应的疗效.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术中进行腹腔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治疗加用异甘草酸镁;观察两组术后发热及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及腹胀)、腹腔引流液量及引流液中白细胞计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热、腹腔引流液及引流液中白细胞计数、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异甘草酸镁能减轻胃癌术中腹腔化疗毒副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陈胜全;揭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TGF-β在眼科的研究近况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国华;汪德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病变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38例(60眼)AIDS合并CMV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发病1周内、1~2周、2~4周、>4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94.4%、76.9%、64.0%,不同发病时间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抗病毒治疗措施,有助于防止AIDS合并CMVR导致的不可逆性视力障碍及其他眼部并发症.
作者:蒋瑶祁;徐宁;王晓黎;叶楠;袁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本地区婴幼儿喂养者对科学喂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本地区婴幼儿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对象为首次进行儿童保健体检或预防接种的本地区婴幼儿喂养者,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包含20个喂养问题)调查,要求现场作答.结果 参与调查的婴儿763人,男婴427人,女婴336人.喂养者对辅食添加知晓率较高(80.02%),而对食物营养知晓率较低(50.46%);文化程度越高,在婴幼儿营养及喂养知识方面掌握的越多,医护者对母乳喂养的优点及合理添加辅食正确率达到了100.00%.结论 本地区居民对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的了解仍然不足,迫切需要开展喂养者科学喂养知识的宣教工作.
作者:李桂友;唐敏;张慕意;苏素娟;沈小雅;陈惠兰;陈彩儿;李红玉;原绮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尿酸(UA)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82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与118例健康人进行研究,以82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以11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尿酸(UA)水平,并统计分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Fib和UA两个研究指标的差异,探索冠心痛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清尿酸浓度之间关联.结果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比例、体重质量指数、平均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和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340 mol/L,3.1 g/L为UA和Fib的临界值,观察组研究对象60%在临界值之上,而对照组对象40%在临界值之下.结论 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清尿酸的浓度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两指标间呈正相关关系,均与该疾病存在着密切关联,有理由假设过高的Fib水平与UA水平都是心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
作者:温志平;钟守澄;冯小山;廖文光;刘炽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留置胃管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及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76例老年病人留置胃管情况,观察引起并发症的各种原因,并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插管失败5例,反流2例,肺部感染1例,脱管4例,堵管3例,便秘8例,腹泻5例.结论 针对不同的致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肖红霞;杨小我;冯馨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