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麦默通在BI-RADS 3级非扪及乳腺病灶早期诊治中的应用

张蕊;戴常平

关键词:超声检查,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 非扪及性乳腺病灶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真空微创旋切术BI-RADS 3级非扪及乳腺病灶早期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超声BI-RADS 3级的89例158个非扪及乳腺病灶进行高频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切除后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58个肿块皆被准确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病灶153例.包括多发性乳头瘤21例,非典型增生16例,纤维瘤72例,纤维囊性乳腺病伴瘤样增生结节39例,正常乳腺组织5例.5例恶性病变均为导管原位癌,恶性率为3.1% (5/158).所有良性病灶在切除后3个月,半年行超声检查均未在原手术病灶区发现异常.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系统是BI-RADS 3级非扪及乳腺病变早期诊治的首选,可用于早期乳腺癌筛查.对于超声诊断BI-RADS 3级非扪及乳腺病灶应引起警惕.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PncA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吡嗪酰胺(PZA)分离株PncA基因突变情况,从而探讨其水平与结核病的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技术,以PncA基因片段设计引物,以突变发生率高的47位(Th广→Ala) (PncA139)和85位(Leu→Pro) (PncA254)设计探针,10倍系列稀释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建立标准曲线.并用于检测临床105份标本(TB-DNA >103)pncA基因突变表达量.结果 ①63例Pn-cA139点突变表达量>102,占60%;②31例PncA254点突变表达量>102,占30%;③PncA139位突变表达量>103的患者同时也出现PncA254位突变表现,且TB-DNA表达量均>106;④PncA139位突变的高拷贝组与低拷贝组突变率比较x2为50.44,85位点x2为20.97,P值均<0.005,比较差异亦有明显统计意义.结论 TB-DNA高拷贝且PncA基因突变是临床结核病患者病情反复,以致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小蓉;陈少莲;卢景辉;丁彩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执行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骨科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对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相关措施的执行情况,为在临床施行DVT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骨科患者30例,根据Autar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其进行风险评分;自行设计“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实施床边观察表”,通过现场观察,记录护士对患者护理过程中DVT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并考查Autar风险评分结果与护理人员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相关程度.结果 骨科患者30例,Autar风险评估平均分15.17±2.71,护理人员预防DVT执行情况平均分12.53±3.06,两者基本无相关性(r=0.19,P=0.33).结论 骨科患者DVT风险得分普遍较高,护理尚未常规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分,未能依据DVT评分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对患者DVT的预防主要是经验性,缺乏系统性.

    作者:周锦;宗庆辉;卫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8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170例,根据分层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29%,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收集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有1例出现过敏性症状,停药即自行消失,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曾志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黄体酮胶丸治疗75例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黄体酮胶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注射液肌肉注射,观察组给予黄体酮胶丸口服.观察两组疗效,检测两组血清孕酮水平,并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血清孕酮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酮胶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蒋顺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瘫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脑瘫患儿5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静脉滴注脑活素10d+按摩、运动功能训练、语言能力训练、针刺等综合治疗20 d为1疗程;研究组28例于脑活素滴注期间加行高压氧治疗,两组均3个疗程后评价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肌张力和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研究组治疗前后及肌张力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可通过促进患儿脑血流灌注量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达到治疗脑瘫作用,结合按摩、运动功能训练等综合方法效果更佳.

    作者:郑丰强;吴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尿酸(UA)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尿酸(UA)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82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与118例健康人进行研究,以82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以11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尿酸(UA)水平,并统计分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Fib和UA两个研究指标的差异,探索冠心痛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清尿酸浓度之间关联.结果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比例、体重质量指数、平均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和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340 mol/L,3.1 g/L为UA和Fib的临界值,观察组研究对象60%在临界值之上,而对照组对象40%在临界值之下.结论 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清尿酸的浓度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两指标间呈正相关关系,均与该疾病存在着密切关联,有理由假设过高的Fib水平与UA水平都是心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

    作者:温志平;钟守澄;冯小山;廖文光;刘炽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分析及对策

    目的 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腹透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0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进行调查记录.结果 门诊随访依从性良好者占67.3%,随访依从性较差者占32.7%.结论 部分患者认为就诊远、费用高、嫌麻烦、没有必要来等,该类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差,应针对这一人群进行强化教育,建立多种有效的随访模式,同时提高腹透护士专业水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殷雪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诊消化内镜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策略

    目的 总结分析急诊消化内镜护理常见问题,并提出防范建议.方法 分析急诊消化内镜护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原因,提出改善建议和防范对策.结果 医院感染、器械转运、交接班、护士的专业技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是急诊消化内镜护理容易产生护理风险的主要环节.结论 要改善急诊消化内镜护理,提升护理质量,推动医患和谐关系建设,要加强消毒灭菌管理、尽量减少器械转运、完善交接班制度、提升护士专业技能,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安抚,以更好地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朱辉群;黄春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通量透析对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存率及康复率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各个临床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对不同透析膜对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作一评价.方法 将普通纤维素透析膜与高通量透析膜对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入选的8份临床对照研究文献中,有7篇的结果表明,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存率,其OR为1.56,95%置信区间为(1.15,2.13),P=0.005.而对于康复率而言,两种透析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高通量透析膜进行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于李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166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外科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3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外科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并调查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71例(85.54%)完全康复出院,手术过程中无患者死亡;对照组患者中43例(51.81%)康复出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81例(97.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52例(6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师应根据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对患者尽早进行外科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应用外科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姚达;万延辉;龚立宏;罗伟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病变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38例(60眼)AIDS合并CMV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发病1周内、1~2周、2~4周、>4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94.4%、76.9%、64.0%,不同发病时间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抗病毒治疗措施,有助于防止AIDS合并CMVR导致的不可逆性视力障碍及其他眼部并发症.

    作者:蒋瑶祁;徐宁;王晓黎;叶楠;袁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GnRHa预治疗时间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预治疗时间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过程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经GnRHa预治疗后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2例,分为A组(18例,术前GnRHa预治疗两个月)和B组(24例,术前GnRHa预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君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子宫体积、大肌瘤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均有显著缩小(P<0.05).B组患者缩小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缝合例数等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没有副作用出现,B组患者有7例(29.2%)副作用出现,两组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38,P<0.05).两纽患者术后两年内各有1例子宫肌瘤复发,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 =0.27,P >0.05).A组12例备孕患者中有6例妊娠;B组15例备孕患者中有7例妊娠,两组间妊娠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 03,P>0.05).结论 术前使用GnRHa预处理两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程度不及使用3个月者显著,但不影响手术操作与效果.

    作者:林淑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西环素和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比较观察多西环素和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28例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均在给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后行胸膜粘连术.试验组予以多西环素0.5g治疗,对照组予以博来霉素1 mg/kg (45~60 mg)治疗.每例患者至少完成1周期化疗后1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4例.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环素与博来霉素治疗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相当,但多西环素治疗的副反应相对较少.

    作者:刘俊;赵子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应用咽声反射测量咽壁顺应性的新方法

    目的 探讨咽声反射仪测量咽壁顺应性的新方法.方法 18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诊断明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正常健康作为对照组.利用咽声反射仪分别记录呼气相及吸气相的咽声反射曲线,取4.8~15 cm范围内的平均横截面积及容积,计算顺应性,比较两组测试者咽壁顺应性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上气道顺应性平均值为0.42,对照组为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01).结论 利用咽声反射测量呼吸相及吸气相上气道设定区段的平均横截面积及容积来计算咽壁顺应性是一种可行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客观定量指标.

    作者:江国昌;唐俊翔;钱炜;黄秋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资历护士对急诊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资历护士对急诊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急诊就诊的200名患者按就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由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实施后两组患者的心理适应情况、配合程度以及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心理适应情况、配合程度以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不同资历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效果不同.

    作者:万丽霞;谢文丽;朱梦云;刘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锁定钢板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

    目的 比较分析锁定钢板法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48例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骨折分型分为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对照组72例,和行PFNA法内固定治疗的PFNA组7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PFNA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法和PFNA法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相比PFNA法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尤其适用于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作者:孙召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中西医理论相结合制定出的健康教育方案对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间对11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112例老年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照组实行传统宣教.健康教育实行一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对生活质量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实施一年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为优秀和合格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对生活质量感到非常满意和合格的人数多于对照组,认知水平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采用x2检验,以上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显著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了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文霞;欧阳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伤口专科护理小组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开展伤口专科小组对压疮护理记录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成立伤口专科小组前的50例护理记录为实施前组,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立伤口专科小组运作1年后的56例护理记录为实施后组,通过回顾调查实施前后两组病历中与压疮预防、治疗、处理等有关的护理记录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效果.结果 压疮大小、减压措施采用率及压疮风险评估、告知制度落实均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伤口小组使压疮伤口护理记录更规范,培养护士防治压疮的新理念,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古金燕;吴妙莉;彭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Visfatin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visfatin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肝脏胆固醇合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应用DHEA皮下注射制备PCOS模型.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PCOS模型组20只,其中10只单次注射visfatin干预(PCOS+visfatin组).结束实验后RT-PCR检测肝脏HMGCOA还原酶和SREBP-2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PCOS组大鼠肝脏组织HMG COA还原酶和SREBP-2的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给予visfitin干预后PCOS大鼠肝脏组织HMGCOA还原酶和SREBP-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COS大鼠肝脏组织的表达.结论 Visfatin可能通过促进SREBP-2和HMGCOA还原酶的表达来参与肝脏的胆固醇代谢.

    作者:张二红;黎小妍;张添松;邹先翔;古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家属参与针灸联合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幻肢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针灸联合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幻肢痛的效果.方法 将34例糖尿病足截肢后发生患肢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均给予针灸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家属参与整个治疗过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及抑郁焦虑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 <0.01),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低于照组(P<0.05).结论 家属参与针灸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缓解截肢后患者的幻肢痛.

    作者:江海玲;刘洁珍;黄雪萍;蔡敬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