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萍;祁增凌;余元龙
目的 调查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询问调查、查询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某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共发生职业暴露83人,职业暴露地点以手术室居首位,主要以锐器伤(75人,占90.36%)为主,主要发生部位为手指(69人,占83.13%),手术缝合和拔针为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54例(65.02%),职业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未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现象,有效防护率达100%.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和降低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
作者:朱洪芹;屈文东;张金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腹子宫切除术(TAH)、阴式子宫切除术(TVH),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四种术式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97例行全子宫切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TAH 99例,TVH 100例,LAVH 100例,LISH 98例,比较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 LISH组手术时间长,TAH组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排气时间TAH组长,TAH组使用镇痛剂多,术后住院时间TAH组长,四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恢复性生活,LISH组绝大部分在术后4个月恢复术前性生活感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种术式均为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TVH、LAVH、LISH三种术式创伤小,减少患者痛苦,术后恢复快.对排除宫颈恶性病变的患者行LIS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保证盆底、阴道、宫颈的完整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子宫切除的理想术式.
作者:毕焕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配合足部穴位按摩对0级糖尿病足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及护理+早期糖尿病足预防护理指导(健康教育大讲堂),研究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及护理+个体化糖尿病足部预防护理指导+足部穴位按摩.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64%,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糖尿病足足部预防护理指导+足部穴位按摩在常规糖尿病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可以明显改善0级糖尿病足的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糖尿病足的病变速度.
作者:陈杏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于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治疗手段纷繁复杂.目前,采用西医手术结合中医中药综合治疗此病的治疗方案逐渐被认可.本文综述了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的西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及现代检验学在此病中的应用,并对此治疗方案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李协照;丘勇超;符卓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棓丙酯是否可影响红细胞溶血及其渗透脆性.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棓丙酯(256μg/ml、128 μg/ml、64μg/ml、32μg/ml、16 μg/ml、8μg/ml)与红细胞悬液孵育12小时,肉眼观察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溶血程度;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测药物处理后各组红细胞的大脆性和小脆性,再用氰化高棓铁血红蛋白法检测各组的大脆性溶血情况.并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肉眼观察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显示不同浓度的棓丙酯处理后,各组红细胞悬液无明显溶血,各药物处理组的大脆性和小脆性与正常人和对照组的渗透脆性比较无显著差异;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各处理组的大脆性溶血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棓丙酯对红细胞溶血和渗透脆性无影响.
作者:蔡燕;蒋红;彭乙华;邢艳;雷佳红;杨明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对尿毒综合征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开展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碧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术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8例手法复位失败后桡骨远端Colles骨折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2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5月(6~14月),所有患者骨折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脱出、骨不连、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出现.疗效优良者26例,其中优21例,良好5例,优良率92.8%.结论 对于手法复位失败的不稳定性Colles骨折,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具有很好的疗效.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关节的解剖复位满意度,及保持复位后不移位.
作者:吕浩然;杨进顺;黄彦;朱晓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用三种方法分别对16例由于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患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使用EDTA-K2抗凝剂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减少,而使用肝素作为抗凝剂测定的血小板数和人工计数结果相近且正常.结论 作为血细胞分析常用的抗凝剂EDTA-K2能引起极少数人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中应对这种情况予以重视并采用其它抗凝剂进行对比验证,以保证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作者:郑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非癌性结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临床研究患者采用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实验等常规检查联合16排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对患者结肠进行全方位检查,结合患者病史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并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联合常规检查其准确率为97.6%,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16排螺旋CT结肠成像对非癌性占位性病变检出率较高,准确的诊断患者非癌性占位性病变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志涛;陈新;古晓光;曾尚明;曾文超;袁志刚;吴林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中缓解肾绞痛患者疼痛有效快捷的方法.方法 8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40例,单纯药物组40例,综合治疗组在单纯药物止痛的基础上予双柏散热敷加红外线照射.将治疗效果予以量化,比较两组止痛效果.结果 两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综合治疗组67.5%和92.5%;单纯药物组50%和75%,经x2检验,P均<0.05,表明两组病人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综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止痛治疗.结论 在肾绞痛的止痛治疗中,双柏散热敷外加红外线照射对于缓解肾绞痛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止痛.
作者:周坚;王小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评价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244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均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第一周两组病人的肢体运动能力与生活活动能力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病人出院前与第一周进行比较,两组肢体运动能力与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差异(P<0.05);出院前两组病人疗效比较,治疗组肢体运动能力与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康复护理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冷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间我院神经外科发生的2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的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结论 神经外科的护理不良事件由多重因素造成,需针对相应的原因,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达到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
作者:吴莹珠;王小梅;汪荣姬;陈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1病例患者,男性,35岁.2个月前因左髌骨骨折,骨折处明显软组织肿胀,疼痛伴活动障碍而来院行左膝关节X线检查.2结果X线示髌骨腰部骨折,碎骨块上下分离,局部骨质吸收,中间见一巨大软组织块影,其内密度欠均匀.左胫骨平台内外缘及股骨髁部周边见明显的骨质增生,股骨髁凹加深加宽,胫骨髁间嵴变尖向凹内嵌入,关节面波浪状不整,关节间隙窄.遂加照对侧膝关节亦有类似改变,追问病史,其家族有血友病史,后诊断为血友病性关节炎,左髌骨骨折后巨大血肿机化.
作者:李开信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性心肌梗死常发生在院外,可因严重恶性心律失常而发生猝死,极少数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内达到医院救治,在发生室颤后第一时间给予除颤并开通闭塞冠脉,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至关重要.本文报告1例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探讨其救治特点.1病例患者,男,49岁.主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1小时,于2011年6月9日上午09:15由其家属陪护下至本院就诊,入院时体温37℃C,脉搏82次/min,血压140/80 mm Hg,查EGK示窦性心律,V2~4导联T波高尖,即予收住入本院心内科CCU监护病房,予心电监护、绝对卧床、制动、吸氧,09:40患者突发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心电监护示室颤律,立即行双相非同步360J除颤两次,心电监护示心律恢复窦律,继之以持续心脏按压,开通静脉通路,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09:45患者神志转清.
作者:郑望;诸宁;邓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CT,MSCT)增强扫描对肝癌动门脉分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肝癌患者的MSCT增强扫描资料与DSA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SA为诊断金标准,MSCT增强扫描结果与DSA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MSCT对于肝癌动门脉分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与敏感性.
作者:许林森;林堆贤;何国满;谢新琳;贾天翊;吴志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记录气腹前5min (T1)、气腹后10min (T2)、30 min (T3)、90 min (T4)、解除气腹后30 min (T5)及术毕(T6)各时点HR、MAP、CVP、气道压力(Paw)、PETCO2、PaCO2、pH、血糖(Glu)和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出血量、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与G组比较,GE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拔管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P<0.05).两组气腹建立后HR、MAP、CVP、Paw、PETCO2、PaCO2及Glu值均增高,pH值下降(P<0.05).T2、T3、T6时G组HR、MAP较GE组升高更明显(P<0.05);T2~T6时G组Glu较GE组升高更显著(P <0.01).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可减轻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伤害性刺激反应,气腹初期及解除气腹后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阿片类药物用量少,术后苏醒质量较高.
作者:刘文养;于颜峰;黄春忠;刘瑶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睾丸扭转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患侧睾丸内血流减少及阻力指数增高是诊断早期睾丸扭转的敏感指标,病变侧睾丸内血流消失是诊断睾丸扭转的可靠指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较准确地检查出睾丸扭转,而且检查方便,费用低,对于睾丸扭转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爱明;冯新芳;贺燕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复发的原因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34例复发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行复发癌灶局部广泛切除术后辅以放疗,术后3年存活率为90.3%(28/31),3例为未分化型癌采用单纯放化疗治疗,半年内相继死亡,患者总生存率为82.4% (28/34).结论 复发性甲状腺癌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预后效果较好.
作者:余森;谢敏;邓春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HBsAg定量预测法观察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将48例CHB患者分为三个治疗组,分别为HBsAg <100、100 ~ 200及>200 ng/L,每组各16例,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0例CHB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不采取拉米夫定治疗.治疗4周时观察两组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结果 三个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A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 HBsAg初始水平及近期疗效是预测e抗原血清转换率的两项较好指标,对于拉米夫定的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刘仁志;夏璀;邬艳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结果的灵敏度.方法 收集我院正常健康体检者100例,分别采用两种检测方法分析CRP浓度.结果 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的分析下限分别是0.1mg/L和0.5 mg/L.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得50岁以下组CRP值<1 mg/L占42%,用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的该组CRP值均>1 mg/L,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得50岁以上组CRP值<1 mg/L占26%,用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的该组CRP值均>1 mg/L.结论 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的正常健康人群的CRP值偏高(P<0.05),其灵敏度较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低.
作者:曹慧;曹正欣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