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型颅脑外伤监护期临床护理方法的效果分析

张青芳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 临床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 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路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抢救患者42例为对照组,44例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抢救为急诊抢救阶段试验组,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后,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合理支付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等.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5 mg,隔天1次,并口服西替利嗪10 mg,1次/d,且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第3个疗程时,西替利嗪改为隔天口服1次,每次10 mg.对照组单独口服西替利嗪10 mg,隔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另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总有效率为63.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潘春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依布利特转复脑栓塞并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依布利特转复脑栓塞并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择脑栓塞并房颤持续1 h~90 d的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10min内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如给药结束10 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90 min内房颤的转复率及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①依布利特转复脑栓塞房颤的成功率高(77.5%,31/40);②脑栓塞房颤的转复率与房颤的持续时间有关,持续时间低于24 h的房颤转复率(89.29%,25/28)明显高于持续时间超过24 h者(50%,6/12,P<0.05);③脑栓塞房颤的转复率与左心房直径呈负相关,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92%,23/25)明显高于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53.33%,8/15,P<0.05);④脑栓塞房颤的转复率与脑栓塞严重程度和基础疾病有关;⑤依布利特的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1例出现恶心(2.5%,1/40),1例发生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2.5%,1/40),均未经特殊处理很快消失,未发现有低血压及长间歇.结论 依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快速、安全的转复脑栓塞患者的心房纤颤.

    作者:尹继君;霍贵玲;李俊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2月本科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42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经8~15 d(平均10.4 d)封闭式负压持续吸引治疗后去掉VSD装置,其中40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血循环良好,无肌腱骨骼外露,细菌培养均呈阴性,行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后创面修复,2例因骨外露面积较大和感染肉芽生长停滞行皮瓣修复治愈.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情况良好,未见复发迹象.结论 VSD能够有效而彻底的引流,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并减少创面污染.

    作者:郭献勇;王亚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脊髓减压、植骨、前路Z-Plate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结果 本组41例患者术后神经损害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功能恢复明显,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法分级:A级2例,B级7例,C级8例,D级10例,E级14例.术后CT复查椎管内无后移骨折块,容积扩大明显.术后x线片示植骨全部融合,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到0°~8°,平均4°,未见后凸加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使骨折彻底减压,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赵战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大鼠关节组织硝酸、EDTA脱钙对石蜡制片的影响及比较

    骨组织脱钙技术是病理实验室常用技术之一.它的应用,使难以切片或不能完整制片的骨或软骨组织达到完整制片的目的.适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技术的染色.大鼠关节组织制片的关键步骤是脱钙,其直接影响到制片的成败.现在大鼠关节组织石蜡制片实验中,分别用10%硝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复合液进行脱钙处理后,石蜡包埋、制片、染色.对用两种方法脱钙处理的大鼠关节组织石蜡制片后染色,镜下观察形态及着色效果.

    作者:王晓鸿;肖佐环;林宇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住院患儿按年龄、症状、体征相似原则分别置于三个不同治疗组.第一组给予基础治疗即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静脉输入5~7 d后口服2~3个疗程.第二组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空压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5~7 d.第三组给予第二组治疗的同时雾化吸入特布他林3~5 d.观察三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并随访1个月,记录出院后咳嗽持续时间及病情反复情况.结果 在咳嗽好转、喘息消失时间、干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出院后咳嗽持续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湿哕音消失、出院1个月内再次呼吸道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更好地改善咳喘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但能否远期控制病情反复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郝爱珍;张翠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联合来氟米特与贝那普利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来氟米特与贝那普利方案运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本院门诊和病房治疗的1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联合来氟米特,贝那普利以及强的松方案治疗16周,观察24 h尿蛋白,血生化以及不良反应,以前后对照方式比较该方案的疗效.结果 联合来氟米特与贝那普利方案能有效降低24 h尿蛋白和血总胆固醇(5.16±3 21)vs(1.35±0.24),(8.71±2.51)vs(5.21±2.35),P<0.05,提升血清白蛋白(22.37±6.24)vs(36.72±3.68),P<0.05),16周内缓解率达到91.67%.治疗前后血白细胞没有明显下降(7.66±2.37)×109/Lvs(8.12±2.65)×109/L,P>0.05.结论 联合来氟米特与贝那普利方案能有效增加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缓解.

    作者:郑林鸿;黄辉;陈洁;蔡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黄体破裂66例

    目的 探讨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对66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成功共59例,占89.39%;手术6例,占9.09%;放弃治疗出院1例,占1.51%.结论 卵巢黄体破裂,尤其内出血较多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治疗,为减轻患者痛苦,对其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保守治疗成功的几率仍较大.

    作者:王明波;刘穗;余幼辉;王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39例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6月,39例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骑跨大脑镰的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39例,其中34例肿瘤Simposon Ⅰ级切除,3例SimpsonⅡ级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Ⅳ级.术后随访6~36个月,恢复良好,手术死亡1例,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骑跨大脑镰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残死率;如果全切肿瘤可能带来重要的神经功能损害,应考虑分期手术或者残留部分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 Ⅰ~V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作者:崔彦魁;王卿峰;韩东;夏国庆;宋伟;李东;张彦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肌钙蛋白I促凝管血样易致漏诊误诊

    近年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以及美国心脏学会(AHA)、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等国内外的有关学术团体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关cTn临床应用建议或导则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一致认为,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目前用于诊断心肌损伤时的确诊标志物.

    作者:邢怀广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意义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其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46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显露喉返神经组(A组)233例和不显露喉返神经组(B组)236例,对两组喉返神经损伤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喉返神经总损伤率0.86%,无永久损伤病例;B组喉返神经总损伤率5.10%,永久性损伤率2.54%.两组喉返神经总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积极显露喉返神经可以有效预防喉返神经的损伤.

    作者:孙留安;王章恩;马亚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平均动脉压反馈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在颅脑手术麻醉的应用

    目的 以平均动脉压(MAP)为反馈变量,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46例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闭环组和靶控组,各23例.闭环组MAP反馈值设为70 mmHg,两组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为3.0 μg/nl,舒芬太尼0.3μg/(kg·h)持续静脉输注.记录两组麻醉前、插管即时、插管后5 min、切皮、锯颅骨、切开脑皮质、切肿瘤1 h、缝头皮等时间点的MAP、心率(HR)、心率变异指数(HRVI)、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计算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在插管后5 min、脑皮质操作、切肿瘤1 h等时间点靶控组MAP下降较闭环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HR减慢,变化接近;在各观察时间点,靶控组HRVI低于闭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IS大多处于低值区,在颅内操作期靶控组明显低于闭环组(P<0.05).闭环组丙泊酚用量(825.9±270.4)mg明显少于靶控组(1302.6±321.5)mg(P<0.01).结论 以MAP为反馈变量调控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可安全用于颅脑手术麻醉,术中循环稳定,减少丙泊酚维持所需用量.

    作者:黄焕森;郑进;郑志远;何雁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用草酸铂后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护理

    目的 探讨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用草酸铂后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 66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其中合并糖尿病36例,非糖尿病者30例,观察两组患者用草酸铂后神经毒性发生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发生神经毒性反应27例,发生率75%,多为Ⅱ~Ⅲ级,非糖尿病组发生神经毒性反应14例,发生率46.7%,多为Ⅰ~Ⅱ级.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用草酸铂后神经毒性反应程度及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但由于进行了积极的预防护理,其发生率仍低于文献报道的90%.

    作者:刘红丽;叶志华;杜文丽;彭玲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应用orbit三维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水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应用微导管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并以Orbit压力解脱弹簧圈为材料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成功率100.0%.其中100%栓塞26例(70.27%),95%栓塞6例(16.22%),90%栓塞3例(8.11%),80%和<80%栓塞各1例(5.40%).其中,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导致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交叉部宽颈动脉瘤栓塞完毕拔除微导管时,弹簧圈移入载动脉瘤内导致载动脉部分闭塞,术后经抗凝治疗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未发生颅内出血或缺血,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orbit三维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可有效降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作者:李文;刘智;赵书生;付卯宏;刘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食管、贲门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大范围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食管、贲门癌术前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方法 35例食管癌术前行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判定异常淋巴结数量及位置,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发现淋巴结转移23例,病理结果转移18例,大范围MRI弥散成像无淋巴结转移12例,病理结果无转移9例;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病理结果欠符合7例,总符合率80%,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符合率达82.8%,腹部淋巴结符合率55.6%.结论 大范围MRI扩散加权成像对食管、贲门癌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较敏感,是食管、贲门癌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好方法,对直径<0.5 cm的淋巴结良恶性判定尚有不足.

    作者:秦永春;费立聪;李成立;匡立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血清中TGF-β1含量分析

    目的 分析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探讨TGF-β1在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对27例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36例单纯骨折患者、32例单纯脑外伤患者,分别于伤后1、3、7、14 d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TGF-β1含量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血清TGF-β1含量对照.结果 骨折合并脑外伤组血清TGF-β1含量明显低于单纯骨折组及单纯脑外伤组(P<0.05);正常人血清TGF-β1含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单纯骨折组与单纯脑外伤组血清TGF-β1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GF-β1可能在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TGF-β1的降低可能是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机制之一.

    作者:周远辉;唐向阳;吴定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生大黄粉代替硫酸镁在中毒患者导泻中的临床观察

    导泻是抢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重要手.目前,大多还应用传统的硫酸镁导泻.但由于硫酸镁经肠道吸收易引起镁中毒,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自1998年以来本科急性中毒洗胃的患者部分采用生大黄粉用温开水融开后从胃管内注入,操作简单,导泻效果好,无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敏丽;李永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残胃癌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1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5年,确诊后存活时间为3个月~5年以上.未手术2例于3个月内死亡,手术后病例存活时间3个月~1年5例,1~3年10例,3年以上3例,5年以上者1例.存活2年以上者均为根治性手术病例.根治性手术后的病例均根据病情实施个体化化疗及综合性治疗.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改善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作者:柳卫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造影对绝经期女性冠心病诊断意义的初步探讨

    目的 为了解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对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本组回顾性分析60例绝经期女性患者临床拟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而行CAG检查的临床资料.方法 冠心病组:以CAG血管狭窄≥75%诊断为冠心病,冠脉狭窄50%~75%且临床有心肌缺血证据者也诊断为冠心病,共33例.将冠状动脉狭窄<5%或正常者为非冠心病组,共27例.比较二者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胸痛特点.结果 显示绝经期是女性冠心病特殊危险因素,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结论 女性冠心病临床胸痛症状常不典型,绝经后出现典型或不典型胸痛,同时又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绝经后仅有典型或不典型胸痛,而又无明显危险因素,则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小.

    作者:刘培良;李轩;苗磊;袁龙;黄峥;李伟光;董庆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的临床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患肠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肠镜检查是当前诊断与治疗肠道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许多患者对此项检查都有一种恐惧感而难以接受[1].无痛肠镜检查成功率高,整个过程给患者遗留的疼痛记忆比较少,从而提高了复查率,能使原本不舒服的肠镜检查操作变得更易于患者接受,且安全可靠,但在无痛肠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为了减少无痛肠镜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并且能够对老年患者进行安全舒适的无痛肠镜检查,笔者总结了本院自2006年以来的无痛肠镜检查26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强;叶太财;费江林;周良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