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S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邹劲林;孙华宾;殷放;吕宝军;莫湘琼

关键词:直肠癌, 胸苷酸合成酶,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 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结肠直肠癌组织中TS的表达,用Kap lan-Meier法分析TS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TS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晚期阳性表达率高于早期病例;低分中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织;2年复发组中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S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TS可以作为判断直肠癌恶性程度、对5-FU耐药情况以及预测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边切边缝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良性甲状腺肿块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170例患者分别用改良法(90例),传统术式(8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改良法:小切口,不离断颈前肌群,由下极开始边切边缝,操作在甲状腺被膜内进行,不进入气管食管间沟,随时调整切除及保留的大小.结果 改良法90例术后声音嘶哑2例,发生饮水呛咳2例,l周后均恢复正常;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4 d后消失;无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常规法80例术后声音嘶哑6例,发生呛咳5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5例;改良法与常规法引起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采用改良法能减少出血和手术时间,减少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

    作者:赖能胜;利丽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微波配合良好护理治疗慢性宫颈炎18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波配合良好护理治疗180例各型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蛋白凝固原理治疗慢性宫颈炎并配合良好护理治疗宫颈炎.结果 在良好护理条件下用微波治疗宫颈炎疗效显著,一次治疗后痊愈175例,有效5例,治愈率97.2%,总有效率100%,5例经第二次治疗后痊愈,治愈率100%.结论 微波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无烟、无味、止血效果好、治愈率高、患者无痛苦、乐于接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秀红;刘淑会;贾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妊娠剧吐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妊娠剧吐患者的心理因素及心理护理疗效.方法 61例妊娠剧吐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入院时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观察组予心理护理.10 d后两组患者再次进行SAS及SDS评分.结果 入院时SAS评分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焦虑症状,SDS评分发现观察组34例患者中28例存在抑郁症状,对照组33例患者中29例存在抑郁症状.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82.35%和82.14%,显著高于对照组60.61%和55.17%,同时观察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2.82±4.73)分和(42.11±5.6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25±4.61)分和(48.52±5.00)分.结论 妊娠剧吐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心理护理对于改善症状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遂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常发生在颈椎骨折脱位之后,是一种特殊的脊髓即刻损伤,本院自2001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21例,采用早期手术减压及术中冰水低温灌注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刚;刘俊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在186例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本科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186例.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96例和直视下胆囊切除组9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 两组在观察内容统计并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经严格的术前评估,谨慎选择病例,细致的手术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明显优于直视下胆囊切除术.

    作者:吴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男性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变化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男性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9例男性首发抑郁症患者以及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结果 ①病例组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病例组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男性首发抑郁症患者同时存在甲状腺和性腺功能的紊乱.

    作者:温盛霖;程敏锋;王厚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 min,后以0.1 μg/(kg·min)持续泵入36 h.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36 h、30 d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未见大出血或少量出血,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淤斑、血尿及鼻出血.2组均未见有血小板减少.观察组和对照组的6 h血清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替罗非班观察组14 h及36 h血清cTnT峰值水平和平均cT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ACS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作者:丁汉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显微镜下微创小骨窗法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4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2~3 d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率均在80%以上.随访6个月,ADL分级:Ⅱ级21例(32.81%),Ⅱ级24例(37.50%),Ⅲ级8例(12.50%),Ⅳ级2例(3.12%),Ⅴ级3例(4.69%),死亡6例(9.38%).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焦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30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的病因及相关因素,观察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防止漏诊,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对羊水过少30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可达97.71%,羊水过少发生率为2.51%,且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尤其是过期妊娠与之关系密切,羊水过少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有胎儿生长受限(FGR)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多发生于孕37~40周.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加强孕晚期B超监测,放宽诊断标准,重视羊水局限的提示,可提高羊水过少诊断的检出率,及时剖宫产,可明显改善围生儿结局.

    作者:陈利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赖氨葡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赖氨葡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并中度脱水75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院住院的中度脱水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150例,随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均给予抗病毒、口服思密达、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赖氨葡锌口服,共3 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2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6,P=0.03),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4.00%;两组比较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x2=10.37,P=0.001).结论 赖氨葡锌佐治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梁玉;曾爱华;李真妮;吴淑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并与开腹手术对比.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共3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镇痛例数、术后发热例数、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同期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7例作为对照.结果 除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外,术后镇痛例数,术后发热例数,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并且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

    作者:廖伟;耿爱芝;李彦霞;李燚;迟亚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乳腺叶状囊肉瘤X线诊断

    目的 通过对乳腺叶状囊肉瘤X线表现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X线表现.结果 乳腺叶状囊肉瘤肿块体积一般较大,钼钯X线片上病灶多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分叶状肿块.结论 叶状囊肉瘤多发于40~50岁中年妇女,病史多较长,或肿块在短时期内迅速增长.肿块大、且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锐利,是诊断叶状囊肉瘤的重要依据,但需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鉴别.

    作者:陈志华;向述天;苏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0.3%罗哌卡因行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等手术中的应用

    自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笔者将0.3%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78例,应用于小儿阑尾炎,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及下肢等手术,取得了满意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孝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声像图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四型.Ⅰ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乳头状等回声;Ⅱ型:囊实混合性结节;Ⅲ型:实性肿块;Ⅲ型:单纯导管扩张.结论 超声能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直接或间接声像特征,通过总结分析,诊断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作者:蔡文俊;彭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门诊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健康教育对门诊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观察,其中30例作为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另30例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效果显效率分别是86.6%和60%,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对颈椎病的预防与康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牛香群;丰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YL-1型血肿粉碎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附276例)

    本科自2005年开展利用YL-1血肿粉碎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结区)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本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结区,血量>30 ml)患者207例,外科住院开颅手术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均为69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扫描确诊.

    作者:宫旭海;肖岷;李雪松;杨彩云;周秀玉;段雪峰;王铁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变学与血小板膜蛋白结构的改变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的关系血流变学变化与血小板膜蛋白GPⅡb/Ⅲa、P-selectin(P-选择素)的变化.方法 测定4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变学,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血小板GPⅡb/Ⅲa、P-selectin的表达水平,并与3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慢性肺心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P<0.001;P<0.001).肺心病组GPⅡb/Ⅲa、P-selectin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肺心组GPⅡb/Ⅲa、P-selectin与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粘度增加、血小板明显活化,其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血流变学变化关系密切.

    作者:谭劼;张红雨;陈红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及对老年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采取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的方法,选择5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qn总疗程1年,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的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6~12个月后,TC、LDL-C、TG降低(P<0.05),HDL-C升高(P<0.01);颈动脉的内径有所扩大,颈动脉斑块缩小,尤以12个月后改变显著(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确切,减少并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耿桂玲;李忠梅;李以菊;常玉婷;杨延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5 mg,隔天1次,并口服西替利嗪10 mg,1次/d,且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第3个疗程时,西替利嗪改为隔天口服1次,每次10 mg.对照组单独口服西替利嗪10 mg,隔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另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总有效率为63.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潘春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7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14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780例和对照组700例,观察血脂、血压、空腹血糖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和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对照组、护理干预组与干预前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对照组与护理干预组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采取认真、详细、全面、系统的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饮酒等高危因素,使患者向疾病康复良性发展,减少冠心病突发事件的发生,增加了临床疗效.

    作者:常淑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