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术式在186例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

吴新宇

关键词:不同术式, 结石性胆囊炎,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本科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186例.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96例和直视下胆囊切除组9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 两组在观察内容统计并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经严格的术前评估,谨慎选择病例,细致的手术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明显优于直视下胆囊切除术.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ET/CT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用18F-FDG-PET/CT评价的早期代谢疗效与常规CT评价的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入组初治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晚期NSCLC 31例,行含铂双药方案全身化疗.在第一周期化疗前后行全身PET/CT检查,第二周期化疗后行胸部增强CT检查.按RECIST标准和Wolfgang的SUV值标准分别评价肿瘤客观疗效和代谢缓解率.将第一周期后的代谢缓解率分别与第一周期后和第二周期后的客观疗效进行统计比较,判断二者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 第一周期化疗后客观有效率为29.0%,代谢缓解率为58%,两者之间并无一致性(P<0.05).第二周期化疗后客观有效率为41.9%,与第一周期化疗后的代谢缓解率是一致的(P>0.05).结论 18F-FDG-PET/CT可以较早的,准确的评价NSCLC的化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CT.

    作者:曹永新;彭玉龙;何国荣;黄连涛;罗小勇;庞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后经鼻胃管置入术困难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后经鼻胃管置入术困难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5例喉镜直视下用气管插管钳将鼻咽部、口腔内卷曲的胃管夹准送入胃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全部205例在经口气管插管后经鼻胃管置入术困难的患者,在喉镜直视下均一次性插胃管成功,成功率100%.结论 喉镜直视下用气管插管钳插胃管成功率高,较胃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胃管简单迅速,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于景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低场MRI诊断急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低场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膝关节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的准确性,并与手术探查结果比较.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因膝关节外伤来本院就诊接受MRI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86例,分析比较患者的MRI检查和手术探查结果.结果 186例患者MRI检查显示侧副韧带损伤患者169例(90.7%)、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19例(64.0%),均经手术探查证实,灵敏度为100%;MRI诊断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严重度与手术所见符合率分别为93.8%和94.1%.结论 MRI可以准确地诊断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和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并能准确诊断其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尹雪军;张杰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行脑梗死疗效观察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病6 h后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神经功能逐渐恶化.该病占脑梗死的26%~43%,是脑梗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关依达拉奉或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已有许多报道.为探讨二者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笔者于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49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并与单用依达拉奉联治疗的患者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立新;贺雪琴;贾平方;郭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切术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脾切术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并发症.方法 将3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脾切除术治疗,然后按照脾切除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脾切除术治疗后:总疗效较好15例46.9%、良好8例占25.0%、一般6例占18.8%、无效3例占9.4%.其中,激素无效型疗效较好与良好共8例占自身患者的80%,而激素依赖型疗效较好与良好共15例占自身患者的68.2%.结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治疗激素依赖型与激素无效型ITP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手术风险小等优点.

    作者:王根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量球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95例受试者分为健康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人群)和病例组(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对硝基苯酚(PNP)比色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尿NAG、mALB、β2-MG、α1-MG 的测定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例组各项指标阳性率及检测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病例组四项检测指标阳性率为尿NAG(95.0%)、mALB(84.2%)、α1-MG(50.0%)、β2-MG(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NAG的敏感性高(P<0.05).结论 尿NAG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更具有敏感性,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红;邢淑清;赵红娟;赵志刚;杜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河津市5002例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河津市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使官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妇女远离疾病困扰.方法 对河津市2009年5002例农村35~59岁年龄的已婚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宫颈炎3093例,占61.84%;急性宫颈炎80例,占1.59%;宫颈不典型增生5例,占0.1%;宫颈癌14例,占0.28%;其他294例,占5.88%.宫颈癌高发于35~40岁已婚妇女.结论 宫颈疾病对农村妇女健康与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开展妇女宫颈癌检查是关注公共卫生和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作者:卫梅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前后BNP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前后BNP变化并进行分析.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8例,根据病情及治疗情况分为PCI治疗组68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6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18 h、治疗4周脑利钠肽素变化.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CI治疗组与药物保守治疗组治疗前P>0.05,治疗18 h与治疗4周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BNP均显著升高,充分说明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有这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可以做为临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常规检查.经PCI治疗后,BNP值下降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P<0.05有显著差异性.说明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早期应用PCI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冠脉循环,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文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在数字钼靶环境下研究早期乳腺癌的影像特点

    目的 提高钼铑双靶X线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4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乳腺癌征象:结节状肿块23例;钙化17例,X线未见明确肿块或结节而钙化灶为惟一恶性征象2例;非对称性密度增高12例;局限性皮肤增厚伴乳头凹陷2例.结论 ①肿块是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诊断依据;②微细钙化仍是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诊断依据,甚至比直接征象(肿块)更具特异性;③非对称性局限性致密、乳腺结构局部扭曲紊乱,在排除炎性反应和手术史后,应考虑乳腺癌可能;④除恶性钙化外,大于两种间接征象并存时,应高度重视,予以进一步检查或短期复查.

    作者:赵铁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泌尿系统结石MSCT、MRU成像的对比分析

    目的 本研究应用MSCT、MRU对泌尿系统结石进行成像,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进一步提高影像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MSCT及高场MRI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应用工作站后处理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各由两位影像专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78例患者,78例结石患者均经MSCT检查,其中60例经MR检查.MSCT平扫对结石显示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MRU对结石显示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90%.MSCT 2.5 mm层厚重建图像显示小结石总数与5 mm层厚扫描图像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MR对小结石均未能良好显示.MSCT、MRU两者总体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P=0.53).厚层MRU图像质量优于多层薄层MIP重建MRU重建图像(P=0.041).结论 MSCT平扫薄层重建对于显示小结石具有明显的优势.MRU无电离辐射,适用于婴幼儿或孕妇患者.MSCT、MRU扫描范围大,均适用于多病灶患者的检查,结合原始图像,可以全面评价患者泌尿道疾病.

    作者:王煜;孙景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阻滞剂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的疗效,检查心电图并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心绞痛发作的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为68.5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作者:付向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腮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观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方法 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S-100、HMB-45、Male-A)进行观察.结果 肿瘤组织位于腮腺一侧,瘤组织呈推挤性边缘浸润至腮腺组织中,瘤细胞分布弥散,有窦样血管及少许纤维间质分隔,瘤细胞有异型性,核异型明显,边缘区个别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及肿瘤间质内有棕黄褐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HMB-45及Male-A强阳性;NSE、Vimentin弱阳性;LCA、CD15、CD30、Cytokeratin、EMA、Desmin、SMA、PLAP、Synapsin及ChromograninA均为阴性.结论 腮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组织起源尚有争议,可能起源腮腺导管甚或腺泡中DOPA阳性细胞.

    作者:林宇静;王晓鸿;孔梅;曹婉维;苟新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临床疗效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冠心病并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每晚餐时服用20 mg,1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左室心功能指标及血浆BNP水平.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功能指标及血浆BNP水平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丁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82例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 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进行定期随访,对复发和未复发进行高危因素的分析和探讨.结果 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复发26例,总复发率31.7%.单纯手术组26例,局部复发14例,复发率53.84%;远处复发9例,复发率34.61%.手术+综合治疗组56例,局部复发9例,局部复发率16.07%;远处复发10例,远处复发率17.285%.结论 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进行总结,复发与临床期别、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等有着密切关系.首次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生存率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扩张治疗24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沙氏扩张器治疗24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结果 共行扩张治疗647例次,平均2.67次/人.有效率99.1%,痊愈率达87.6%.结论 采用沙氏扩张器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林焕雄;蔡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46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前路椎体部分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4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比较,观察其局部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结果 46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0.5~5年,平均2.2年.X线片提示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6°恢复到3°,畸形得到纠正,植骨均已融合,伤椎高度平均恢复94.5%,未出现钉棒松动、断裂.神经功能ASIA分级恢复A级2例,B级2例,C级4例,D组10例,E组8例(x2=16.327 P<0.01).结论 对于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前路减压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Ⅰ期内固定植骨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端云;杨小军;周哲;漆文华;陈炜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治疗

    尿道下裂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尿道瘘和尿道狭窄,而尿道狭窄后果严重,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本文介绍作者在临床中治疗尿道下裂的一些体会.

    作者:吴静君;于健;刘文郁;周信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外科干预的时机、适应证与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外科干预的时机、适应证与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48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手术时机和适应证.结果 治愈41例,好转5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0例,切口感染8例,腹腔残余脓肿5例,短肠综合征3例,肾功能不全2例,经综合治疗后痊愈.结论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早期肠绞窄的线索,果断决定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宜早勿迟,手术指征宜宽勿严是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卢志坤;张权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在Bell's麻痹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BR))与面神经电图(ENG)在Bell's麻痹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56例Bell's麻痹患者行BR和ENG检查,并对32例BR缺如、5例病初M波未引出者3个月后随访.结果 BR阳性率为100%,ENG阳性率63.8%(P<0.01).结论 BR与ENG均能反映面神经损害的严重程度、部位及预后,BR在早期诊断中更敏感,两者结合临床价值更大.

    作者:张红;秦美华;毛继芳;韩敬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经尿道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膀胱结石

    目的 评价经尿道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至2009年11月间经尿道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膀胱结石均一次碎石取石,成功率100%,手术时间25~65 min.术后留置尿管1~2 d,无膀胱大出血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经尿道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膀胱结石,通道大,生理盐水冲洗循环好,视野清楚,碎石取石效率高,手术时间短,膀胱损伤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民;牟华;魏永进;张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