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治疗

吴静君;于健;刘文郁;周信仁

关键词:尿道下裂, 术后尿道狭窄, 常见并发症, 尿道瘘, 治疗, 临床, 处理
摘要:尿道下裂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尿道瘘和尿道狭窄,而尿道狭窄后果严重,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本文介绍作者在临床中治疗尿道下裂的一些体会.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并研究其应对策略,为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从本市4所医院在手术室工作一年以上的护士随机抽取7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内认可的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将收集的资料通过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状况显示在工作量及时间方面和压力总分有显著性差异.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相关性不大,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及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诸多手术室工作压力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引起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增加的相关因素存在,严重影响着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乃至影响护理质量.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者应了解护士的心理需求,实行人性化管理,提供继续教育和参加应对工作压力能力训练的机会;护士要正确对待压力,提高心理防御能力,学会自我减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作者:邓新连;赵砚霞;王清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已成为法定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出现脑炎、肺水肿等.本院对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辉;王晓萍;董崇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6-磷酸果糖伍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其伍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FDP组)及对照组,连续治疗1~3个疗程,定期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检测细胞酶学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NABA评分及细胞酶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DP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损伤,纳洛酮促进苏醒,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预后,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冯琦赟;郭贺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感染科护士利器意外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2000年3月的统计报告显示,每年卫生行业从业人员中被利器损伤者有60万~80万,护士是受伤害的主要群体[1].戴青梅[2]报告,在各级医院的职业损伤中,医、护、技的损伤率分别为53.83%、74.06%和37.98%.可见,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3].

    作者:于慧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常发生在颈椎骨折脱位之后,是一种特殊的脊髓即刻损伤,本院自2001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21例,采用早期手术减压及术中冰水低温灌注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刚;刘俊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在186例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本科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186例.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96例和直视下胆囊切除组9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 两组在观察内容统计并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经严格的术前评估,谨慎选择病例,细致的手术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明显优于直视下胆囊切除术.

    作者:吴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肌钙蛋白I促凝管血样易致漏诊误诊

    近年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以及美国心脏学会(AHA)、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等国内外的有关学术团体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关cTn临床应用建议或导则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一致认为,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目前用于诊断心肌损伤时的确诊标志物.

    作者:邢怀广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ET、TT3、TT4联合检测对甲亢诊疗的意义

    目的 探讨ET(血浆内皮素)与甲状腺激素及甲亢病情的关系.方法 ET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TT3(总T3)TT4(总T4)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结果 甲亢初诊组ET、TT3、TT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甲亢恢复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甲亢患者ET水平升高,且恢复期ET随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ET的检测可作为一项观察依据,并可作为甲亢恢复的判断标准.

    作者:刘爱香;牛怀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介绍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各种导致产后出血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结果 本组360例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100%,康复良好.结论 恰当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彩英;黄秋燕;熊彩娟;陈妙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62例2型糖尿病肾病的护理干预

    目的 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方法 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知识、控制血糖和血压、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的干预.结果 本组患者经有效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病情好转148例,无明显好转9例,加重5例.结论 进行护理干预是糖尿病肾病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莺;孔梅;张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与病理微血管密度表达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血流,病理微血管密度(MVD)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1例PTC内的血流信号,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内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max、RI与MVD的相关性及其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TC的血流检出率(97.68%)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5%)(连续校正x2=33.68,P<0.01),PTC的血流级别也显著高于腺瘤.(似然比值=43.13,P<0.01);PTC的Vmax(75.72±20.62),RI值(0.73±0.14)分别显著高于腺瘤的Vmax(33.80±4.15),RI值(0.35±0.06)(t'=17.74,P<0.01)(t'=19.53,P<0.01);PTC的MVD值(63.0±18.81)显著高于腺瘤的MVD值(15.73±5.137),(t'=23.39,P<0.01).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76例PTC的MVD值(76.18±4.98)、Vmax(90.24±4.41)及RI(0.82±0.05)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45例PTC的MVD值(38.01±3.92)、Vmax(48.10±4.62)及RI(0.56±0.09)(t=-37.03,P<0.01;t=-42.37,P<0.01;t'=-16.03,P<0.01).而且,MVD与Vmax、MVD与RI和Vmax与RI明显正相关.(r=0.721,P<0.01;r=0.789,P<0.01;r=0.66,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TC的血流参数Vmax、RI与MVD呈正相关,两者一致性反映了PTC的血管生成特性,与其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互补性结合可为PTC术前、术后临床诊治,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曾志雄;陈一峰;王文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2月本科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42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经8~15 d(平均10.4 d)封闭式负压持续吸引治疗后去掉VSD装置,其中40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血循环良好,无肌腱骨骼外露,细菌培养均呈阴性,行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后创面修复,2例因骨外露面积较大和感染肉芽生长停滞行皮瓣修复治愈.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情况良好,未见复发迹象.结论 VSD能够有效而彻底的引流,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并减少创面污染.

    作者:郭献勇;王亚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本科2000年1月至2009年4月经腹全子宫切除术3245例发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共发生各类并发症58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7.99%,发生阴道残端感染69例,切口愈合不良200例,泌尿道感染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53,呼吸道感染37例,不完全肠梗阻14例,慢性下腹疼痛164例.结论 对年龄>60岁,营养状况差,原发疾病为肿瘤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患者,所以对待年龄>60岁,营养状况差,原发疾病为肿瘤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以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庆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低机械指数连续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低机械指数连续实时超声造影对转移性肝癌病灶发现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增强CT/MRI证实86例转移性肝癌的常规超声及低机械指数连续实时超声造影的声像学特点、对新发现的病灶部位、大小等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低机械指数连续实时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新发现病灶109个,其中位于膈下、肝圆韧带旁的新病灶36个,占39.2%;直径<10 mm的新病灶44个,占48%;转移性肝癌的特征性造影表现为团块周边门脉相环状增强.结论 低机械指数连续实时超声造影可大大提高肝脏转移癌病灶的检出率,尤其对于常规超声扫查盲区及直径<10 mm的病灶的检出有所助益,并可对患者的转归、进一步治疗提出指导性意见.

    作者:高传江;杨海云;罗葆明;李红;赵冬平;白洁茹;王玉玲;谢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外伤监护期临床护理方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 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路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抢救患者42例为对照组,44例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抢救为急诊抢救阶段试验组,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后,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合理支付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等.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青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联合来氟米特与贝那普利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来氟米特与贝那普利方案运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本院门诊和病房治疗的1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联合来氟米特,贝那普利以及强的松方案治疗16周,观察24 h尿蛋白,血生化以及不良反应,以前后对照方式比较该方案的疗效.结果 联合来氟米特与贝那普利方案能有效降低24 h尿蛋白和血总胆固醇(5.16±3 21)vs(1.35±0.24),(8.71±2.51)vs(5.21±2.35),P<0.05,提升血清白蛋白(22.37±6.24)vs(36.72±3.68),P<0.05),16周内缓解率达到91.67%.治疗前后血白细胞没有明显下降(7.66±2.37)×109/Lvs(8.12±2.65)×109/L,P>0.05.结论 联合来氟米特与贝那普利方案能有效增加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缓解.

    作者:郑林鸿;黄辉;陈洁;蔡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行脑梗死疗效观察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病6 h后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神经功能逐渐恶化.该病占脑梗死的26%~43%,是脑梗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关依达拉奉或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已有许多报道.为探讨二者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笔者于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49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并与单用依达拉奉联治疗的患者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立新;贺雪琴;贾平方;郭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改良盆底重建术应用于女性盆底脱垂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术和经阴全子宫切除(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组40例,包括研究1组(TVH+改良盆底重建术)20例,研究2组单行改良盆底重建术10例,研究3组(子宫切除术后POP行改良盆底重建术)10例;对照组40例.结果 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保留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1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术后临床疗效比较:4组患者出院前测评POP Q,分度均为0度或Ⅰ度.术后对照组阴道长度较术前明显缩短,研究组阴道长度则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研究组1例,复发率为2.5%,对照组4例复发(10%),(P<0.05);研究组3例出现性交不适,对照组7例诉性生活质量下降(P<0.05).结论 改良的盆底重建术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术式,加强盆底组织,手术简单、安全、微创.

    作者:李彦霞;武传忠;张春燕;廖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时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期治疗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9年5月本院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72例,观察所有病例病死率、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死亡15例,病死率20.83%;并发症发生30例,并发症发生率41.66%;治愈57例,治愈率79.16%.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应进行积极的保守治疗有效的抗休克和联合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维持保证循环和呼吸功能紊乱、加强支持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进入恢复期,然后进行手术可以使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

    作者:王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穿心莲内酯抑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低氧可以诱发肺动脉高压,低氧环境下血管平滑肌增生和肥大导致的血管重塑是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血管平滑肌增生和肥大发生的原因、进程、以及如何抑制平滑肌的增生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NF-κB为研究目标,采用药物干预及基因敲除策略证明了NF-κB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被活化,而且NF-κB的抑制剂-穿心莲内酯具有延缓肺动脉高压进程的作用.

    作者:王玉玖;王晶;李伟;董圣军;封赞祥;刘典晓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