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乳头状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与病理微血管密度表达相关性研究

曾志雄;陈一峰;王文莉

关键词:超声-检测, 彩色多普勒, 甲状腺肿瘤, 微血管密度CD105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血流,病理微血管密度(MVD)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1例PTC内的血流信号,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内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max、RI与MVD的相关性及其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TC的血流检出率(97.68%)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5%)(连续校正x2=33.68,P<0.01),PTC的血流级别也显著高于腺瘤.(似然比值=43.13,P<0.01);PTC的Vmax(75.72±20.62),RI值(0.73±0.14)分别显著高于腺瘤的Vmax(33.80±4.15),RI值(0.35±0.06)(t'=17.74,P<0.01)(t'=19.53,P<0.01);PTC的MVD值(63.0±18.81)显著高于腺瘤的MVD值(15.73±5.137),(t'=23.39,P<0.01).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76例PTC的MVD值(76.18±4.98)、Vmax(90.24±4.41)及RI(0.82±0.05)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45例PTC的MVD值(38.01±3.92)、Vmax(48.10±4.62)及RI(0.56±0.09)(t=-37.03,P<0.01;t=-42.37,P<0.01;t'=-16.03,P<0.01).而且,MVD与Vmax、MVD与RI和Vmax与RI明显正相关.(r=0.721,P<0.01;r=0.789,P<0.01;r=0.66,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TC的血流参数Vmax、RI与MVD呈正相关,两者一致性反映了PTC的血管生成特性,与其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互补性结合可为PTC术前、术后临床诊治,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赖氨葡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赖氨葡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并中度脱水75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院住院的中度脱水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150例,随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均给予抗病毒、口服思密达、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赖氨葡锌口服,共3 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2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6,P=0.03),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4.00%;两组比较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x2=10.37,P=0.001).结论 赖氨葡锌佐治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梁玉;曾爱华;李真妮;吴淑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观察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51例1~2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实验方法.所有患者停药2周后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5 mg 1次/d)、氢氯噻嗪(12.5 mg 1次/d)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2%.前后复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配伍治疗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患者服药方便、依从性好.

    作者:徐冬锐;郑潮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射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

    目的 评估新辅助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射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1例无法耐受或拒绝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保留膀胱治疗,先给予新辅助化疗2周期,然后给予盆腔适形放疗,放疗过程中先后吸入高低浓度氧.对肿瘤部分缓解及复发患者行保留膀胱的手术.结果 肿瘤完全缓解率为71.0%(22/31),部分缓解率29.0%(9/31).9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接受了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4例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疗为部分无法耐受或拒绝接受膀胱全切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衍伟;尹强;迟玉华;丁兆军;王丰松;安永恒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扩张治疗24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沙氏扩张器治疗24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结果 共行扩张治疗647例次,平均2.67次/人.有效率99.1%,痊愈率达87.6%.结论 采用沙氏扩张器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林焕雄;蔡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河津市5002例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河津市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使官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妇女远离疾病困扰.方法 对河津市2009年5002例农村35~59岁年龄的已婚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宫颈炎3093例,占61.84%;急性宫颈炎80例,占1.59%;宫颈不典型增生5例,占0.1%;宫颈癌14例,占0.28%;其他294例,占5.88%.宫颈癌高发于35~40岁已婚妇女.结论 宫颈疾病对农村妇女健康与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开展妇女宫颈癌检查是关注公共卫生和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作者:卫梅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经尿道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膀胱结石

    目的 评价经尿道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至2009年11月间经尿道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膀胱结石均一次碎石取石,成功率100%,手术时间25~65 min.术后留置尿管1~2 d,无膀胱大出血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经尿道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膀胱结石,通道大,生理盐水冲洗循环好,视野清楚,碎石取石效率高,手术时间短,膀胱损伤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民;牟华;魏永进;张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住院患儿按年龄、症状、体征相似原则分别置于三个不同治疗组.第一组给予基础治疗即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静脉输入5~7 d后口服2~3个疗程.第二组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空压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5~7 d.第三组给予第二组治疗的同时雾化吸入特布他林3~5 d.观察三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并随访1个月,记录出院后咳嗽持续时间及病情反复情况.结果 在咳嗽好转、喘息消失时间、干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出院后咳嗽持续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湿哕音消失、出院1个月内再次呼吸道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更好地改善咳喘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但能否远期控制病情反复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郝爱珍;张翠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平均动脉压反馈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在颅脑手术麻醉的应用

    目的 以平均动脉压(MAP)为反馈变量,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46例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闭环组和靶控组,各23例.闭环组MAP反馈值设为70 mmHg,两组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为3.0 μg/nl,舒芬太尼0.3μg/(kg·h)持续静脉输注.记录两组麻醉前、插管即时、插管后5 min、切皮、锯颅骨、切开脑皮质、切肿瘤1 h、缝头皮等时间点的MAP、心率(HR)、心率变异指数(HRVI)、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计算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在插管后5 min、脑皮质操作、切肿瘤1 h等时间点靶控组MAP下降较闭环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HR减慢,变化接近;在各观察时间点,靶控组HRVI低于闭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IS大多处于低值区,在颅内操作期靶控组明显低于闭环组(P<0.05).闭环组丙泊酚用量(825.9±270.4)mg明显少于靶控组(1302.6±321.5)mg(P<0.01).结论 以MAP为反馈变量调控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可安全用于颅脑手术麻醉,术中循环稳定,减少丙泊酚维持所需用量.

    作者:黄焕森;郑进;郑志远;何雁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时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期治疗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9年5月本院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72例,观察所有病例病死率、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死亡15例,病死率20.83%;并发症发生30例,并发症发生率41.66%;治愈57例,治愈率79.16%.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应进行积极的保守治疗有效的抗休克和联合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维持保证循环和呼吸功能紊乱、加强支持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进入恢复期,然后进行手术可以使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

    作者:王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门诊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健康教育对门诊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观察,其中30例作为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另30例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效果显效率分别是86.6%和60%,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对颈椎病的预防与康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牛香群;丰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例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致关节损害的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3岁,因异位妊娠破裂于2009年10月17日14:05急症入院.急行剖腹探查术,见右输卵管妊娠破裂,行右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术后当日应用0.9%氯化钠溶液250ml+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2次/d,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青霉素400万U静脉滴注2次/d,替硝唑100 ml静脉滴注2次/d.术后第1天20:00,患者开始出现双手指关节及双膝关节、双足踝部疼痛,并逐渐加重,白天缓解,故未予处理,患者用药第3天晨双手拇指关节及双膝关节红肿疼痛伴灼热感,未经任何处理继续用药,红肿疼痛加剧,活动受限(双于手指不能活动,不能行走).

    作者:林冰;代秀云;王夕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常发生在颈椎骨折脱位之后,是一种特殊的脊髓即刻损伤,本院自2001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21例,采用早期手术减压及术中冰水低温灌注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刚;刘俊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在数字钼靶环境下研究早期乳腺癌的影像特点

    目的 提高钼铑双靶X线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4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乳腺癌征象:结节状肿块23例;钙化17例,X线未见明确肿块或结节而钙化灶为惟一恶性征象2例;非对称性密度增高12例;局限性皮肤增厚伴乳头凹陷2例.结论 ①肿块是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诊断依据;②微细钙化仍是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诊断依据,甚至比直接征象(肿块)更具特异性;③非对称性局限性致密、乳腺结构局部扭曲紊乱,在排除炎性反应和手术史后,应考虑乳腺癌可能;④除恶性钙化外,大于两种间接征象并存时,应高度重视,予以进一步检查或短期复查.

    作者:赵铁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及剖宫产时行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2例患者(观察组)及妊娠时无子宫肌瘤60例患者(对照组)作为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孕期并发症和分娩期并发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子宫肌瘤可以影响妊娠的结局,在剖宫产时行肌瘤剔除安全、可行.

    作者:梁秋霞;李志敏;李超;鞠小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对QSG7701细胞survivin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对QSG7701细胞survivin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探讨HCV NS3蛋白是否通过调节survivin的表达来参与对细胞凋亡的调控,进而参与HC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血清饥饿前后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血清饥饿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HCV NS3蛋白促进QSG7701细胞survivin的表达,血清饥饿诱导凋亡后,survivin表达降低,HCV NS3蛋白亦表现出促进survivin表达的作用,效果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经血清饥饿诱导凋亡后,HCV NS3蛋白抑制凋亡.结论 HCV NS3蛋白可能通过促进QSG7701细胞survivin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对HCV相关性肝癌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作者:孙树艳;梁粉花;胡宗江;戴翠华;沈培花;王玉;冯德云;刘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胰腺炎症控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治疗已成为趋势,但病例的选择及手术时机仍有争议.现回顾分析2006年9月到2009年8月本院胆源性胰腺炎行LC治疗58例的临床资料,就病例的选择和手术时机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世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外侧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以及切口长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李志丹;吴春辉;肖彦燊;肖俊枫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后经鼻胃管置入术困难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后经鼻胃管置入术困难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5例喉镜直视下用气管插管钳将鼻咽部、口腔内卷曲的胃管夹准送入胃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全部205例在经口气管插管后经鼻胃管置入术困难的患者,在喉镜直视下均一次性插胃管成功,成功率100%.结论 喉镜直视下用气管插管钳插胃管成功率高,较胃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胃管简单迅速,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于景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边切边缝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良性甲状腺肿块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170例患者分别用改良法(90例),传统术式(8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改良法:小切口,不离断颈前肌群,由下极开始边切边缝,操作在甲状腺被膜内进行,不进入气管食管间沟,随时调整切除及保留的大小.结果 改良法90例术后声音嘶哑2例,发生饮水呛咳2例,l周后均恢复正常;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4 d后消失;无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常规法80例术后声音嘶哑6例,发生呛咳5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5例;改良法与常规法引起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采用改良法能减少出血和手术时间,减少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

    作者:赖能胜;利丽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5 mg,隔天1次,并口服西替利嗪10 mg,1次/d,且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第3个疗程时,西替利嗪改为隔天口服1次,每次10 mg.对照组单独口服西替利嗪10 mg,隔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另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总有效率为63.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潘春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