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观察

付向东

关键词:曲美他嗪, 不稳定型, 心绞痛
摘要: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阻滞剂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的疗效,检查心电图并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心绞痛发作的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为68.5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评价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 系统评价新辅助化疗用于宫颈癌手术治疗前的临床价值.方法 网上检索MEDLINE、PUBMED、ELSEVIER ScienceDirect、CNKI、CBMdisc、Cochrane Library and EMBASE,获取全文.筛选临床研究文献,试验组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对照组是直接手术,提取用于评价的指标包括: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切缘阳性率、3年生存率(OS)、3年无瘤生存率(DFS)、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结转移的HR和95%CI分别为(0.52,0.42~0.64,P<0.0001),间质浸润的分别为(0.41,0.32~0.55,P<0.0001),脉管浸润的分别为(0.25,0.16~0.38,P<0.0001),切缘阳性率的分别为(0.44,0.22~0.87,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年OS的HR和95%CI分别为(1.11,0.85~1.46,P=0.46),3年DFS的分别为(1.45,1.10~1.91,P=0.008),5年OS的分别为(1.11,0.87~1.40,P=0.40),5年DFS的分别为(1.33,1.05~1.77,P=0.04),3年DFS和5年D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3年OS和5年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能减少预后不良相关病理因素,对改善患者的生存可能有益.

    作者:张宇;李小毛;沈慧敏;叶敏娟;成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7例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被分为开腹手术组(n=30)及腹腔镜手术组(n=27).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3 d监测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 CD3+、CD4+显著降低(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1),术后3 d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腹腔镜组术后1 d的CD3+、CD4+、CD4+/CD8+比值降低幅度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或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剖腹手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较轻.

    作者:余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冠状位高分辨CT对副鼻窦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冠状位高分辨CT对副鼻窦疾病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0例患者的副鼻窦CT表现,所有患者均为仰卧、冠状位扫描,层厚、层间距分别为3、6 mm,高分辨骨算法重建.根据CT表现不同分为三个组,即解剖变异组、炎症组和肿瘤组.结果 解剖变异组55例118个部位,所有图像都能清晰显示解剖变异和鼻道窦口复合体等重要结构;炎症组70例,肿瘤组10例均被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HRCT对副鼻窦病变可以准确诊断,对窦壁和窦外的病变可以完整描述作出,HRCT应作为FESS术前常规检查,对设计手术方式、判断手术疗效和有无复发都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陈凯;洪国斌;殷放;齐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39例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6月,39例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骑跨大脑镰的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39例,其中34例肿瘤Simposon Ⅰ级切除,3例SimpsonⅡ级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Ⅳ级.术后随访6~36个月,恢复良好,手术死亡1例,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骑跨大脑镰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残死率;如果全切肿瘤可能带来重要的神经功能损害,应考虑分期手术或者残留部分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 Ⅰ~V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作者:崔彦魁;王卿峰;韩东;夏国庆;宋伟;李东;张彦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证实的小儿肠套叠120例.结果 120例小儿肠套叠,低频超声检出112例,检出率93.3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119例,漏诊1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99.16%,11例超声提示肠坏死可能,手术后证实.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检出率高,彩色多普勒可间接提示肠套叠是否合并有肠坏死可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是目前临床早期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冼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硝酸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剂、降血脂药,抗凝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分别经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LVEF、6 min步行距离等相关参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进一步提高患LVEF、6 min步行距离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曲美他嗪与其他常规药物联用应用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是安全的,能进一步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作者:李勇;菅朝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意义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其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46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显露喉返神经组(A组)233例和不显露喉返神经组(B组)236例,对两组喉返神经损伤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喉返神经总损伤率0.86%,无永久损伤病例;B组喉返神经总损伤率5.10%,永久性损伤率2.54%.两组喉返神经总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积极显露喉返神经可以有效预防喉返神经的损伤.

    作者:孙留安;王章恩;马亚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导乐陪伴配合自控腰-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分娩的效果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配合自控腰-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定期产前检查且自愿要求导乐陪伴和自控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87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条件相当的1084例定期产检、传统方式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等.结果 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乐陪伴配合自控腰硬膜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是目前一种理想的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可以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珂;陈妙霞;陈少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肌钙蛋白I促凝管血样易致漏诊误诊

    近年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以及美国心脏学会(AHA)、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等国内外的有关学术团体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关cTn临床应用建议或导则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一致认为,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目前用于诊断心肌损伤时的确诊标志物.

    作者:邢怀广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急性牙髓炎9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牙髓炎的治疗方法,观察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口腔科急性牙髓炎成人患者18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观察组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对照组在无痛原则下引流开放,分次完成去髓、根管消毒、根管充填等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内疼痛评价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疗效综合评价,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一次性根充法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和术者的操作程度,并可减少患者受感染的几率,能迅速地控制大多数患牙的症状,较快恢复咀嚼功能,解决患者痛苦.与多次法疗效同样可靠,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马月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常发生在颈椎骨折脱位之后,是一种特殊的脊髓即刻损伤,本院自2001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21例,采用早期手术减压及术中冰水低温灌注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刚;刘俊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胸膜肺悬吊术治疗慢性脓胸18例

    2000年10月至2009年6月,本科采用胸膜肺悬吊术治疗慢性脓胸1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4例;年龄20~68岁,平均42岁.病史2~30年,平均8年.全脓胸5例,局限性脓胸13例.右侧11例,左侧7例.余肺无病灶或病灶稳定.

    作者:李海涛;夏文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中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2例发病后24 h人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64名正常对照者的血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分析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俊霞;杨茂勇;陈东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在186例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本科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186例.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96例和直视下胆囊切除组9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 两组在观察内容统计并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经严格的术前评估,谨慎选择病例,细致的手术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明显优于直视下胆囊切除术.

    作者:吴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韩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黄体破裂66例

    目的 探讨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对66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成功共59例,占89.39%;手术6例,占9.09%;放弃治疗出院1例,占1.51%.结论 卵巢黄体破裂,尤其内出血较多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治疗,为减轻患者痛苦,对其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保守治疗成功的几率仍较大.

    作者:王明波;刘穗;余幼辉;王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对比剂的不同注射途径对64层螺旋CT颈部动脉成像的影响初探

    目的 探讨经不同的注射途径注射对比剂对颈部CTA成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经左上肢、右上肢及下肢静脉注射对比剂,观察经不同途径注射对比剂时颈部CTA血管显示情况.结果 三种不同的注射途径中,以经下肢静脉注射时为佳,经左上肢静脉注射时较差.下肢静脉注射与上肢静脉注射,颈部动脉显示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部CTA成像,选择经下肢静脉血管注入对比剂,能显著降低颈部静脉干扰和伪影,可以很好地显示颈部动脉成像,对颈部动脉起始部的观察效果更好.

    作者:孙卫红;王涛;徐青松;陈刚;朱磊;郝敬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的护理

    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器械的改进以及桡动脉穿刺固有的优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本院自2007年5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对328例冠心病患者实行了经桡动脉穿刺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对其护理资料进行总结,旨在对其并发症作初步探讨.

    作者:姬会霞;姚慧慧;王金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PET/CT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用18F-FDG-PET/CT评价的早期代谢疗效与常规CT评价的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入组初治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晚期NSCLC 31例,行含铂双药方案全身化疗.在第一周期化疗前后行全身PET/CT检查,第二周期化疗后行胸部增强CT检查.按RECIST标准和Wolfgang的SUV值标准分别评价肿瘤客观疗效和代谢缓解率.将第一周期后的代谢缓解率分别与第一周期后和第二周期后的客观疗效进行统计比较,判断二者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 第一周期化疗后客观有效率为29.0%,代谢缓解率为58%,两者之间并无一致性(P<0.05).第二周期化疗后客观有效率为41.9%,与第一周期化疗后的代谢缓解率是一致的(P>0.05).结论 18F-FDG-PET/CT可以较早的,准确的评价NSCLC的化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CT.

    作者:曹永新;彭玉龙;何国荣;黄连涛;罗小勇;庞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体会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20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自从本院开展了以糖尿病为主的科普宣教工作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入选的320例患者,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健康教育,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管理及患者自我保健预防的方法、技巧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使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大幅度提高,自觉地采用遵医行为,提高了对疾病的控制率.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加上针对性教育,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始终,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身管理,对血糖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菊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