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遂弢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胰腺炎症控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治疗已成为趋势,但病例的选择及手术时机仍有争议.现回顾分析2006年9月到2009年8月本院胆源性胰腺炎行LC治疗58例的临床资料,就病例的选择和手术时机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世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报告应用侧副韧带修补重建并桡骨小头切除手术方式治疗青年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自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共收治肘关节三联征损伤3例.桡骨小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均为Ⅲ型.3例患者均行冠状突固定、肘内外侧副韧带、关节囊修补、内侧副韧带加强、重建并桡骨小头切除术,术后克氏针辅助固定肱尺关节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固定3周,然后拔除克氏针,去除石膏,开始屈伸和旋转康复训练.结果 3例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骨折愈合,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2例为良,1例为可.结论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有桡骨小头粉碎骨折的青年患者,韧带及关节囊的重建异常重要,桡骨小头置换应当审慎,在确保韧带重建满意的情况下切除桡骨小头并未造成肘关节明显功能障碍.
作者:张骞;吕凌燕;尚博;张劼;都芳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水平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病情的关系,寻找表达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理想生物学标志.方法 应用比色法(colorimetric method)测定40例ACMP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并与38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ACMP组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NO-NOS系统水平异常在ACMP引起的缺血缺氧性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志勇;顾欣;王海合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外科干预的时机、适应证与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48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手术时机和适应证.结果 治愈41例,好转5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0例,切口感染8例,腹腔残余脓肿5例,短肠综合征3例,肾功能不全2例,经综合治疗后痊愈.结论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早期肠绞窄的线索,果断决定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宜早勿迟,手术指征宜宽勿严是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卢志坤;张权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患肠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肠镜检查是当前诊断与治疗肠道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许多患者对此项检查都有一种恐惧感而难以接受[1].无痛肠镜检查成功率高,整个过程给患者遗留的疼痛记忆比较少,从而提高了复查率,能使原本不舒服的肠镜检查操作变得更易于患者接受,且安全可靠,但在无痛肠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为了减少无痛肠镜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并且能够对老年患者进行安全舒适的无痛肠镜检查,笔者总结了本院自2006年以来的无痛肠镜检查26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强;叶太财;费江林;周良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CVHP)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后6个月,观察组不稳定斑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VHP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有效调整血脂代谢,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脑血流循环,且安全性好.
作者:尤群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外侧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以及切口长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李志丹;吴春辉;肖彦燊;肖俊枫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病理依据.方法 对9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用药后的疗效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本组引起药物性肝损害92例药物中,抗结核药物35例(38.04%),中药23例(25.0%),抗生素类12例(13.04%),抗肿瘤化疗药物10例(10.87%),降血糖药物5例(5.44%),解热镇痛药物3例(3.26%),抗甲状腺药物3例(3.26%),抗抑郁药1例(1.09%).肝损害类型:肝细胞损伤型54例(58.70%),胆汁淤积型20例(21.74%),混合型18例(19.57%).治愈75例(81.52%),好转14例15.22%),其他转归3例(3.26%).结论 抗结核药物和中草药为目前主要的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王希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急诊综合病区心血管疾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组各103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全面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遵医情况.结果 2组完全遵医率、不完全遵医率及完全不遵医率分别比较,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作者:赵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血流,病理微血管密度(MVD)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1例PTC内的血流信号,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内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max、RI与MVD的相关性及其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TC的血流检出率(97.68%)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5%)(连续校正x2=33.68,P<0.01),PTC的血流级别也显著高于腺瘤.(似然比值=43.13,P<0.01);PTC的Vmax(75.72±20.62),RI值(0.73±0.14)分别显著高于腺瘤的Vmax(33.80±4.15),RI值(0.35±0.06)(t'=17.74,P<0.01)(t'=19.53,P<0.01);PTC的MVD值(63.0±18.81)显著高于腺瘤的MVD值(15.73±5.137),(t'=23.39,P<0.01).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76例PTC的MVD值(76.18±4.98)、Vmax(90.24±4.41)及RI(0.82±0.05)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45例PTC的MVD值(38.01±3.92)、Vmax(48.10±4.62)及RI(0.56±0.09)(t=-37.03,P<0.01;t=-42.37,P<0.01;t'=-16.03,P<0.01).而且,MVD与Vmax、MVD与RI和Vmax与RI明显正相关.(r=0.721,P<0.01;r=0.789,P<0.01;r=0.66,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TC的血流参数Vmax、RI与MVD呈正相关,两者一致性反映了PTC的血管生成特性,与其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互补性结合可为PTC术前、术后临床诊治,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曾志雄;陈一峰;王文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术和经阴全子宫切除(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组40例,包括研究1组(TVH+改良盆底重建术)20例,研究2组单行改良盆底重建术10例,研究3组(子宫切除术后POP行改良盆底重建术)10例;对照组40例.结果 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保留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1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术后临床疗效比较:4组患者出院前测评POP Q,分度均为0度或Ⅰ度.术后对照组阴道长度较术前明显缩短,研究组阴道长度则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研究组1例,复发率为2.5%,对照组4例复发(10%),(P<0.05);研究组3例出现性交不适,对照组7例诉性生活质量下降(P<0.05).结论 改良的盆底重建术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术式,加强盆底组织,手术简单、安全、微创.
作者:李彦霞;武传忠;张春燕;廖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5 mg,隔天1次,并口服西替利嗪10 mg,1次/d,且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第3个疗程时,西替利嗪改为隔天口服1次,每次10 mg.对照组单独口服西替利嗪10 mg,隔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另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总有效率为63.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潘春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健康教育对门诊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观察,其中30例作为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另30例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效果显效率分别是86.6%和60%,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对颈椎病的预防与康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牛香群;丰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报告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2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2例均有典型肾绞痛病史及合并血尿,CT检查提示肾盂癌2例.2例术中经冰冻病理确诊后,行根治性患肾切除术,1例术后行全身化疗,5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另一类术后随访18个月无复发.2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结论 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病例进行多项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根治性患肾切除为主.
作者:李怀富;许泽清;郑浩;郑小青;郭德荣;詹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7例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被分为开腹手术组(n=30)及腹腔镜手术组(n=27).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3 d监测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 CD3+、CD4+显著降低(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1),术后3 d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腹腔镜组术后1 d的CD3+、CD4+、CD4+/CD8+比值降低幅度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或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剖腹手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较轻.
作者:余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沙氏扩张器治疗24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结果 共行扩张治疗647例次,平均2.67次/人.有效率99.1%,痊愈率达87.6%.结论 采用沙氏扩张器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林焕雄;蔡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已成为法定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出现脑炎、肺水肿等.本院对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辉;王晓萍;董崇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例脑卒中合并P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本组PV并发脑梗死14例(14/19,73.4%),其中多发性脑梗死12例(12/14,85.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2/15,13.3%);脑出血2例(2/19,10.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1/19,5.3%).均符合PV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及血象、骨髓象的改变;②影像学检查显示脑梗死以多发小梗死灶多见(13/19,68.4%),常见于脑叶、基底节、内囊;脑出血的出血灶内密度不均匀,周边水肿明显;③本组采用静脉放血加小剂量化疗治疗,脑卒中痊愈7例,显著进步11例,无效1例.结论 脑卒中合并PV以脑梗死多见,其中又以多发性梗死为主,并发脑出血和SAH较少,采用静脉放血加小剂量化疗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张子斌;宋彦峰;陶伟;张文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HA方案(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自2005年12月至2009年1月门诊及住院CML患者51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α-2b干扰素3×106U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每周3次,肌肉注射1~12个月,缓解后改为每周2次维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小剂量HA方案:皮下注射阿糖胞苷20 mg,每12 h一次;高三尖杉酯碱2 mg/d加于5%葡萄糖注射射500 ml中,静脉滴注4 h以上,联用7~14 d为1个疗程,每月重复1次,12个月后根据情况每2~3个月1次.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液学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25/26)和72.0%(18/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细胞遗传学缓解总反应率分别为76.92%(20/26)和20.0%(5/25),观察组细胞遗传学缓解总反应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 小剂量HA方案联合重组α-2b干扰素治疗CML较单用重组α-2b干扰素疗效高,具有降低白细胞效果明显,血液学缓解率高,不良反应无增加及生存期延长等优点.
作者:田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有机磷的清除及血清抵抗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AOPP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以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活性炭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组60例(CBP组);各组均在治疗0,12,24,48,72 h时留取血样3 ml.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循环中抵抗素含量水平.结果 各组AOPP患者治疗前血清抵抗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组治疗前抵抗素含量不存在相关性(P>0.05),经过72 h治疗,各组患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经过72h治疗,血清抵抗素水平降低缓慢(P<0.05);CBP组治疗后AOPP患者血清抵抗素含量逐渐降低,治疗48h后已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72 h后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 HP联合CBP治疗可有效清除AOPP患者血液中炎症因子抵抗素,为临床观察CBP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监测指标.
作者:周永勤;黄友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