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样品短时间采样方法的改进和精确度分析

潘健;徐小存;程功林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 静态配气法, 精密度, 准确度, 职业卫生
摘要:目的:在样品采集容积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增加采样流量、缩短采样时间条件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采样效率、准确度和精密度变化。方法采用静态配气法配置7种常见VOC空气样品,每种VOC配置高低两种浓度,低浓度组为短时间接触限值的0.5至2倍,高浓度组为低浓度组的4倍。每种VOC采样设置3~4种流量和时间的组合,每个组合采集样品6份。样品采集后用溶剂解析法解吸,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各 VOC 组的检测结果采用 SPSS 17.0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法和两独立样本 t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选用静态配气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采样效率满足《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的要求。在组合试验中,各VOC的采样流量增加一倍时均能满足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其中乙酸乙酯采集流量达到标准的5倍,苯、甲苯和丙酮的采集流量达到标准的10倍时仍能满足标准要求。苯、甲苯、丙酮、乙酸乙酯、丙烯酸甲酯(高浓度组)、甲醇(高浓度组)在流量为200mL/min、时间为7.5min时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于其他组合。结论《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对VOC的采样流量的限定过于保守,应针对不同VOC设定一定的采样流量范围,以适应实际工作中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样品的采集需要。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ARIMA-GRNN组合模型预测手足口病发病率

    目的:探讨ARIMA-GRNN组合模型在某市手足口病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并比较其与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通过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某地级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资料,用SPSS 20.0建立ARIMA模型,用MATLAB R2014a建立ARIMA-GRNN组合模型,并用2015年7月至12月数据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ARIMA (1,0,0)(1,1,0)12模型拟合及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27、2.07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727、2.803;ARIMA-GRNN模型拟合及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012、0.46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53、0.587。结论 ARIMA-GRNN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均优于ARIMA模型,可用于手足口病月发病率短期预测。

    作者:霍荣瑞;吕榜军;于雪婷;杨博;黄高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中毒事件不断发生,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1—2010年全国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021起,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死亡占40.93%[1]。发达国家每年因不安全食品导致的患病人数比例高达30.00%,仅美国每年有7600万人患食源性疾病,约有5200人死亡[2]。因此,快速检测和鉴别食源性致病菌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关键环节。目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三类[3]。多重 PCR技术因其操作简单、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不仅兼具普通 PCR 技术的优势,还可快速地一次性检测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本文就多重 PCR 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陆贞玉;石朝晖;秦金勇;李红梅;吴庆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苍梧县2010-2015年艾滋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苍梧县2010—2015年艾滋病流行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苍梧县2010—2015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患者(AIDS)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 HIV/AIDS 在苍梧县各年份中发病和死亡情况及人群、地区等分布情况。结果苍梧县2010—2015年 HIV/AIDS发病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成年人群中,男性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30~54岁(占72.63%),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占62.50%)。苍梧县岭脚镇报告发病人数多(占30.07%);传播途径主要是异性传播,其次是毒品注射、同性传播及母婴传播。结论苍梧县2010—2015年艾滋病流行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传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通过切断传播途径降低HIV/AIDS的流行和发病。

    作者:潘桂秋;陈斐斐;胡格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结核病患者异烟肼治疗依从性现场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目的:建立尿中异烟肼代谢产物现场快速定性检测方法,评估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建立氰化物-氯胺T-巴比妥酸定性检测异烟酸法,通过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住院53例服用异烟肼的在治患者和51例未服药病人尿液检测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所建立方法的检测原理:氰化物溶液与氯胺T溶液混合,再与待检物、巴比妥酸溶液混合,在室温下产生显色反应,目视判读结果,蓝紫色为阳性,异烟酸检出限约为0.5μg/mL。在104名临床住院患者的验证试验中,53例服用异烟肼的结核病患者服药后6h、24h尿液检测结果全部阳性,灵敏度100.0%;51例未服药对照组尿检结果全部阴性,特异度100.0%。结论建立了尿异烟肼代谢产物现场快速定性检测方法,经临床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均可达100.0%。

    作者:黄曙海;区进;刘毅;刘飞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3-2015年广西市售本地产液体乳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市售本地产液体乳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源性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5年从广西14个市的超级市场、饮品店、零售店和学校周边小商铺采集广西本地产液体乳,按照国标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结果共检测3181份液体乳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菌,其他致病菌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菌总检出率2.26%(72/3181),各年检出率分别为3.72%(58/1558)、0.80%(9/1130)和1.01%(5/493),不同品种液体乳检出率范围为1.02%~2.97%,不同产地液体乳检出率范围为0.00%~14.08%。结论广西多地生产的液体乳存在金黄色葡萄菌污染现象,且污染现象持续存在,多种液体乳受累及。应加强原料乳采集和液体乳生产过程的卫生监管,控制金黄色葡萄菌污染。

    作者:姚雪婷;唐振柱;刘展华;李秀桂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05-2015年安陆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安陆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的控制甲肝病毒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甲型病毒性肝炎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甲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等。结果安陆市2005—2015年累计报告甲型病毒性肝炎40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5/10万。集中度M值显示在2009年、2013年、2015年有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夏季发病,其次是春季,其他年份甲肝呈常年散发,无明显季节性分布。平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乡镇(镇街)分别是南城14.51/10万,雷公12.03/10万,赵棚11.93/10万,李店10.66/10万,木梓7.73/10万。甲肝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χ2=112.230,P<0.05,r =0.648,P<0.005),15岁以下人群中处于较低水平,16~20岁发病率达到小高峰,51~60岁发病率达到高峰。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05,P<0.05)。甲肝以农民为主,占79.4%。结论安陆市的甲肝发病率属于低水平,发病人群主要以农民和成年人为主。在继续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基础上,应加强重点人群以及高危人群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张艺;许大庆;张雪峰;魏迎庆;谢进维;疏义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北京市公交车售票员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及发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交车售票员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情况与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北京市公交车售票员2011—2013年间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影响因素及疾病负担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了北京市9个公交公司共249名售票员,2011—2013年间售票员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是10.0%,21.0%和19.0%,年度接种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2,P=0.77);三年均接种流感疫苗的有9.6%。未接种流感疫苗主要原因有:认为疫苗没用76名(占31.0%),担心副反应67名(占27.0%)。2013年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有26人、32人次,发病时间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30,P=0.04),主要集中在10—12月份。不同时间接种流感疫苗者出现流感样症状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由于流感样症状导致的人均费用114元、症状持续44小时、请假5.5小时。结论北京市公交车售票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低,主要原因是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信心。流感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重,建议在10—11月对公交车售票员进行流感疫苗免费接种。

    作者:陈宏标;张永杰;张佩君;马飞飞;乔萍;施国庆;马会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钦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钦州市2010—2015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采用SPSS 19.0对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010—2015年钦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6944例,年均发病率为130.34/10万。病例平均年龄(2.13±1.95)岁,5岁以下儿童占95.92%。重症635例,占2.36%,重症病例中男性占65.67%,女性占34.33%。男、女性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33.27/10万和90.04/10万(χ2=970.082,P<0.01),5岁以下男、女童发病率分别为6.65%和4.10%(χ2=1487.920,P<0.01)。轻症病例中EV71、CoxA16及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25.10%、24.71%和50.19%,重症病例中 EV71、CoxA16及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80.00%、5.04%和14.96%;轻症病例及重症病例病原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014,P<0.01)。手足口病月均发病率(Y)与月均气温(X1)、月均相对湿度(X2)均呈正相关。结论钦州市是手足口病疫情高发地区,发病与气温和湿度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应根据流行特征及气象因素做好疫情预测和防控工作。

    作者:王卫军;林兆森;吕才芳;宁世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样品短时间采样方法的改进和精确度分析

    目的:在样品采集容积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增加采样流量、缩短采样时间条件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采样效率、准确度和精密度变化。方法采用静态配气法配置7种常见VOC空气样品,每种VOC配置高低两种浓度,低浓度组为短时间接触限值的0.5至2倍,高浓度组为低浓度组的4倍。每种VOC采样设置3~4种流量和时间的组合,每个组合采集样品6份。样品采集后用溶剂解析法解吸,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各 VOC 组的检测结果采用 SPSS 17.0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法和两独立样本 t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选用静态配气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采样效率满足《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的要求。在组合试验中,各VOC的采样流量增加一倍时均能满足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其中乙酸乙酯采集流量达到标准的5倍,苯、甲苯和丙酮的采集流量达到标准的10倍时仍能满足标准要求。苯、甲苯、丙酮、乙酸乙酯、丙烯酸甲酯(高浓度组)、甲醇(高浓度组)在流量为200mL/min、时间为7.5min时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于其他组合。结论《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对VOC的采样流量的限定过于保守,应针对不同VOC设定一定的采样流量范围,以适应实际工作中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样品的采集需要。

    作者:潘健;徐小存;程功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南宁市某医学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南宁市某医学高校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使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南宁市某医学高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三个专业,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乙型肝炎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医学生对乙型肝炎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不同专业及年级的学生对乙型肝炎的认知存在差异(P≤0.05);有不少学生对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仍存在歧视;乙肝疫苗的接种率(83.5%)有待提高。结论学校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乙型肝炎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消除学生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学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作者:高勇强;黎燕宁;岑林莲;刘德诚;陈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广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工作探讨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即艾滋病传染源进行随访管理,是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1]。通过规范、有效地开展综合管理,可以使更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时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改变危险行为,减少传播;使更多的感染者和病人获得必要的治疗、关怀和支持服务,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2]。为探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新模式,更有效地控制二代传播,实现国家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及广西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总体目标,我们利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在广西组织实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工作”。现将工作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朱秋映;沈智勇;朱金辉;江河;黄精华;唐振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血制品中的甲醛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血制品中甲醛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用水提取,提取液以2,4-二硝基苯肼(DNPH)为衍生液进行反应后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甲醛在1.7mg/kg~13.3mg/kg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8。样品检出限0.5mg/kg,定量限1.7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4%~102.0%,相对标准偏差为2.1%~4.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能够满足动物血制品中甲醛测定的要求。

    作者:王建树;时雪峰;许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1-2015年惠州市某区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惠州市某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 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采集不同供水点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2011—2015年共采集、检测水样1356份,合格水样1091份,年平均合格率80.5%。城市生活饮用水合格率84.3%,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62.2%。一般化学指标及毒理学指标合格率高,微生物指标及游离余氯指标合格率偏低。结论应加大对生活饮用水特别是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及监督力度,加强自来水管网清洁维护,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

    作者:苏兰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广西MSM人群定期应用HIV抗体口腔黏膜渗出液诊断试剂的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定期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口腔黏膜渗出液检测试剂的意向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广西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3份。结果调查对象中89.0%(252/283)有意愿使用HIV抗体口腔黏膜渗出液诊断试剂,70.6%(178/252)愿意定期使用。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近六个月发生异性性行为(OR=0.247, P=0.009)、既往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检测(OR=0.183,P<0.001)的MSM使用HIV抗体腔黏膜渗出液诊断试剂定期检测的意愿较低。结论广西MSM人群对HIV抗体口腔黏膜渗出液诊断试剂接受意愿较高,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蓝光华;沈智勇;李荣健;杨继;黄文波;何崇伟;覃杏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应用预防医学》第22卷索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锑的两种预处理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锑的预处理方法,比较两种预处理方法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方法两种预处理方法为分别将尿样经强酸消化、强氧化剂组合消化,再分别用硫脲-抗坏血酸溶液、10g/L的L-半胱氨酸溶液预还原,然后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样中的锑。结果方法一测定尿中锑在0.0~10.0μg/L之间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为0.9994~0.9999,低检出限为0.0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9%~2.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5%~103.2%。方法二测定尿中锑在0.0~10.0μg/L 之间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为0.9993~0.9997,低检出限为0.0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6%~3.4%,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3%~101.3%。在实际应用中两种方法对样品检测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均适用于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性中毒尿中锑的检测。

    作者:李荣娟;覃利梅;宁攀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孕期妇女乙肝知识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孕期妇女对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对乙肝防控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科学、有效的乙肝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广西6个调查点的1223名孕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孕期妇女对乙肝具有传染性的知晓率为91.82%,对乙肝的危害性知晓率为82.26%,对乙肝的预防措施知晓率为68.19%,对乙肝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的传播途径知晓率依次为84.79%、60.70%、48.73%,但三种途径全部答对的仅为6.38%,92.95%的孕期妇女希望获得相关的乙肝健康教育。结论孕期妇女乙肝知识存在不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乙肝健康宣教与指导,传授正确的预防措施,对整个人群的乙型肝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秋云;黄影;甘明;陆伟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4-2015年全州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全州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2006)对采集水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2014—2015年共监测水样141份,2014年、2015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3.43%、5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P>0.05);出厂水合格率为52.94%,末梢水合格率为43.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P>0.05);水样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结论微生物污染是农村饮水污染的主要类型,必须加强水质净化和消毒处理,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作者:唐昌华;蒋叶伟;姚崔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高校422名在职教职工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某高等院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查找危害教职工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8月某高校422名在职教职工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2例参检者中检出异常者352例,患病率为83.41%,共检出疾病或异常40余种,检出率由高到低的前十种疾病或异常分别为:超重和肥胖(38.15%)、高血脂(31.52%)、甲状腺结节(31.04%)、脂肪肝(26.54%)、高尿酸血症(24.17%)、心电图异常(23.70%)、高血压(21.09%)、肝囊肿(4.98%)、胆囊息肉(4.27%)、高血糖(3.79%)。男教职工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教职工,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检出率也呈上升的趋势(P均<0.05)。女性妇科疾患占相当比例,前三位为乳腺增生(39.75%),宫颈糜烂(26.21%),子宫肌瘤(7.04%)。结论某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欠佳,应尽快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加强卫生宣教,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

    作者:于维莉;顾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院40例进行介入手术操作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介入操作中进行综合性放射防护,监测其X射线辐射剂量。结果铅防护服防护效率为76.27%,床下铅橡胶帘防护效率为84.86%,铅玻璃防护屏防护效率为86.24%,三种放射防护器材前后X线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距离球管2米处X线衰减量为60.15%,3米处为85.42%;2米和1米、3米和2米之间的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介入手术治疗的医务人员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能够减少X射线辐射,可降低伤害。

    作者:郝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