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德保县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及控制

陆建中;江超穗;黄俊;许玉梅;钟玉梅;言英菜

关键词:麻疹, 暴发, 流行特征, 控制
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德保县2014年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为制定消除麻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疫情报告和处置资料,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此次麻疹暴发疫情持续3个月,共报告确诊病例24例,发病率为7.99/10万,无死亡病例,8月龄至2.5岁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50.00%。未免疫接种或接种史不详者占66.67%,发病前7~21天有到医院就诊或治疗史者占33.33%。结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低、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下降、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不力是这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5-2013年靖西县15岁以下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靖西县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现状,为科学防控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靖西县2005—2013年15岁以下儿童新发乙肝监测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发病因素。结果2005—2013年靖西县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以2008年高,为138.45/10万,之后发病率逐年下降,2013年下降到13.85/10万,各年份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78,P<0.05);14岁年龄组发病率高,为122.57/10万,1岁年龄组发病率低,为9.81/10万,各年龄组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51,P<0.05);全县19个乡镇均有发病,以武平镇发病率高,为94.63/10万,龙邦镇发病率低,为13.86/10万,各乡镇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3,P<0.05)。结论靖西县自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来,15岁以下儿童新发乙肝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和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乙肝发病。

    作者:农长挥;蔡开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江西省铅山县某铜矿社区中老年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人艾滋病知识教育干预模式,提高其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减少其对艾滋病的歧视。方法分组采取同伴教育或专家教育进行宣传教育干预,通过干预前后调查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8.40%(115/405),歧视比例为76.05%(308/405),HIV、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25%(1/405)和0.49%(2/405)。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14%(280/405),歧视比例为62.96%(255/405)。其中专家教育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更明显,同伴教育组艾滋病歧视比例下降更明显(χ2=16.36,P=0.00)。结论江西省铅山县某铜矿社区中老年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艾滋病的歧视比较严重。专家教育在艾滋病认知的提高,同伴教育在艾滋病歧视态度的转变方面各有优势。

    作者:李振雄;罗雅凌;徐梅仙;暨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广西上林县出国淘金返乡人员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2013年上林县出国淘金返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在上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HIV抗体筛查的返乡人员信息,分析其艾滋病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行为。结果4237名出国淘金返乡人员以男性为主,占99.13%;年龄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占90.02%;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93.13%,文化程度为中小学居多,占59.88%;外出务工时间多在10~19个月,占49.66%;主要务工地为非洲加纳,占99.08%。4200例男性调查对象中,在出国务工期间与境外当地女子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比例为6.17%,安全套使用率为82.24%。HIV抗体阳性6人,阳性率为0.14%;对3例进行分子分型,均为CRF01-AE亚型。结论出国淘金返乡人员存在HIV感染风险,应加强对该类人群艾滋病监测与防控。

    作者:韦琪平;熊翠红;陆锡光;黄晓明;朱金辉;梁淑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HBeAg状态血清HBsAg滴度与HBV病毒载量相关关系的纵向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HBeAg状态下血清HBsAg滴度与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从由2258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组成的研究队列中随机抽取89名研究对象进行血清HBsAg滴度与病毒载量相关关系的横断面和纵向分析。结果 HBeAg阳性组HBsAg滴度、病毒载量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01);第一轮血清标本HBsAg滴度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0.642,P<0.001),这种相关关系均见于HBeAg阳性组(r=0.449,P=0.013)和HBeAg阴性组(r=0.300,P=0.018);且这种相关关系也见于第三轮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r=0.782,P<0.001;r=0.279, P=0.028);在第二轮标本中,HBeAg阳性组HBsAg滴度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0.625,P=0.001),而这种关系在HBeAg阴性组接近显著性(r=0.229,P=0.078)。多因素分析表明病毒载量、HBeAg状态和性别与血清HBsAg滴度有关。结论血清HBsAg滴度和HBV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在HBeAg阳性和阴性组之间没有差异。

    作者:刘墨涵;陈钦艳;Tim Harrison;李海;王学燕;谭超;杨庆利;方钟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清远市区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清远市区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为今后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市区抽取3所学校作为调查点,收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肠道寄生虫虫卵。结果共收集检测了1615份粪便标本,总感染率为0.43%(7/1615);共检出4种寄生虫,其中蛔虫感染率为0.06%,华支睾吸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均为0.12%,各种寄生虫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93);3所学校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P=0.48);检查男生878人,阳性4人,女生737人,阳性3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88);对阳性标本进行虫卵计数,均为轻度感染。结论清远市区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达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该项指标标准,食源性寄生虫将是今后的重点防治对象。

    作者:林燕锋;徐国洪;杨普贤;林苑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广西5地乡村汉、壮、瑶族7~18岁学生体型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乡村汉、壮、瑶族学生的体型发育特点,探索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2010年广西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的8282名乡村学生身高、坐高为资料,对其进行体型评价和生长发育规律探索。结果广西7~18岁学生的身高坐高指数随年龄增长而先降后升,12岁时降到低点;总样本中女生的身高坐高指数高于男生(t=17.42,P<0.01),大部分年龄组与此结果相同。各性别年龄组均以中躯型身材为主,短躯型构成比随年龄增长先升后降,男生的短躯型构成比高于女生(χ2=179.19,P<0.01)。瑶族学生的身高坐高指数在9~18岁组间的极差小,平均值大。体型与身高有关,高身材者短躯型和中躯型构成比高于矮身材者,矮身材者的长躯型构成比大于高身材者。结论广西乡村7~18岁学生的体型主要受身高影响,年龄、性别和种族间均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王鲁宁;李春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玉林市1063名健康儿童乙脑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玉林市健康儿童乙脑IgG抗体阳性率,评价儿童预防接种效果,为免疫规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到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的儿童,采集儿童手指末梢全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乙脑IgG抗体。结果检测1063名儿童,乙脑IgG抗体阳性率为75.35%,不同性别、年龄、免疫剂次的儿童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林市儿童乙脑抗体水平不高。应深入分析影响因素,查找存在问题,改进接种服务质量,进一步巩固免疫屏障。

    作者:陆沛超;夏莲;劳雪琼;卢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13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居民碘盐与重点人群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居民食用碘盐情况及碘营养状况,评价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方法按照《广西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要求,在河池市金城江区对居民户食用盐、饮水碘含量及儿童、孕妇和乳母尿碘含量进行抽样检测。结果金城江区未发现非碘盐,合格碘盐食用率和碘盐覆盖率均在98.67%以上,水碘<0.2μg/L,儿童、孕妇和乳母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24.0μg/L、133.5μg/L和97.5μg/L。结论2013年金城江区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但仍有薄弱环节,应继续加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作者:杨家信;司国爱;覃桂美;谭丹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管理的全科模式与专科模式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采用全科模式和专科模式管理的效果,分析两者的差异,寻找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分层随机抽样两组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全科模式和专科模式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管理1年后两组在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压控制率等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全科、专科模式组分别入组500例和550例,前者无失访,后者失访39例;1年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均比入组前显著提高,分别从37.0%、36.8%上升到58.6%和50.1%,两组控制率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全科模式组的控制吸烟率、控制饮酒率、运动习惯改善率、摄盐情况改善率、心理调整改善率、遵医行为改善率、服药依从性改善率和血压控制率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比专科模式组大,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结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控有积极的作用,全科模式的效果优于专科模式。

    作者:陈庆昭;曹程;林圣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企业硅烷偶联剂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和评价某企业硅烷偶联剂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项目存在氯气、氯化氢、甲醇、氯丙烯、三氯氢硅、苯、甲苯、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热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该企业采取了各种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各车间各工种工作日内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在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生产设备正常运转,全面落实控制职业病危害补救措施的前提下,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作者:潘健;付必惠;何翰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控研究进展

    我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将视力不良和近视、龋齿和牙周病、营养不良和肥胖、缺铁性贫血、沙眼、肠道蠕虫感染等列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学生常见病具有极易发生的特点,并且与学校卫生工作水平密切相关。1985—2010年我国进行了6次大规模全国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教育部曾颁布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1]。目前,各地也陆续报道学生常见病的发病与防控现状。本文将我国学生常见病防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覃忠书;覃彦香;韦琳;王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990-2013年阳朔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阳朔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自有病例报告以来(1990年)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朔县1990—2013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阳朔县24年来累计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256例,年均发病率31.07/10万,流行年份高发病率达276.63/10万。共发生4次流行,近3轮的流行年间隔时间为7年,每次流行周期为1~4个月,发病高峰在9月。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以学龄儿童、学生和青壮年为主要的发病人群,暴发均发生在学校。结论阳朔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重点是学校和集体单位等人群聚集场所,做好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是控制该病暴发和流行的关键。

    作者:高志媛;莫蒋明;秦大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百色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百色市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5326名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将得分高于平均值者定为高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村居民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5.81%;对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41.58%、44.90%和27.59%;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电视和电影(占63.93%);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就业现状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OR值分别为0.779、0.744、0.787、1.272、0.680)。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

    作者:覃志国;黄联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防城港市学校食堂餐具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学校食堂餐具消毒状况,为制定学生饮食卫生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B14934—1994国标法,对学校食堂餐具随机抽样,进行大肠菌群,致病菌等指标检测。结果学校食堂消毒餐具平均合格率为85.4%,幼儿园及小学合格率较中学高,中学合格率低仅为77.8%;乡镇合格率(78.8%)低于市区(92.8%);消毒公司消毒餐具合格率(94.8%)高于学校(81.8%);是否设有洗消专间、有无专人负责清洗消毒、不同保洁措施也对餐具消毒效果有直接影响。结论防城港市学校食堂消毒餐具总体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李叶青;吴科明;刘晓凌;蒙国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05-2013年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龙胜县肺结核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龙胜各族自治县2005—2013年肺结核疫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5—2013年龙胜县报告肺结核发病人数93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2.38/10万。男女性别比为2.47∶1;发病以25岁以上成年人为主,占75.3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2.56%,其次为工人、学生,分别占4.50%和4.07%;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结核病防治重点应放在农村、厂矿和学校,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治意识。

    作者:姚群;杨艳;胡海云;荣光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公路粉尘对养路作业工人健康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公路粉尘对养路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方法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SiO2含量;按粉尘作业体检项目对养路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作业环境空气粉尘平均浓度为2.3 mg/m3;粉尘分散度<5μm占54.2%,≥5μm占16.7%,≥10μm占30.0%;游离SiO2含量平均为43.4%。钦州市养路工(接触粉尘组)428人中98.1%接受体检,其中检出五官异常率为21.4%,肺部异常率为12.6%,心脏异常率为6.0%。非接尘的机关及后勤工作人员(对照组)350人检出五官异常率为10.6%,肺部异常率为6.3%,心脏异常率为2.9%。两组比较,五官检查异常率(χ2=16.34,P<0.01)、肺部检查异常率(χ2=4.2,P<0.05)及X线胸片肺纹理增粗率(χ2=5.4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路粉尘对养路工人健康存在职业性危害。

    作者:张贤;林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08-2013年广西扶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扶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方式设立水质监测点,现场调查取水方式、水源类型及覆盖人口,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水样的采集、检测和评价。结果2008—2013年扶绥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25.34%~37.72%,其中,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为25.00%~47.50%,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为23.81%~29.41%,不同供水类型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饮水卫生未明显改善。但水质感官与一般化学指标及毒理学指标合格率较高,达96.95%以上,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尤其以总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低,6年的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23.81%~55.00%,且无论集中式还是分散式供水,总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均低于菌落总数指标合格率(P﹤0.05)。结论总大肠菌群污染可能是扶绥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规范化管理是保障饮水卫生安全的关键。

    作者:李月红;黄敬秀;罗华山;黄玲芳;潘京宁;李家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851例美沙酮门诊受治者HIV、梅毒和HCV感染情况

    目的:了解美沙酮门诊受治者HIV、梅毒和HCV感染情况,为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贺州市入组美沙酮门诊受治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和定期随访监测。结果在2006—2013年入组治疗的851例中,青壮年占94.95%,农民占65.33%。HIV、梅毒、HCV阳性率分别为27.73%、4.70%、72.39%。合并感染比较常见:HCV+梅毒、HIV+HCV、HIV+梅毒、HIV+HCV+梅毒等合并感染率分别为2.70%、24.21%、1.65%和1.53%。HIV、梅毒、HCV及二重、三重感染阳性率女性比男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治者死亡率为3.88%。结论海洛因依赖人群中HIV、梅毒和HCV感染率及二重、三重感染率较高,女性感染阳性率高于男性,美沙酮维持治疗可以减少受治者HIV、梅毒和HCV感染的发生。

    作者:廖冰兰;张建玲;黄光影;廖燕珍;黄朝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安全风险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安全现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系统导出2008—2013年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调查数据。供水信息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收集,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结果从2008至2013年,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从35.73%上升到61.59%,消毒设备配备率从20.65%上升到69.76%,水质综合合格率从22.13%上升到49.40%。水质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合格率较高,主要存在受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同时也发现了大部分供水的氟含量和总硬度偏低。结论广西农村集中供水水质得到一定改善,但仍需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同时加强对可能影响健康的其它水质安全问题研究。

    作者:唐振柱;钟格梅;黎勇;黄江平;韦日荣;黄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河池市金城江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疫苗接种门诊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及需求情况。结果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了解不够全面,知晓传染源、病后护理、主要症状或预防措施知识的家长均不到6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监护情况的家长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宣传资料是家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家长对预防措施需求高达100%,期望获得的教育形式首选知识讲座/现场咨询。结论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覆盖较为广泛,但家长知晓程度不同,应针对不同的家长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

    作者:黄晓瑜;覃念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