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浦县55例尘肺病例资料分析

古嘉宁

关键词:合浦县, 尘肺病, 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现报告如下, 管理工作, 发生发展, 规律, 防治, 单位
摘要:为了解合浦县尘肺病的现状,探讨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利今后做好尘肺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我们对本县所属单位的55例尘肺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发生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

    2001年10月我市某乡卫生院对所辖乡6~15岁儿童进行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复种,全乡共接种7138人,其中1例接种后出现过敏性紫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高;覃雄林;叶恩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6例重度感染人芽囊原虫报告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hominisBH)曾经长期被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酵母,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该虫是寄生在高等灵长类和人类肠道内可致病的原虫。我室在近期内连续查到6例重度感染人芽囊原虫,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文;何登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广西居民鼻咽癌死亡抽样调查研究

    目的探索广西居民鼻咽癌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广西人口死因抽样回顾调查研究资料基础上,建立鼻咽癌死亡的资料数据库,用DIS和STAT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民鼻咽癌粗死亡率为4.06/10万,其中男性5.16/10万,女性2.87/10万,性别比为1.93: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35岁后的人群鼻咽癌死亡率明显增高,死者中位年龄为54.77岁,城镇居民鼻咽癌死亡率(6.02/10万)明显高于乡村(3.64/10万).结论广西居民鼻咽癌死亡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但与70年代相比,已经略有下降.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和城乡差异.

    作者:余家华;张振权;黄天壬;石建基;刘锦玲;何振芳;黄昭东;徐庆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南宁市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

    目的调查南宁市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方法依据WHODiaMond计划,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对1997~1999年间15岁以内新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儿童进行回顾性登记.结果1997~1999年间南宁市15以内儿童发生IDDM19例,年平均发病率男性为0.89/10万,女性0.860/10万,总发病率为0.75/10万.城市为1.71/10万,乡村为0.43/10万,汉族为1.38/10万,壮族为0.51/10万.结论城市与乡村间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汉族与壮族间有明显差异(P<0.05),逐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王树声;严镭;杨宏徽;张涛;刘敏;曾霞;黄春光;刘毅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免疫病理

    目的通过分析33例老年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和免疫病理改变,探讨老年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方法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组配对分析,比较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和免疫病理改变。结果老年人重型病毒性肝炎组的血清HBsAg、HDAg、抗_HCV和肝内HBsAg、HDAg、HCAg阳性分别为33、10、13例和29、5、7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上升幅度为老年人重型病毒性肝炎组明显小于非老年人组(P<0.01)。结论老年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与HDV或HCV重叠感染性高,且TBIL、ALT、AST上升幅度小。

    作者:张永东;汪全红;吴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黄胸鼠与褐家鼠鼠体蚤的调查

    黄胸鼠是家栖鼠优势种,近年来随着建筑材料改变,黄胸鼠生存环境恶化,特别是居民区的黄胸鼠数量大幅度下降,褐家鼠数量上升。为了解鼠类种群数量变化是否影响媒介蚤与寄主的关系,我们于2000年1~5月对黄胸鼠、褐家鼠鼠体蚤的染蚤率、蚤指数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温平;马日光;周怀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关于文章作者的署名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本文就 663例妇科白带用革兰氏染色、快速染色、盐水涂片、生理盐水稀酸稀碱三步法常规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 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宇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320例尿路感染分析

    尿路感染(尿感)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据我国普查统计,占人口总数的0.91%,在慢性肾衰病因中居第二位,其后果是严重的,因此尿感防治工作显得很重要。现对1991年2月至2001年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320例尿感患者的诊治进行临床总结分析,间接了解我市尿感的发病及诊疗状况,以便做好尿感防治工作。

    作者:颜永清;邹尤宝;宁开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监测

    1999~2001年,我们对我市旅店客房、文化娱乐场所、美容美发店、图书馆、商场书店、饭店餐馆、体育馆、公共交通候车室等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涛;黄葵;潘先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疑似鼠疫材料的小白鼠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用某县疑似鼠疫材料,对小白鼠进行试验,以证实是否有鼠疫菌存在.方法将从自毙鼠分离的疑似鼠疫菌,可疑鼠疫病人淋巴液,捕获黄胸鼠脏器悬液,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接种于小白鼠蹊部皮下,观察病理改变,用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鉴定致病菌,RIHA测定FI抗原.结果接种疑似鼠疫菌悬液的小白鼠第3天发病,第4天死亡.其悬液检出滴度1:5120鼠疫FI抗原,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阳性.结论自毙鼠分离出鼠疫菌,2000年该县发生的疫情是由鼠疫菌引起.

    作者:鲁翠芳;林新勤;秦石英;梁江明;周树武;韦锦平;黄建财;梁少生;罗寿军;林蓉;黄凤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六洁屯麻疹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1999年3月20日至4月16日,蒙山县黄村镇朋汉村六洁屯发生一起由外地来寄居寄读而引起的麻疹暴发流行,共发病15例。经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证实为麻疹暴发流行。

    作者:薛柳莎;黄秋鸣;汤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000年宾阳县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解风疹发病的特点及动态变化情况,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对2000年宾阳县风疹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与方法

    作者:吴颖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环江县高考生健康状况分析

    高考生的体检,已引起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为了解高考生健康状况,我们收集2001年我县高考生的体检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参加2001年高考的全部考生。

    作者:秦武丽;邱有奎;谭智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氟保护漆的释放研究

    目的观察氟保护漆在去离子水中的释放情况.方法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在整个10天的实验期间,氟保护漆都释放一定量的氟,且随浸泡时间延长稀释出量逐渐下降.结论氟保护漆释氟主要发生在第1小时,同时在一定时期内能缓慢持续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具有一定的防龋潜力.

    作者:吴煜;蒋贵发;黄文景;黄明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合浦县55例尘肺病例资料分析

    为了解合浦县尘肺病的现状,探讨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利今后做好尘肺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我们对本县所属单位的55例尘肺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古嘉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细菌耐药性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中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医院由于对细菌菌株耐药性问题重视不够,未能有效的选择抗生素,致使医疗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根据菌株的耐药性及敏感度正确的选择抗生素,提高医疗的质量,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就细菌耐药性的现状及其产生的机理作简要综述。

    作者:陈丽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霍乱流行区江河霍乱弧菌污染的监测和消除研究

    目的全面掌握霍乱流行区江河段霍乱弧菌污染的状况并评价消除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于1998年5月4日~7月1日对流行区A、B、C河流按每隔300~500米设立取水点,每2~3天采样1次;1998年7月~2001年12月对13个曾反复阳性点按月进行霍乱弧菌监测.采取对下水道污水消毒,拆除沿江两岸厕所和人群查源等措施以消除污染.结果1998年4月28日~6月1日在流行区29个取水点检出霍乱弧菌.毒力测定人源株以中等毒力为主(68.8%),而水源株以弱毒为主(66.7%).1998年7月至2001年12月采水796份,均未检出霍乱弧菌,24份水样L型菌、非可培养状态也为阴性.结论该流行区江河段遭受一时性霍乱弧菌污染,1998年6月2日以后已彻底消除,未发生水型传播疫情,1998年8月~2001年12月,该区域也未再有霍乱病例发生,表明消除措施效果显著,也证明当地霍乱疫情系输入性.

    作者:唐振柱;李翠云;董柏青;杨进业;黄文波;谭冬梅;王鸣柳;权怡;黄运能;袁荣枝;陈伟;邓曼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广西莱姆病螺旋体5s-23srRNA间隔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目的对广西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基因型鉴定.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从3株广西莱姆病螺旋体及1株贵州分离株全基因组DNA中将5S-23SrRNA间隔区基因调出,并克隆至质粒PGEM-T中,构建重组质粒,测序后与国外其它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4株莱姆病螺旋体均扩增出约242bp的5s-23srRNA间隔区基因,同源性99%以上,与B.valaisiana基因型的同源性均比其他基因型高,同源性97.1%~97.9%.结论4株莱姆病螺旋体均属于B.valaisiana基因型,此基因型在为我国为首次报道.

    作者:曾霞;王树声;刘敏;张涛;毕胜利;周永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