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东部地区公众徒手心肺复苏术掌握现状调查及培训分析

阮惠芬;徐昆;曾汉;谢文锋;李婉玲;陈宏武;王宏;王达明;马中富

关键词:徒手心肺复苏术, 培训, 院前急救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东部地区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术(CPR)掌握现状,探讨对公众进行CPR培训的方法.方法 对广州东部地区738人进行CPR培训,培训前后理论和操作考试.结果 广州东部地区公众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后操作考试合格率从培训前12.0%提高到100.0%.结论 广州东部地区公众普遍缺乏心肺复苏基本知识和技能,规范培训能有效提高公众心肺复苏技能.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阴道瘘8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致输尿管阴道瘘的病因及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例妇科手术导致输尿管阴道瘘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病因中剖宫产术2例,子宫全切术4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输尿管损伤左侧5例,右侧3例;2例行膀胱镜下逆行置输尿管支架管,6例行输尿管阴道瘘修补术,术后均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和导尿管.所有患者均一次修补成功,输尿管支架管留置时间15~90 d,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损伤重在预防,提高妇科操作技能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治疗措施以手术为主,手术时间及方式的选择要取决于患者的就诊时间、一般情况和输尿管梗阻的程度.

    作者:潘玉红;廖艳丹;杜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CCC(uterine 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EC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PD-ECG/TP)的表达,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方面来探讨ECCC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例ECCC组织中VEGF、TP的表达,根据VEGF表达情况分成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 在ECCC组织中,VEGF/TP均有较高的表达,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高表达组.

    作者:丁小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骨科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超前镇痛对芬太尼术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L组与F组,每组30例.L组术前10 min静脉滴注氯诺昔康0.2 ms/kg,F组术前静脉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术后开始镇痛后2,4,6,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 h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术后2,4,6,8,12,24 hVAS L组均低于F组(P<0.05),术后24 h L组的芬太尼用量[(0.467±0.058)]mg低于F组的(0.647±0.043)]mg(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了嗜睡和呕吐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L组与F组在Ⅱ级和Ⅲ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氯诺昔康在用于骨科手术前超前应用能减少术后芬太尼镇痛用量,减轻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提高镇痛质量.

    作者:曹加明;余红;王祥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在输尿管镜下行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患者60例,瑞芬太尼0.5μg/kg异丙酚2 mg/kg诱导后,改为瑞芬太尼0.05 μg/(kg·min)、异丙酚3 mg/(kg.h)维持.手术全程监测血压(SBP/D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呼吸抑制情况、停药至意识恢复时间.结果 全手术过程中无记忆、无痛;在麻醉过程中SBP、DBP、HR、SpO2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有心率减慢及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具有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的优点,但术中要加强监测,及时处理.

    作者:李秀娜;刘峰;王晓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胆囊形态与胆囊结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胆囊形态与胆囊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本院自2005年至2007年对驻地单位40岁以上2230名健康体检者的肝胆超声检查结果,通过统计学处理胆囊形态异常组与胆囊形态正常组患者胆囊结石阳性率.结果 胆囊形态异常组与胆囊形态正常组胆结石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胆囊形态异常是胆囊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国欣;韩宪静;信天游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蒽环类抗生素导致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严重心脏毒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急性白血病患儿使用蒽环类抗生素化疗致严重心脏毒性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血液病区发生的蒽环类抗生素相关严重心脏毒性的1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严重心脏毒性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14例患儿心脏毒性发生时间为应用近一次蒽环类抗生素后5~12 d.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为(以柔红霉素计)(134.8±56.6)ms/m2.严重心脏毒性全部为亚急性,合并细菌感染13例.心电图均存在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用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抢救成功10例.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蒽环类抗牛素化疗合并感染时严重心脏损害的发生率高,抢救成功病例恢复良好.

    作者:薛红漫;陈纯;郭海霞;覃丽君;徐宏贵;黎阳;黄绍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对心脏损伤的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对心脏的损害.方法 检测3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观察组)和35例无急性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血糖、心肌酶水平,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CK、CK-MB、AS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②观察组中有心脏损害临床表现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可诱发、加重心脏病变,应密切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对心脏的损伤.

    作者:廖斌;赵新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CT扫描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中晚期食管癌CT检查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变的剧围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CT分期与手术对照符合率达88%,对局部淋巴结检出率与病理对照低于50%.结论 CT检查可术前分期、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术后CT检查对疗后再分期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宜国;郑成彩;王伟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境稳定剂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对氯氮平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合用心境稳定剂后是否有效.方法 33例氯氮平组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在把氯氮平减量的情况下,分别合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碳酸锂治疗.结果 第8周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治疗下降≥20%15例(4S.4%),≥50%9例(27.2%).TESS总分比较,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 对氯氮平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用心境稳定剂后仍有一定疗效.

    作者:高红锐;王艳;白翠梅;郭雄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药雾化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65例

    目的 观察中药雾化合布地奈德吸入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急性发作期的65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雾化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7 d,观察大呼气峰流速(PEF)值及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并测定治疗前后IgE变化.结果 在PEF值升高及临床疗效、住院天数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IgE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中药雾化合布地奈德吸入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好,且安全经济.

    作者:齐占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CTA模拟手术入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模拟手术入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价值.方法 1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在仅行CTA,未行DSA.利用CTA模拟手术入路,后处理采用容积成像(VR)技术,采集图像与术中所见相比较.结果 16例动脉瘤病例仅在CTA图像资料的基础上均顺利完成动脉瘤夹闭术.CTA图像很好的模拟手术人路.依据CTA所模拟的手术人路影像均可顺利找到动脉瘤.CTA对颅内动脉瘤解剖结构、载流动脉、周围解剖标志等重要结构显示清晰,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对术中辨认解剖结构有很大帮助.结论 CTA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术前利用CTA模拟手术入路,可以为动脉瘤夹闭手术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陆挺;崔岗;周焱峰;彭思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胸腰椎骨折38例手术体会

    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随着脊柱牛物力学的研究,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越来越被骨科医生所接受.本院骨科2000年10月至2008年9月手术治疗3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冯付明;张卫东;杨忠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中自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并与同期正常人群血液中细胞因子比较,探讨其在AMI患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AMI患者40例,与健康对照组45名作对比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3种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结果 两组比较,AMI组血液中IL-1β、TNF-α、IL-1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埘照组.3者均在第7天达到高峰期,明显高于入院当时及随后的第1、3、5天的水平.但IL-6水平在入院当时及随后的第1、3、5天无明显升高.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在AMI心肌损伤过程当中起一定的作用,部分炎症因子随心肌梗死病程动态变化.

    作者:李劲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维生素ADE混合剂按摩配合复方丹参静滴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治疗对象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温箱复温、抗感染、纠酸、补液、改善微循环以及积极治疗新生儿低血糖保证热量供给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DE混合剂按摩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山西万荣三九药液有限公司)1~2 mL/(kg·d).两组均治疗3~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评定治疗效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组患儿治疗前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生素ADE混合剂按摩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联合应用能增强疗效,新生儿硬肿消退快,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改善其病情,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王洁翡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 对收治的56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好发于秋冬季节,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年,6岁以上占多数,发病前有明显诱因.临床表现:出现典型的紫癜,有血管神经性水肿,有71.43%的患儿出现轻重不等的消化道症状,48.21%的患儿出现轻重程度不同关节症状,19例患儿表现出肾脏受累.经过治疗,患儿的痊愈率达91.07%.结论 充分认识HSP患儿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将有助于HSP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

    作者:盘志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邻指背筋膜皮下组织瓣及游离趾甲床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

    目的 介绍邻指背筋膜皮下组织瓣及游离趾甲床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方法 应用筋膜皮下组织瓣及游离趾甲床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16例.结果 16例筋膜皮下组织瓣及游离趾甲床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筋膜皮下组织瓣及游离趾甲床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景臣;辛圣;刘伟才;杨振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日间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研究评估老年患者在日间手术后24 h内POCD发生,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方法 老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静脉麻醉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观察在日间手术后24 h内POCD的发生,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结果 POCD发生较对照组高,P=0.03.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与对照组及术前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老年患者在日间手术后24 h内POCD发生,较以往报道的大手术后7 d内发生高;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无变化.

    作者:宛泉龙;李林根;史东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因、早期诊治与预防.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3年1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8例患儿,对其病因、临床表现、早期诊治及预防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8例患儿中,治愈19例、占67.86%,好转6例、占21.42%.随访存活的15例患儿,留有一项或多项后遗症7例,占46.67%.生后1~3个月小儿单纯母乳喂养,未预防应用过维生素K,有腹泻史、抗生素应用史,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且存活者多有一项或多项后遗症.结论 加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治疗,减少患儿发病率、死亡率和存活者的后遗症.

    作者:王怡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新式经腹小切口子宫切除术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新式经腹小切口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2001年12月至2008年12月185例新式经腹小切口子宫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经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式经腹小切口子宫切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切口自然美观,无术后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痛苦.结论 新式经腹小切几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杨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手术体会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相对安全等特点.经股动脉冠脉造影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需卧床休息,术侧肢体制动24 h,这对年龄大,肥胖及不习惯于平卧排尿者多有不利.

    作者:高爽;魏淑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