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红;廖艳丹;杜丹
目的 评价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选取一侧手部皮损为治疗侧,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20%尿素软膏进行治疗,另一侧手部皮损为对照侧,仅用20%尿素软膏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5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好,起效快.
作者:李文政;彭艳玲;普雄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本研究评估老年患者在日间手术后24 h内POCD发生,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方法 老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静脉麻醉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观察在日间手术后24 h内POCD的发生,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结果 POCD发生较对照组高,P=0.03.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与对照组及术前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老年患者在日间手术后24 h内POCD发生,较以往报道的大手术后7 d内发生高;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无变化.
作者:宛泉龙;李林根;史东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出现抑郁的原因及干预对策.方法 患者108例,其中60例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派专业护士给予护理,发现情绪异常者,及时给予评估和记录,并进行全程跟踪护理,分析原因并给予干预,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有情绪异常者18例(其中焦虑烦躁者8例,好发脾气生气易怒者7例,忧愁忧郁者3例)占30%.经护理干预有效,其中因性格内向固执者2例效果差.余48例经随访有2例出院后自杀.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遗留偏瘫较常见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变化,及时发现给予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杨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自体脾片大网膜移植术,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5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再出血及OPSI发生.结论 在外伤性脾破裂中,遵循严格的保脾治疗指征,使患者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防止术后凶险性感染(OPSI),提高了术后生存生活质量.
作者:张庆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肺癌的低场强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低场强MRI可清晰显示淋巴结转移、纵隔侵犯及远处转移,明确肿瘤的范围,确定肺癌的手术分期.结论 低场强MRI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金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治疗对象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温箱复温、抗感染、纠酸、补液、改善微循环以及积极治疗新生儿低血糖保证热量供给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DE混合剂按摩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山西万荣三九药液有限公司)1~2 mL/(kg·d).两组均治疗3~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评定治疗效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组患儿治疗前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生素ADE混合剂按摩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联合应用能增强疗效,新生儿硬肿消退快,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改善其病情,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王洁翡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8例大于60岁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泮托拉唑针剂40 mg静滴bid,对照组用奥美拉唑针剂40 mg静注bid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止血时间、心、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结果 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73%和71.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呕血、黑便停止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生化指标均无异常改变,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张志虎;张有建;贾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复方苯乙哌啶是一种非特异性止泻剂,用于治疗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在一些乡镇卫生院或个体诊所用的较多,经常发生中毒现象.统计本科自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3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波;诸彭伟;吕贞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35/50)和6.7%(1/15),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PR无关.结论 TK1表达与肿瘤细胞增生和分级有关,有望成为肿瘤恶性度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但其确切机制以及与肿瘤进展间的关系需深入研究.
作者:陈秀娇;蔡庆发;张鹏飞;郑建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对心脏的损害.方法 检测3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观察组)和35例无急性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血糖、心肌酶水平,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CK、CK-MB、AS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②观察组中有心脏损害临床表现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可诱发、加重心脏病变,应密切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对心脏的损伤.
作者:廖斌;赵新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病毒性角膜炎在眼科临床较常见,它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其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对视力的损害程度视病变位置,炎症轻重,病情长短,复发次数和有无混合感染而不同.其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目前眼部病毒感染中发病率高的疾病.
作者:黄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非呼吸道感染小儿呼吸困难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41例非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非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22例(呼吸道误吸14例及呼吸道解剖异常8例),心脏疾病9例,纵隔占位性疾病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其它5例.单一病因(未合并肺炎)15例,复合病因(基础疾病+肺炎)26例.结论 41例非呼吸道感染小儿呼吸困难的病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常见,在诊治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必要的辅助检查,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诊断.
作者:贾旭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SF)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老年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参附组(SF组)和对照组(C组)各100例.SF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SF注射液100 ml,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5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2 mg/kg,芬太尼4 μg/kg,异丙酚2 mg/mg,于麻醉前静息状态下、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分别测定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F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及插管时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预注在维持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于海芳;李界平;李晓征;张芸;孙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药雾化合布地奈德吸入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急性发作期的65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雾化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7 d,观察大呼气峰流速(PEF)值及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并测定治疗前后IgE变化.结果 在PEF值升高及临床疗效、住院天数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IgE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中药雾化合布地奈德吸入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好,且安全经济.
作者:齐占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抚触组和对照组各30例,抚触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增加抚触.结果 抚触组早产儿体质量、摄奶量及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增加,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抚触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利于早产儿身心健康发育.
作者:孙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随着脊柱牛物力学的研究,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越来越被骨科医生所接受.本院骨科2000年10月至2008年9月手术治疗3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冯付明;张卫东;杨忠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0年以来收治住院的23例IK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以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23例IKD患儿中男13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1.3:1;年龄5个月~9岁,其中<1岁2例,1~3岁12例,3~5岁6例,>5岁3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岁9个月;发病季节11~4月.临床表现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占100%,6条诊断标准中仅具备2条者3例,占13.4%,具备3条者15例,占65.22%,具备4条者5例,占21.2%,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8例,占34.78%,无一例发生巨大冠状动脉瘤.复发一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具有很不典型的特点,要加强对IKD的早期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冠状动脉瘤的形成.
作者:宋红;宋涣清;李志洁;鲍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表现除有腹部不适、腹痛、便血等一般症状外,无特异性.以往把GIST混同于平滑肌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电镜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GIST有了新认识,认为GIST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主要的生物学特征是kit基因突变和kiI蛋白产物(CD117)的表达.现对本院收治的23例GIS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
作者:姜军永;李晓东;刘曙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自血穴位注射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438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238例,取静脉血,选双侧曲池、足三里穴,局部常规消毒后,行穴位注射,同时口服咪唑斯汀10 mg,1次/d;对照组200例,仅口服咪唑斯汀,不做自血穴位注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142例(59.7%),总有效率为90.54%;对照组痊愈83例(41.5%),总有效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血穴位注射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
作者:黄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以周期性瘫痪(periodic parchysis)为主要临床表现的TPP患者的治疗及相关发病因素,并加以分析.方法 对18例TPP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检测血中甲状腺游离激素FF4、FT3、TSH,血清钾和血清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有FF4 ↑、F13 ↑,TSH ↓,血钾偏低,有14例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12例患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结论 对TPP患者的重要临床观察指标为血中游离甲状腺激素FF4、F13、TSH,血清钾和血清肌酶的检测,及时控制甲亢和维持血钾正常是治疗关键.
作者:张必超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