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磊;狄勇;李悦;么宁宁;张光普
目的:探究经皮骨穿针治疗的患者针孔护理方法的循证护理.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经皮骨穿针治疗的患者,共18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针对针孔护理,对照组(n=30)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150)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几种针孔护理方法所发生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经皮骨穿针治疗的患者,不管采用哪种针孔护理方法均能够取得效果,但是经循证护理有助于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秀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尺骨茎突骨折处理方式(同期、非同期)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我卫生院收治的40例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均20例,对照组不进行尺骨茎突内固定,实验组实行尺骨茎突内固定术.分析比较两组Ⅰ 、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Ⅰ尺骨茎突挂着与对照组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比较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 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无明显影响,但Ⅱ型尺骨茎突骨折则对其预后恢复有着显著意义.
作者:高献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多型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支架介入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期的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文20例患者经支架介入治疗,覆膜支架均一次性释放成功,且术中未见支架错放、支架移位或者瘤体破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随访期间,9例患者有内漏存在,2例患者远腹主动脉处出现破裂口,经处理后均缓解.患者中无一例死亡现象出现,且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多型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江昆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手术护理配合.方法:筛选2014年6月-2018月1月来我院诊治的62例直肠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术中做好配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优良率为93.55%,各项手术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结论: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做好手术护理配合,能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曾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针对腹腔镜、开放性手术在原发性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临床原发性腹壁疝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进行诊疗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Ⅰ组和Ⅱ组,其中Ⅰ组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方法、Ⅱ组患者应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每组患者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应用效果明显优于Ⅱ 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都具有明显差异,Ⅰ 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4%,明显低于Ⅱ组的24%,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率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治疗原发性腹壁疝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在临床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牟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胃镜观察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96例经胃镜下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莫替丁联合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9.5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有2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治疗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简便、有效、费用低廉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春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本文分析的是玻璃酸钠联合得宝松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选择在2017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5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玻璃酸钠联合得宝松治疗方式,给予对照组患者玻璃酸钠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得宝松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樊启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月接收的呼吸系统感染患者93例,依据感染程度,分为重度组与轻度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45例,标记为健康组;3组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白细胞计数检验;检验后,重度组与轻度组开始治疗,治疗2周后再次检验上述三项指标,观察检验结果 ,并与治疗前、健康组相比较.结果:重度组、轻度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重度组、轻度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轻度组低于重度组,但两组仍高于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治疗期间,检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后,可将病情发展严重程度反映出来,有助于医生对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
作者:沈云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的急诊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2月9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方案联合纳洛酮、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改善率;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时间、恢复意识状态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GCS评分、血清甲醇、甲酸以及尿甲酸的检测结果 ;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时间、恢复意识状态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GCS评分、血清甲醇、甲酸以及尿甲酸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血清甲醇、甲酸以及尿甲酸的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方案联合纳洛酮、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尽早恢复正常运动功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申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U HSL补片在股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对20例应用U HSL补片在股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患者进行效果分析.结果:20例患者的在U HSL补片应用下股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住院时间为5d,对患者进行3-18个月的随访皆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现象的发生.结论:在股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中U HSL补片的临床应用不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住院时间短,具有较低的复发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振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冠心病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患者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共计88例.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6.57±5.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5.41±6.15)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其更好的耐受手术,并提高治疗质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任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肺肾双补膏联合三伏贴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肾双补膏联合三伏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营养状态(BMI指数、上臂肌围、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后,治疗组BMI指数(23.80±2.67ab)、上臂肌围(24.57±1.45ab)、血红细胞(4.47±0.43cd)、血红蛋白(135.33±8.49cb)、血清白蛋白(39.07±3.61ab)等营养状态指标均较前有所改善,对照组在BMI指数(22.47±2.78b)、血红蛋白(131.67±10.41b)、血清白蛋白(36.28±3.81b)方面较前有所改善,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营养状态指标均有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肾双补膏联合三伏贴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型)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义田;张丽;赵辉;季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评价患者心功能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心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情况明显更好(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0.0% 、93.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应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龙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配合全冠修复用于隐裂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门诊2010―2013年临床检查确诊是由牙隐裂引起,已产生牙髓炎症状的98例病人,对这98例隐裂牙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配合全冠修复等治疗,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的自我感觉和体征,探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定期回访复查,98例隐裂牙总有效率93.87%.结论:对于诊断明确的隐裂牙,及时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配合全冠修复,疗效确切,可以尽可能保存牙体组织,保留换牙,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讨论围手术期亲情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疗效和效益价值分析.方法:从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4816例,围手术期的家庭护理,在围手术期护理1000例开展家庭服务的效果,所有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结果: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无其他并发症,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结论:进行围手术期的家庭护理,不仅能密切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提高二者关系亲密,同时对手术结果的质量也能得到高质量的安全保障,使患者能够像家人一样感受到关怀,克服心理恐惧,保持平静情绪,积极纠正健康治疗,迅速康复,从医院康复.
作者:谢陆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疗效率(92%)优于对照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护理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作者:王建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腹泻患儿采取双歧杆菌活菌和蒙脱石散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针对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62例小儿腹泻患儿进行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活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观察组(90.3&)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4.1%),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采用双歧杆菌活菌和蒙脱石散联合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能显著减轻患儿的痛苦,使患儿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促进患儿健康成长,可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杨胜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产妇自然分娩时出现软产道裂伤的危险要素,探讨其科学的防治对策.方法:以我院2017年10月到2017年12月内就诊且是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产妇软产道出现裂伤的情况与其危险要素.结果:发生产妇软产道裂伤几率为25.83%,通过软产道裂伤和产次的关系经产妇(48.7%)和初产妇(51.3%)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产次、会阴保护不当、加腹压都是软产道出现裂伤的危险要素;过早干预、应用催产素、助产士的专业素质及它主观因素对出现软产道裂伤有较大的影响;出现软产道裂伤者在产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和没有出现软产道裂伤者的差异有十分显著的意义.结论:要重视软产道裂伤出现的危险因素以及关键的影响要素,采用相应的预防对策,减少与控制出现软产道裂伤.
作者:董平淑;李碧琴;刘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大量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的过量摄入会增加慢性疾病的发生率.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痴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度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过量摄入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本文结合国内外成果,探讨反式脂肪酸与老年痴呆的相关性.
作者:熊燕;郑亚璐;张佳佳;黄瀚滢;李雨庆;娄峰阁;齐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对照组患者(n=42)和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n=43).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30min的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和心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HAMA评分较手术前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出院前的HAM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应激反应水平和焦虑情绪,同时还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谢洪秀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