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隐裂牙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的临床疗效

杨春梅

关键词:隐裂牙, 根管治疗, 全冠修复.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配合全冠修复用于隐裂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门诊2010―2013年临床检查确诊是由牙隐裂引起,已产生牙髓炎症状的98例病人,对这98例隐裂牙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配合全冠修复等治疗,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的自我感觉和体征,探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定期回访复查,98例隐裂牙总有效率93.87%.结论:对于诊断明确的隐裂牙,及时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配合全冠修复,疗效确切,可以尽可能保存牙体组织,保留换牙,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的治疗进展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中年期到老年期的过度中出现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由于妇女在进入更年期后,身体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从而出现月经不调、失眠、烦躁、眩晕耳鸣等一系列症状,一旦这些症状出现又反复发作时,就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极易引发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影响家庭的和谐气氛.所以,就需要相关的患者在出现上述情况后,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同时对这种自然规律进行正确的认知,从而积极面对病情.

    作者: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分析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予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焦虑以及抑郁负面情绪,帮助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临床价值可观.

    作者:穆素庆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患者肝损伤相关症状与肝损伤关系及早期预警分析

    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后患者肝损伤相关症状出现与肝损伤的关系,从而可以提早预警,减少肝损伤的危害.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500例,分析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对患者治疗后,肝损伤发生情况以及肝损伤相关症状出现情况与肝损伤程度关系.结果:在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后,167患者出现了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症状.这167例患者当中,有135例患者出现恶心,发生率为80.84%,呕吐18例,发生率为10.78%,食欲不振99例,发生率为59.28%,发热35例,发生率20.96%,其他症状25例,发生率14.98%.结论:抗结核治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提示患者发生肝损伤危险度增加,发热可能是中重度肝损伤的预警症状.临床上可根据肝损伤相关症状出现与肝损伤的关系及早预警,从而降低肝损伤的危害.

    作者:刘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葡萄糖酸锌片治疗小儿感冒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葡萄糖酸锌片对小儿感冒患儿的具体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 ~2018年1月收治的小儿感冒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氨氛黄那敏颗粒对患儿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锌片对患儿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且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仅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葡萄糖酸锌片治疗小儿感冒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小儿氨氛黄那敏颗粒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金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行参麦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情况和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情况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情况(53.68±15.09)次/分钟优于对照组患者(66.66±15.76)次/分钟,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4% 优于对照组的77.36%,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栾玮捷;董二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托幼机构儿童健康体检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托幼机构儿童健康体检状况,并提出有效的措施.方法:分析2013年―2017年我县全部托幼机构儿童的健康体检结果.结果:全部托幼机构儿童的体重和身高达标率逐渐上升,发育迟缓、消瘦和低体重发生率逐渐降低,肥胖和龋齿、视力不良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县托幼机构儿童的健康状况良好,但是肥胖、龋齿、视力不良等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许淑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小板指数及血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目前国内外有关血尿酸(UA)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影响的研究比较普遍,而有关血小板指数与血尿酸(UA)的相关性研究比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尿酸(U A)及血小板指数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3-2014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检测颈动脉超声测定内-中膜厚度,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2个亚组:颈动脉增厚组138例(1.0mm<内-中膜厚度≤1.2mm),颈动脉增厚并斑块组154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2mm).以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共236例,该人群颈动脉彩超检查动脉走形正常,内膜光滑,无斑块,该人群排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疾病.记录两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尿酸(UA)、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血压(BP)等指标.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各血液指标的差异.结果:(1)研究组及对照组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高于对照组(P<0.05)(3)颈动脉增厚组中尿酸增高者MPV高于非尿酸增高者(P<0.05),颈动脉增厚组中尿酸增高者与非尿酸增高者,PLT、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颈动脉增厚并斑块组中尿酸增高者MPV高于非尿酸增高(P<0.05),颈动脉增厚组中尿酸增高者与非尿酸增高者,PLT、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颈动脉病变后,血尿酸水平升高.血尿酸可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指标,M PV与血尿酸增高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照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饮食护理对胃炎胃溃疡患者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饮食护理对胃炎胃溃疡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胃炎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性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炎胃溃疡患者采用饮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华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和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胎儿发育及早产率等.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胰岛细胞分泌功能(HOMA-IR)及胰岛素抵抗(HOMA-β)均得到明显的下降,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无明显变化,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比观察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出现早产,早产率为2.17%,没有出现剖宫产及新生儿窒息,对照组患者早产率为4.35%,剖宫产率为13.04%,新生儿窒息率为6.52%.结论:采用糖尿病常规饮食控制且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同时融入中药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亚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甲氨蝶呤用药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甲氨蝶呤用药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单次肌肉注射1mg/kg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连续肌肉注射0.4mg/kg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5% 、17.5%,研究组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率改善情况在治疗7天时好于对照组,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注射1mg/kg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巧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腹腔镜、开放性手术在原发性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率对比

    目的:针对腹腔镜、开放性手术在原发性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临床原发性腹壁疝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进行诊疗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Ⅰ组和Ⅱ组,其中Ⅰ组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方法、Ⅱ组患者应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每组患者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应用效果明显优于Ⅱ 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都具有明显差异,Ⅰ 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4%,明显低于Ⅱ组的24%,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率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治疗原发性腹壁疝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在临床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牟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浅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中医护理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35).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象改善情况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数值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值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97.14%,常规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80%,组间数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期间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价值较高.

    作者:刘云;曾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病毒筛查的临床作用

    目的:探讨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过程中行病毒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68例接受孕前优生检查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集2ml外周静脉血,并通过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监测妇女血清梅毒螺旋体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详细分析有关的检测结果 ,如:风疹病毒的IgG抗体、巨细胞病毒的IgG、IgM抗体以及弓形体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接受检查的468例妇女中,检查结果为:1例妇女存在梅毒螺旋体;413例为风疹病毒IgG阳性;1例为弓形体IgM阳性,406例为弓形体IgG阳性;10例为巨细胞病毒IgM阳性,429例为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结论:通过在孕前优生检查的过程中,详细分析病毒筛查的检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我国人口综合素质,减少问题儿的出生.

    作者:李光平;陈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与益母草促进子宫复旧的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探究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与益母草促进子宫复旧的护理方法.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对宫缩素进行应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益母草联合宫缩素进行应用,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母草对产后出血情况以及子宫复旧有显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在今后治疗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益母草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对患者起到护理效果.

    作者:陈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胆囊结石、胆囊炎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对比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微创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试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1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腹腔镜微创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创口长度,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恢复情况明细弱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1.76%,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的33.33%,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对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患者恢复的也更快,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笪晶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患者选择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病情好转,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姗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及其临床病理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92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莫沙必利与碳酸镁和胃复春与碳酸镁开展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总有效率分别是91.3% 和76.1%,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现象分析,甲组和乙组不良不反应率分别是15.2% 和6.5%,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结论: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胃复春与碳酸镁进行治疗,能避免出现异常反应,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言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实施心律缓慢静脉注射0.07克和生理盐水治疗,实验组实施胺碘酮与葡萄糖混合溶液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效果,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比常规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急诊应用胺碘酮可有效治疗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研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出生缺陷预防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于预防出生缺陷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350名孕妇作为观察组对象,另外选择同期内未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35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对象.对比两组发生出生缺陷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有1例唇腭裂,对照组有4例唇腭裂,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指趾畸形、1例神经管畸形,观察组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能够有效的预防出生缺陷.

    作者:葛润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300例儿科呼吸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15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服药或者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则对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进行应用,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家属满意程度进行记录以及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家属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对这一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降低患儿的痛苦程度,有效对其进行治疗.

    作者:曹月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