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斌;何强;李应龙;高建花;庞尊中
目的:对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与护理管理进行分析.方法:选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给予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采用条件分析方法对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 和10.3%,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10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有10例患者出现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将分泌物进行培养时分离出病原菌11株.结论: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有多种,可采用合适的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党翠云;杨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且无毒副作用,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陶世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按照所用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研究组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临床效果良好,能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郑冬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本社区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比较治疗后的血糖指标,并比较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血糖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社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促使患者血糖下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章雪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五虫通络汤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hs-CRP(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五虫通络汤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以及血清M M P-9、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Fugl-Meyer高于对照组(P<0.05);牛津残障评分对比之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之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P-9以及hs-CRP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MP-9以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联合应用阿替普酶以及五虫通络汤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MMP-9、hs-CRP水平,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郭伟;曹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急诊预检分诊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时间,为2015年5月~2017年8月,其中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设定为对照组,该阶段未实施防范措施,而2016年7月~2017年8月设定为观察组,该阶段为实施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急诊分诊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就诊效果.
作者:金鑫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讨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意义,为体检中心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体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健康体检路径护理.观察指标为两组的体检时间、体检效率、体检可信度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在采取差异性的体检中心护理后,研究组在体检时间、体检效率、体检可信度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健康体检路径的体检中心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常规护理的体检效率,缩短患者体检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有助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贾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其应对措施.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并且服用他汀类药物来进行治疗的患者425例进行研究,发现有88例患者因为服用他汀类药物而产生了不良反应.通过对这8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88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发生及其存留的时间、用药的情况、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结果: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年龄段越大的分组,服用他汀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比例越高,另外在同一个年龄段分组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在发生及其存留的时间上,88例不良现象产生的患者中,有80例患者是服用他汀类药物三个月内就产生不良现象的,其占比为90.91%,有患者一服用该药物就产生了不良反应,也有患者在十一个月之后才产生不良反应;在用药的情况,所有患者的用药剂量均正常,另外单一使用他汀类药物所产生不良现象的例数为30例(占比为34.09%),低于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所产生不良现象的例数为58例(占比为65.91%);在具体表现上,主要表现在肌肉系统、皮肤附件、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其他方面,占比高的为肌肉系统,低的为皮肤附件.结论:对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来进行治疗时,较为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既包括用药本身,也包括患者年纪、年龄等外在因素,所以在对患者用药时需要加强相关意识,尽可能的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孟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于精神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25例患者,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实施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后患者肝损伤相关症状出现与肝损伤的关系,从而可以提早预警,减少肝损伤的危害.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500例,分析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对患者治疗后,肝损伤发生情况以及肝损伤相关症状出现情况与肝损伤程度关系.结果:在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后,167患者出现了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症状.这167例患者当中,有135例患者出现恶心,发生率为80.84%,呕吐18例,发生率为10.78%,食欲不振99例,发生率为59.28%,发热35例,发生率20.96%,其他症状25例,发生率14.98%.结论:抗结核治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提示患者发生肝损伤危险度增加,发热可能是中重度肝损伤的预警症状.临床上可根据肝损伤相关症状出现与肝损伤的关系及早预警,从而降低肝损伤的危害.
作者:刘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疗法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接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之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44例.A组采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疗法,B组采用缬沙坦单药疗法.分析两组临床病症的缓解情况,比较疗效.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比B组的79.55% 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积极采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漫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方法: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患者均采取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且均自愿参与此次的观察研究.将随机选择的数名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20,常规护理干预)和实验组(n=20,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结果依据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情感功能(21.7±0.9)分、意识功能(15.7±3.8)分、躯体功能(16.6±4.2)分、社会功能评分(22.5±3.1)分,比对照组情感功能(32.6±1.8)分、意识功能(21.7±4.1)分、躯体功能(23.1±3.9)分、社会功能(27.4±2.1)分评分高,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辅以应用.
作者:黄江英;黄玉清;李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对输卵管结扎术后直视下行输卵管吻合术的操作要点以及临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输卵管结扎后特殊原因要求复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直视下行输卵管结扎术后输卵管吻合术患者的复通情况以及复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对所有患者实施手术后,40例患者均复通,复通率达100%;36例患者复孕,复孕率90.0%;在36例复孕患者中,34例宫内妊娠,占94.4%,2例宫外孕,占5.6%.术后输卵吻合长度较长的患者,复孕率较高;吻合部位在峡-壶腹部、峡-峡部的患者在术后复孕率较高,吻合的部位在宫角的患者术后复孕率较低.结论:对于输卵管结扎术后要求复通的患者,采用直视下行输卵管吻合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输卵管复通率以及复孕率,手术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庆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激光灼闭术治疗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经验.方法:从本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患有静脉曲张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削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激光灼闭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5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灼闭术治疗静脉曲张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同时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小,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志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由于公立医院运营的特殊性,要强化其科学控费必须落实全明性决策体系,才能更好地完成市场运营目标.据此,结合新医改现状,本文分析了现代医院科学控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费用管理改革方案.
作者:苏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药学服务促进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接受的104例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受的5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的52例患者联合药学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血压、血脂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陈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多样性护理方式,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分为采取多样性护理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使用、疾病认知、症状管理等病情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样性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以及防控对策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以及观察组3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和改善方案.结果: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感染、气肿、电灼伤以及体位伤,在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30)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护理风险发生率(22/30)73.3%,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手术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护理配合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同时还应该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工作改进方案,提升腹腔镜手术护理干预水平.
作者:商婧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往往影响化疗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部分患者被迫延期甚至中止化疗.通过文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常用中医常用的方法是内治法与外治法.内治法主要包括中医单药、经方、自拟方、中成药.外治法主要包括艾灸、刺血拔罐、针刺、穴位贴敷及穴位注射.两种办法均疗效确切,治疗原理也初步进行了阐释.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总体来说手段多样,疗效确切,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者:吕树垚;王立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PTCD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62例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术后1周左右行胆道支架植入.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间支架通畅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62例患者经治疗后黄疸明显消退,术后1月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9.7%,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本组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平均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或本研究结束.随访期间有45例患者死亡,消化道大出血死亡2例,反复胆道感染致休克死亡1例,肿瘤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2例.17例患者至随访截止时间黄疸指标无加重.结论:采用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可以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作者:程斌;何强;李应龙;高建花;庞尊中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