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田芬
目的:探讨孕晚期盆底肌肉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在我院产检和分娩的初产妇分为2组,观察组于孕28周开始盆底肌肉锻炼,对照组给予一般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产妇孕28周和产后42天的GIazer评估结果,判断盆底肌肉锻炼对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结果:孕28周时两组的GIazer评估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产后42天两组的GIazer评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肌锻炼可以提高孕产妇盆底肌力,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巧丽;纪立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抑制剂(BVT2733)对高脂血症大鼠勃起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00~230g,8周龄,动物房内通风良好,湿度维持在30%-50%,将室温保持在15-18℃;随机选出10只正常喂养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正常对照组每天给予标准复合饲料喂养.其余30只作为高脂血症组每天给予高脂肪饮食(78%实验室普通饲料、1.2%食用胆固醇、11.8%食用猪油、11%鸡蛋黄粉)饲养.确认模型成立后,于高脂血症大鼠中筛选出高脂血症大鼠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0只,分别是血脂增高组(B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另一组应用11β-HSD1抑制剂(BVT2733)干预(C组).结果:三组患者血清TG、TC、LDL-C、HDL-C含量、动脉压存在显差性变化,经F检验,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抑制剂(BVT2733)对C组高脂血症大鼠勃起功能改善明显,B组未经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抑制剂(BVT2733)治疗勃起功能明显没有得到改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高脂血症ED大鼠,应用BVT2733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明显降低,勃起功能有改善,为高脂血症E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昊;郭玉刚;张迪;王德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抽选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47%),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军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来院就诊的184例患者,根据不同感染管理办法,分为研究组(N=92)和常规组(N=92),其中2016年10~2017年10月就诊患者,采用常规感染管理措施,定义为常规组,2017年10~2018年10月就诊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定义为研究组.分析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74%),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88.05%),P<0.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4.33%),常规组感染发生率为(14.11%),P<0.05.结论:对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应用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作者:李洁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个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对妊娠期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0)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血糖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5%远高于观察组的10.0%;;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远高于对照组的72.5%,以上三个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施予个性化护理服务可有效控制其妊娠期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严丽洁;陆永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剖宫产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分娩;同时选取同时期进行阴道分娩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率、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本次的探究可以发现,采用剖宫产的产妇的分娩率以及新生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产后并发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剖宫产的产妇分娩率明显提高,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的新生儿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情况更加稳定,效果理想.
作者:罗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治疗的134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做为对比分析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对等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n=67)与参照组(n=67),参照组的患者给予甲状腺片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钠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的总有效率,并且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的,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可以提高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效果,并且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可以做到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通络方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组,其中40例予化浊解毒通络方联合针刺运动治疗(治疗组),4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药物口服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通络方联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李晓蕾;张素钊;何欢;田淋瀛;冯晓辞;张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康复治疗仪应用促乳汁分泌与子宫收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于我院正常分娩的62例产妇,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恢复护理,研究组使用妇产科康复治疗仪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及产后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产妇24h、48h乳汁分泌量分别(31.22±37.53)mI、(147.38±87.72)mI,24h后阴道出血量为(92.71±26.33)mI,对照组分别为(15.15±22.39)mI、(58.46±43.67)mI、(113.55±33.97)mI,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使用妇产科康复治疗仪可有效促进产妇的乳汁分泌与子宫收缩,增加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减少产后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瑞平;薛淑萍;袁亚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对影响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的具体情况.方法:本次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纳入30例为对象,采用后路椎根钉内固定手术及内固定取出术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复查,并通过X线测量不同时间点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并分别比较患者VAS评分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矫形手术,内固定取出术,并完成术后随访,测量评估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各项指标.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均比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与VAS评分均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出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均比内固定取出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与VAS评分均比内固定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后路手术治疗,且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术后Cobb角变小且疼痛感亦低;但是内固定取出术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减低,术后Cobb角及VAS评分均比内固定取出术前高,为此患者要相应时间段的制动和进行康复指导,并给予相应的支具保护,以维持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韩晓川;胡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8年11月为研究时期,回顾分析此时期内21例接受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21例病人,通过术前鼻窦CT检查,其中6例骨质破坏;平均手术时间(86.03±10.10)min、平均住院时间(8.20±1.20)d,治疗有效率90.48%,复发率14.28%;手术后病人生存质量评分比手术前更为优异,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手术时间少,而且术后生存质量高,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适合临床推荐.
作者:徐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先后将10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常规内科治疗和急诊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LVEF较常规组高(P<0.05),血清BNP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治疗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急诊内科治疗,能够获得优于常规内科治疗的近期疗效.
作者:刘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70例(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随机分为地氯雷他定治疗的对照组(35例)与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的观察组(35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好,SAS评分、SDS评分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给予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不良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借鉴.
作者:朱小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观察组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数值、舒张压数值低于治疗前的数值,观察组数值低于对照组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显著,相比于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血压控制程度更佳,值得应用.
作者:孙明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索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主体,开展以高血压为单病种的定额预付管理模式的探索.方法:在全科门诊高血压签约患者中,由家庭团队随机抽取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50例.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月平均药物支出费用低于对照组;疾病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主体,为签约居民提供固定、连续、综合诊疗服务对控制医疗费用、控制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工作中应加以推广.
作者:李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体会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纳入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方式,其中给予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而观察组进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药物安全性比较.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6.67%)较低于对照组(30.00%),其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采用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更明显,其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药事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了临床的重视,其核心目的是减少门诊药房药患纠纷,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要求之一.本文对药患纠纷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药事管理方法.
作者:王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对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1-2级,随机均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B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后,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于术侧胸所在肋间胸椎旁注射0.375%罗哌卡因12-15mI,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h,8h,12h,24h的血气氧分压的结果.结果:A组血气氧分压结果均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能减轻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病人可以正常潮气量呼吸,早期做呼吸功能锻炼,翻身拍背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作者:宋炳炎;马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讨论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应用大剂量甲氨喋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选取参与本次调查的我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选取人数为36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4月,并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例患者,两组患者都应用甲氨喋呤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每次甲氨喋呤使用量为2g/m2,实验组患者每次甲氨喋呤使用量为4g/m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并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允;樊卫忠;王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在学生群体中,近视是常见病.近些年来,青少年的近视率还在不断上升,而且发病年龄已经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小学学校能够为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并且开展有助于小学生预防近视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小学生预防近视的意识,并使其主动接受近视干预措施,以发挥近视预防控制的干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近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并探讨小学生近视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
作者: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