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萍
目的:对门诊护理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在我院门进行就诊的4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21例(按常规模式就)和观察组21例(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两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20(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6.19%),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理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的帮助患儿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功能独立性,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改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值(16.28±2.10)分显著降低,而FIM评分值(104.36±9.05)分则显著提高,总依从率显著提高,高达93.02%,而不能依从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仅为6.98%,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德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价值. 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进行研究,入院时间为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 结论: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贾月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2%;硝酸甘油停减率为8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生活精力、社会能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伴心绞痛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护理工作是医疗保健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病人和家属维权意识的提高、健康需求的增高,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护理纠纷,不仅影响了护理队伍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医院的信誉.本文为此将具体探讨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避免护患纠纷的措施,从而以利于更好的完成医院大量的抢救护理工作.
作者:邵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诊治的200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00例患者在上述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彬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临床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45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个性化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则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剖宫产发生率和剖宫产发生的原因,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结果:2016年我院共出现剖宫产300例,剖宫产发生率66.67%,发生原因除胎儿因素和产妇因素外,社会因素是造成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除产妇出现妊娠合并症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外,产妇对剖宫产盲目迷信也是原因之一,为降低剖宫产率,应加强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使产妇妊娠合并症降低,树立科学的分娩观.
作者:刘金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发生伤残意外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不仅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还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多面性等特征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对潜在和已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正确定位、判断、评估和处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减少或排除护理风险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伤害及损失,用科学的方法及措施使护理风险指数降至低.现将消化内科护理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朱丽丽;张华;王月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相关护理方法以及健康的指导.方法: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随机选取84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产妇42例.两组产妇在产后均为母婴同室,对常规组产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产妇则采用床旁干预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都进行健康的指导,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的技能以及母乳喂养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在泌乳的频率以及乳汁的充足量方面均要高于常规组产妇,而实验组产妇首次泌乳的时间的要比常规组产妇初次泌乳的时间短(P<0.05).结论:在对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方面进行护理时采用床旁干预的方法并配合相关的健康指导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周琳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治疗剖宫产术中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中使用垂体后叶素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间66例剖宫产术中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实验,随机将这66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来进行观察.实验组33例,比较组33例,比较组所有患者按照常规进行治疗,治疗可采取按摩子宫、嚼服米索前列醇片、子宫动脉结扎等方法;实验组所有患者除此之外还加入了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地跟踪观察,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记录.结果: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与比较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术后以及总出血量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各方面的数据均低于比较组,对患者自身的损害较小.结论:在治疗剖宫产术中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医学中使用垂体后叶素对患者效果明显,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降低了子宫切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艺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脾气虚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应用四君子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预防,研究组患儿应用四君子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IgA、IgM、IgG等各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气虚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应用四君子汤联合穴位按摩,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频率,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许金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阿奇霉素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5.6%,2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为22.0%,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庞芸;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所有患者都经过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对患者的临床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病理结果.结果:在所有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55例(68.75%)恶性病变,25例(31.25%)非恶性病变;片状低回声区占71.25%,含散在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区占22.50%,簇状或散在分布微钙化并不伴有或后方伴有衰减占6.25%.结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表现为含有或不含有微钙化及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区,特异性比较低,但是敏感性较高.患者腋下是否具有异常淋巴结能够帮助诊断良恶性病变,但是仍然需要与多种影像学方法相结合,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在在超声下进行穿刺活检引导.
作者:蔡春洁;何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炎和心内膜炎.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多病例属轻症,预后良好,但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虽然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可恢复健康,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转化为扩张性心肌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调养护理十分重要.本文通过介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相关护理方法希望可以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魏彩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是治疗手汗症和重症雷诺病的有效方法,一般多发于亚热带地区,此项技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在各大医院都已展开.现将我院2014年至2016年101例手汗症与雷诺病患者,总结手术的配合与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作者:蔡卓权;张小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凤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单层螺旋CT对小儿腹部增强扫描的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12年1月于我院放射科进行诊断的患者22例,对其采取单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方式.结果:经过诊断有5例患者是恶性肿瘤,图像显示患者腹腔内存在面积十分巨大的肿块阴影.有1例患者检查出为肾上腺血肿,究其根源是肾上腺出现病变.3例患者确诊为血管瘤,经过单层螺旋CT检查后可以看出肿块旁边呈结节形状的血管十分显著.有4例患者为胆总管囊肿CT扫描后发现在肝门下方和胆囊两个位置会出现呈不规则形状的囊状液性阴影,当把CT的值调节到16HU时,囊壁的阴影有所增强.有3例患者诊断为肾积水.结论:对患者采取单层螺旋CT增强技术可以准确的判断病灶的位置和面积,及时得出周围组织受侵袭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确诊率,帮助患者早日接受有效的治疗.
作者:孙立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MRI和CT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损伤的鉴别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50例鼻咽癌患者,全部开展放射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MRI和C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5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MRI诊断检测后,颞叶位置、脑干位置、颈段脊髓位置的放射性脑损伤检出率大小分别是85.37%(35/41)、57.14%(8/14)、66.67%(2/3),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两组的颞叶位置放射性脑损伤检出率大小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的脑干位置、颈段脊髓位置的放射性脑损伤检出率大小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部分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性损伤情况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通过MRI和CT诊断后可以对比鼻咽癌放射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实现有效诊断,同时MRI在脑干位置、颈段脊髓位置的损伤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准确率大小.
作者:陈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结肠癌行腹腔镜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结肠癌5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1年后情况对比.结果:实验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明显降低患者术中损伤及术后的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率,值得应用.
作者:孙友刚;刘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近年来所收治的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例,依照双盲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采取常规方法配合尼莫地平以及常规方法,统计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6%,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但国娟;柳银菊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