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丹;赵丹丹;王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师、护士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以签订服务协议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有大量实践证明,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现阶段保障居民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逐步构建科学合理就医新秩序的重要途径.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作者:李会凤;董天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双心护理模式的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8月-2017年7月接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2例纳入到本次研究中,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31例患者接受双心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以及抑郁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方面,研究组要比对照组低出许多,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之中,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成维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防范对策并实施.方法:选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救治的24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和12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救治的24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和12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防范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1例,占比0.42%,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11例,占比4.58%,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安全性、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制定并实施针对性防范护理,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罗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在基层卫生院,对发病隐匿的直肠癌患者,采用肛门指诊结合B超探查的方法,可早期发现病变,尤其是位置较深的病变.两者联合运用简便快捷,十分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
作者:林美松;任吉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管理对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9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孕期个性化营养管理,对比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期进行个性化营养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适于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林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行前列腺电切术的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预防术后膀胱痉挛的一般护理常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采用膀胱痉挛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术后疼痛评分评价穴位按摩的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术前术后干预,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膀胱痉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面,观察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痉挛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能一定程度上辅助缓解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情况,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儿小儿口角炎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口腔检查的儿童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给予传统涂抹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根据口角感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不良习惯极容易引发口角炎,杜绝舔口角,给予多维生素B食物,做好面部清洁,对于已经发生口角炎小儿,需要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王菊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讨社区小儿肺炎患者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作用机制.方法:针对本社区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进行随机非盲实验分组,Ⅰ组给予红霉素使用,Ⅱ组接受阿奇霉素治疗,观察评估两组的施治效果.结果:与Ⅰ组的药效(96.0%)相比,Ⅱ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上略有提高,达到100%,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相对Ⅰ组在退热、止咳及肺啰音消失上的平均时间均显著缩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小儿肺炎患者施以阿奇霉素用药,疗效较理想,且能够缩短肺炎病程,值得推荐.
作者:华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双心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4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双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1%,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7%,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双心护理,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可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惠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小儿个性化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诊治患儿92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为研究组,采用常规钢针穿刺输液的为比较组,同时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出现手部肿胀等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比较组,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比较组,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正确采用静脉留置针给予患儿输液,减少患儿输液时多次穿刺带来的不良情况,增加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郅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的重症病患应用应急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病患作为本次报告的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的不同措施分为观察组(应急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治疗死亡率与总有效率分为是2%与92%;对照组病患治疗死亡率与总有效率分为是4%与80%.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死亡率更低(<0.05).结论:呼吸内科中重症病患给予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改善病患病情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非常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宗海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血管病患护理的分析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其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方法:将随机抽取法运用到实验中,抽取在我院诊疗的心血管老年病患共162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到2017年10月,将其随机设置为: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参照组.参照组予以传统式护理,实验组病患在护理中兼具传统式护理与优质护理管理,并对其诊治疗效、生活质量和病患满意度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基本的数据显示与对比,两组病人在进行比较的以上各个因素中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性(P<0.05),实验组各项数据均更优.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较之于传统的护理方式更具优越性,有益于提高老年病患诊治疗效、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虞建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预激综合症合并心房纤颤为内科急症,被临床视为致命性心律失常,此类心律失常心室率一般较快,容易演变为心室颤动,甚至猝死,能否及时准确做出诊断,进行紧急有效处理是关键.因此,诊断这类心律失常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尤为重要.
作者:袁荣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给予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泮托拉唑三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泮托唑拉治疗,给予观察组泮托拉唑、甲硝唑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泮托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伟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随着社区服务的广泛开展,舒缓疗护也有医院走进社区,因为社区更能满足临终患者的特殊需要,适合临终患者的特殊情况,容易为患者创造安静、安全、熟悉、温馨的环境,同时为患者亲属提供更方便、宽松的照顾环境,使患者及亲属的各种需求均能大的得到满足.近几年社区临终关怀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护理方面,由传统的护理向创新优质护理,就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身体护理等,使患者在有限的时间能够安详、舒适、无痛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后旅途.针对当前卫生服务领域中存在临终关怀护理相对薄弱的重大问题,需要积极探索社区舒缓疗护发展.
作者:高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案进行护理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例数合计为28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7.4.1日到2017.5.1日,将其依据远程随机原则分2组,14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常规临床方案为主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早期护理干预(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概率指标.结果: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护理后,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仅有0.71%,和对照组发生概率4.43%相比,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案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当中,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概率指标明显降低.
作者:崔文洁;严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高热惊厥的患儿50例,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实施针对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25例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惊厥持续时间和神志恢复时间缩短(p<0.05),体温下降较快(p<0.05),复发较少(p<0.05).结论: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的危险因素,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患儿体温的下降,还缩短了患儿惊厥持续时间和神志恢复的时间、减少了患儿高热惊厥的复发.
作者:周菊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以提高临床对颅内肿瘤的诊治效率.方法:选取90例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特征.结果:颅内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头痛、抽搐、步态不稳等症状,本组患者经诊断后,病理类型主要为星形细胞瘤23例(25.56%),室管膜瘤18例(20.0%),髓母细胞瘤20例(22.22%),生殖细胞肿瘤8例(8.89%),颅咽管瘤10例(11.11%).74例实施肿瘤全切,11例行肿瘤次全切手术,另外5例行大部分切除术,术后并发颅内感染3例,局部积液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2例,1例未苏醒,其他均治愈出院.术后放疗48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2.22%.结论:颅内肿瘤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可将MRI与CT作为首选诊断方法,手术治疗效果较佳,通过术后放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何俊;袁凌;罗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总胆固醇(T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TG、hs-CRP、LDL-C、sOX40L、TC、MMP-9水平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服药不良反应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为每天40mg时,对患者抗炎、降脂效果佳,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作者:赵颖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0例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把这些临床资料进行随机分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而对照组则实施保守治疗的方法.观察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6.7%(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现状,提高患者的愈合能力,同时减少了住院的时间以及医疗费用.
作者:吴潘宣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