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头痛在林区卫生所防治情况的临床研究

张洪涛;李庆琳;刘双岭;孙慧琳

关键词:#
摘要:#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合并肺部 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老年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纳入227例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肺部真菌感染将所选对象分为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应用抗菌药物、营养不良、并发呼吸衰竭、年龄、COPD分级均与COPD急性加重老年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有关,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患者年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蛋白、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急性加重老年患者控制全身糖皮质激素应用、抑制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以及应用种类同时加强营养支持能够使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得到明显抑制.

    作者:李城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013~2015年社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松原市沿江社区2013~2015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对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社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本社区463例新生儿中,乙型肝炎疫苗首诊接种者共458例(98.92%),首针及时接种者450例(97.19%),首针未接种者5例(1.08%);2013年、2014年、2015年首针接种率分别为97.32%、99.31%、99.51%;新生儿于住院分娩的及时接种率为99.12%,未住院分娩的及时接种率为88.89%;在所有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未接种原因中,新生儿疾病占60%,为主要原因,早产低体重与外地出生后转入为次要原因.结论:2013~2015年本社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率较高,但对于接种工作仍不可松懈,各卫生服务中心需加强相关方面的临床工作,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作者:宋娜;周丽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在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效果并作分析.方法:接受局部枸橼酸抗凝的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透析治疗,且无低钙、无枸橼酸酸中毒、无代谢性碱中毒;与透析治疗前比较,透析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而ACT指标、凝血时间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效果显著.

    作者:杨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性与影响因素.方法:分析72例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Pilon骨折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ilon骨折治疗效果;术后出院时间、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时间、Pilon骨折X线显示愈合时间;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lon骨折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其中,观察组1例恢复差的患者为高龄、严重粉碎性骨折且合并腓骨骨折患者;观察组术后出院时间、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时间、Pilon骨折X线显示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发生情况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性高,术后可早期锻炼和出院,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其康复和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情况、患者年龄等有关.

    作者:袁建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糖尿病的食养康复

    糖尿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世界三大顽症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与癌症.糖尿病并不可怕,如不及时正确的干预,是会引眼睛、神经、血管等可怕的并发症发生.正确认识糖尿病,了解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预防、食养及运动等相关知识,并做好预防糖尿病的措施.了解其致病机理,科学地看待糖尿病及其引起的并发症.重视食养对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康复,具有重要积极的现实意义.努力通过食养来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我们健康的危害.

    作者:刘磊;华国君;汪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和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发生率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和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中晚期胃癌患者一共76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7年2月10日至2017年6月15日,将中晚期胃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8例患者-实施参苓白术散加减和化疗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实施化疗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晚期胃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晚期胃癌的总有效率92.11%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实施参苓白术散加减和化疗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有效率.

    作者:陈卓;程祺;唐海波;肖宏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双心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双心护理模式的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8月-2017年7月接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2例纳入到本次研究中,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31例患者接受双心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以及抑郁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方面,研究组要比对照组低出许多,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之中,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成维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

    目的:观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子宫脱垂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效果理想,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尹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以社会学视角探讨运动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而民众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全民运动健康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促进建立民众健康生活方式服务体系,强调全民健康的重要性,通过民众合理化运动,实现全民健康.

    作者:张天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防范对策并实施.方法:选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救治的24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和12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救治的24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和12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防范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1例,占比0.42%,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11例,占比4.58%,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安全性、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制定并实施针对性防范护理,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罗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应用胃超声检查诊断小儿慢性腹痛

    目的:探讨应用胃超声检查诊断小儿慢性腹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接诊小儿腹痛患者300例,排出其他因素的干扰,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儿进行诊断,凸阵探头联合线阵高频探头进行检测,先对患儿脏器进行常规检查,再检查患儿淋巴结、肠管等部位,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肠管扩张等情况,并对患儿肠壁以及血管血流情况进行观察.结果:300例患儿中,腹痛超声诊断阳性267例(89%),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214例(80.15%),肠套叠23例(8.61%),急性阑尾炎16例(6.0%),肠道蛔虫7例(2.62%),腹股沟斜疝7例(2.62%).结论:胃超声检查对小儿慢性腹痛有着非常高的准确率,同时不存在创伤、辐射现象,可反复检查判断治疗效果,为小儿慢性腹痛首先检测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肖玉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期间的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2016年9月为时间节点,此前为对照组,此后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比分析2组治疗中每周出差错率、管理手法认识、沟通协作、处理问题的及时性等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每周出差错率(8件/周)少于对照组(23件/周),管理手法认识、沟通协作、处理问题的及时性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管理可明显提高医院药学管理的工作质量,并减少出错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敬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住院收治肺炎患儿9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46例)和常规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46例),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于常规组[97.83%vs.82.61%,P<0.05].联合组患儿咳嗽、发热、血象、肺部湿啰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小儿肺炎缩短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郑雪莹;张余转;游海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诊科护理实习生规范教学管理

    目的:探讨规范教学管理对急诊科护生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4年7月~2017年3月带教的260余名实习护生规范制订带教计划,采取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加强带教教师带教工作的管理.结果:急诊科护生的急救护理水平得到了加强,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带教教师教学、急救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结论:规范急诊科教学管理可以提高护生临床实习质量.

    作者:姜胜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体质指数与血压相关性调查

    我科在2011年在体检中心开设营养健康咨询门诊,通过询问调查、饮食行为习惯问卷调及实验室检测、医学体检等方式进行营养评估,完成营养咨询、营养健康指导.通过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营养平衡、经常锻炼、保持正常体重,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因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在所服务的约一万多人次中随机抽样1000份问卷调查表进行统计,探索慢性病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相关性,在1000例人群中,体质指数超标率占34%,在体质指数超标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占12%,从中得出结论: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体质指数成正相关.

    作者:李美琼;刘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原发性头痛在林区卫生所防治情况的临床研究

    #

    作者:张洪涛;李庆琳;刘双岭;孙慧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总结并归纳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选取60例已确诊为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行为护理,以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运动评分以及护理有效例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种干预手段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行为护理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行为护理干预在护理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时具有更高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运动能力,可以被推广应用.

    作者:张淑荣;石福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营养代谢的作用探究

    目的:探究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营养代谢的作用.方法:撷取二级医院营养科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2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抽取双色球的分组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营养干预、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糖代谢(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情况、脂代谢(清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情况加以观察.结果:护理前,两组糖代谢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脂代谢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清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护理前,差异性突出,P<0.05.结论:营养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情况,应用安全、可靠,值得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杨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激素诱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目的:分析激素诱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概况.方法:选择洮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激素诱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对患者资料分析,探究治疗方式.结果:对1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有效率为90%.

    作者:周立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盐酸非索菲那定片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盐酸非索菲那定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120mg/d,观察组前4w给予常规剂量,第5w、9w时以递减剂量进行治疗,以小可控制症状的剂量为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UAS评分变化以及服药总量.结果:治疗后两组U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服药总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且P<0.05.结论:采用盐酸非索菲那定片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性较高,且治疗4-8周时药量减少后疗效无显著改变,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赵红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