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赵青艳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 实验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应用,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所有学生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35名)与对照组(35名)。对照组35名学生选取传统教学法,研究组35名学生选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与教学效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35名学生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与教学效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儿科护理学中推广运用。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泌尿系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儿童健康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小儿泌尿系结石就是常见的一种病症。本文主要对小儿泌尿系结石临床试验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临床意义,为避免儿童患有小儿泌尿系结石病症提供科学临床试验依据。方法:根据我院接受的38例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治疗结果和手段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为结石病原因的发现和致病因素的隔绝提供支持。由我院接受的输尿管结石的30案例,分析治疗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方法。结论:通过我院的临床研究和方法的总结和探讨,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小儿泌尿系结石治疗方法,造福儿童健康。

    作者:迟志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析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变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肝功酶学指标变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100例脂肪肝患者和同期100例非脂肪肝人士,将其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比清晨空腹检测的血脂、血糖、肝功酶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脂检测时,实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比对照组要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比对照组低,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6.8±1.6)mmol/L,对照组平均血糖水平是(4.3±0.6)mmol/L。实验组血糖水平要比对照组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实验组的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卜谷氨酰转移酶(r-GT)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体检的时候对患者的血脂、血糖、肝功酶学指标这些进行监测,能够对患者的脂肪肝发病可能性进行评估分析,这样就能够提前的进行预防和治疗,血脂、血糖以及肝功酶学指标可以为临床诊断和预防疾病提供参考,及时的进行预防,接受早期治疗。

    作者:张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究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究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慢性宫颈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慢性宫颈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合格率和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可提高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且满意度更高,更受患者欢迎,可推广应用。

    作者:龙艳红;高艳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ICU创伤患者分级监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ICU创伤患者监护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ICU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监护与MEWS分级监护,观察两组入住ICU时间、并发症与病死率。结果:对照组入住ICU时间为(11.27±8.65)d,观察组入住ICU时间为(8.18±7.40)d;对照组病死率为2.78%,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褥疮、MODS、ARDS并发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取MEWS给予ICU创伤患者分级监护,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CU入住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王庆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60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收集本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这一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就诊序列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平均纳入30例患者。其中一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该组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该组为观察组,后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心绞痛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的对比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缓解患者心绞痛的发生,同时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因此,该方法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当中并大力推广。

    作者:郭晓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试析性激素用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次主要探析性激素用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雌激素,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7%,实验组为8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快速止血率为50%,对照组患者快速止血率为36.7%,实验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激素与雌孕激素用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均能较好地控制出血,未出现消化不良等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高艳楠;龙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细胞参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HbA1c、MCV、RDW、WBC、MPV、PDW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血糖代谢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对于缓解微血管病变具有积极作用,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刘小红;郑艳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试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的80.6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

    作者:任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住院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住院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102例突发性耳聋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测评,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护理、药物治疗、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周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焦虑程度有一定的缓解,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听力尽快恢复。

    作者:沈雁芹;林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营养及运动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探究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营养和运动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方法:调查分析10所医院的589例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调查其健康教育需求,分析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及年龄给健康教育需求产生的影响。结果:饮食治疗是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想要掌握的营养健康教育内容,其中还包括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热量计算方法、营养素餐次与分配、食物选择方法、食物交换份法。运动疗法意义是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想要掌握的运动健康教育内容,其中还包括运动处方、运动疗法注意事项。病人文化程度影响着健康教育需求,学历越高的病人对食物选择方法、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概念、运动疗法注意事项、运动处方内容需求越明显, P<0.05。患病时间短的病人对食物选择方法及运动疗法意义需求更加明显,P<0.05。结论: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时,要先宣教容易理解的项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健康宣教前,护理人员要对病人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包括患病时间和文化程度等,以有效的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宋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论中医文化对外传播及中医药翻译

    中医是中华名族文化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疾病诊断、预防、治疗的过程中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中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心理学、天文学、逻辑性、养生学以及宗教等多元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医药翻译中医药翻译是向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桥梁,是帮助中医文化进行国际传播的基本手段。文章通过分析中医文化在国际进行传播的现状及研究中医药翻译存在的问题,从中医文化传播的视角对中医药翻译工作提出有益的对策。

    作者:叶丽萍;胡双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例剖宫产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

    报告1例剖宫产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点,通过呼吸道护理,早期活动,口腔及皮肤护理,病室环境管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患者肺部炎症有所控制,未发生继发感染,术后第8天病情好转予以出院。

    作者:陈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OPD患者首次联合应用沙丁胺醇吸入剂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首次联合使用沙丁胺醇吸入剂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首次联合使用沙丁胺醇吸入剂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COPD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患者对联合使用沙丁胺醇吸入剂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认同率、依从性及使用合格率。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对联合使用沙丁胺醇吸入剂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认同率、依从性及使用合格率显著提高。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COPD患者对联合使用沙丁胺醇吸入剂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重要性的认识,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陈新;黄世蓉;周美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舱护理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舱护理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30例。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护理的方式,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针对性治疗,并给予高压氧舱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坚定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为80%,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舱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神智恢复清醒,脑部神经功能也逐步恢复正常。高压氧舱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临床护理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作者:俞卫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远程教育在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远程教育越来越受到众多学习者的青睐。尤其是远程医学教育,以其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在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春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6例发生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颈动脉狭窄率为76%~98%,平均90.6%。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为4.9%,术后15 min~1周(平均2.5 h)出现头痛(100%),其中伴发高血压4例(66.7%)和局部神经功能缺损2例(33.3%)。CT提示有颅内出血1例,脑组织水肿5例。经降压、护脑等治疗后4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结论:高灌注综合征是可预测和预防的。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改善预后。

    作者:毛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的临床治疗

    目的:通过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探讨该病的治疗效果和质量方法,整体诊疗效果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选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60例,将这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30例患者60颗牙为实验组,这30例患者有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对照组共30例患者60颗牙作为对照组,这30例患者只应用系统牙周基础治疗。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两组患者数据有着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对,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崔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物理降温治疗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发展

    冰敷疗法早在我国唐代《本草拾遗》中就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冰敷治疗乳痈的疗效。而关于局部冷疗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就有记载。[1]四肢骨折可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水肿。受伤后24~72 h为肿胀高峰期,局部肿胀淤血,压迫周围神经,不但会引起疼痛,且常会出现水泡,出现水泡则为手术禁忌证。[1]胫腓骨骨折是创伤骨科中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胫骨为小腿的负重骨,骨折多发生在中下1/3的细弱部,小腿部软组织薄,缓冲余地小,骨折后易发生危及生命和肢体功能骨筋膜室综合征[2]。冰敷辅助疗法是目前急性骨折后早期消除肿胀行之有效的方法,简单实用,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2]国内已报道了多种自制冰袋的物理降温法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结果;也报道了亚低温治疗仪在颈椎骨折并发高热患者中的应用,或物理降温仪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应用结果。与国内同类研究报道相比较,将物理降温治疗仪应用于胫腓骨骨折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作者:莫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究剖宫产护理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的方法在剖宫产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整体护理提供一定经验,提高临床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两年中进行剖宫产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进行护理上不同程度的照顾,查看护理的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对剖宫产后进行整体护理的观察组的效果远好于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的效果,并在多个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孕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也较高。结论:在对剖宫产护理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要远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使孕妇得到更好的恢复。

    作者:宋桂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2例高龄产妇,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70.49%,对照组自然分娩率27.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程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产妇实行心理护理,自然分娩率较高,且产程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邵战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