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曹锐萍

关键词:乳腺癌, 术后化疗期, 综合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5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已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当中随机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传统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其护理满意度9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乳腺癌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护理满意度高、生活质量评分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比较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在基础护理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

    目的:在于探讨当今医疗条件下,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方法:从培养护理人员人文关怀意识、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着手。结果:护士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均提高,护患关系相对和谐,医疗纠纷逐步减少。结论:通过在临床工作体现人文关怀,可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庞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问答式教育、示范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等三种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健康教育前。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可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改善、巩固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梅小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彩色多普勒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价值

    目的:探讨中孕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彩色多普勒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参数在预测胎儿生长受限(FGR)中的价值。方法:200例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FGR组和正常妊娠组,检测母血清中IGF-1浓度及脐动脉的S/D比值。结果:FGR组IGF-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而脐血流S/D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应用IGF-1及脐动脉S/D比值预测FGR,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98.37%,敏感度80%,特异度97.84%。结论:中孕期联合应用IGF-1、脐动脉S/D比值预测FGR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伟;欧展辉;钟素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降血脂治疗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降血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153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A组87例,B组66例。B组采用常规透析法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降血脂类药物治疗。治疗12个月后,利用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I)。结果:A组治疗后的劲动脉斑块面积、CIMI厚度明显小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劲动脉斑块面积、CIMI厚度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劲动脉斑块面积、CIMI厚度,A组明显小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给予降血脂治疗,具有较显著的治疗效果,可减少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与CIMI厚度,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应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陈燕;胡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ICU眼睑闭合不全患者的两种眼部护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眼部护理方法(单纯涂抹眼膏、无菌聚乙烯薄膜)对于ICU眼睑闭合不全患者眼部并发症预防的有效性;方法:便利抽样82例昏迷患者。按照单双数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眼部护理方法,双数为实验组,使用无菌聚乙烯薄膜(透明敷贴内含无菌纱布衬垫)覆盖双眼,每日观察眼睑闭合情况并做好记录;结果:实施5天后实验组患者角膜上皮脱落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照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菌聚乙烯薄膜较之单纯涂抹眼膏能更好地保持眼睑闭合及创造局部的湿润环境减少角膜上皮脱落,从而降低眼部并发症。

    作者:邓貂西;熊杰;刘伟权;孙维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国内儿科护理人员安全用药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

    综述国内儿科护理人员安全用药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儿科护理人员安全用药的管理策略,为儿科护理安全用药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敏敏;孙大军;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在校护生临终关怀的认知调查

    目的:研究吉林省某大学在校护理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状况,分析其认知度的差异和相关因素,探索适应高校护理临终关怀教育的新方针。方法:对吉林省某大学在校护理本科生采用一般资料评估表、临终关怀知识问卷和临终关怀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较弱,学生对临终关怀知识的了解不够。结论: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临终关怀教育,加强学生的临终关怀知识的了解。

    作者:谢倩倩;柳明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分析基层产科处理胎膜早破临床

    目的:在临床中分析基层产科对患者行以胎膜早破处理所具备的效果。方法:以回顾性调查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50例出现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组,50例无胎膜早破现象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情况,患者顺产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顺产率低于对照组,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及早处理胎膜早破在临床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难产率及剖宫产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张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诊断率37(92.5%)转运成功率40(100%)急救成功率40(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红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在心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进而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7月至2016年07月收治的10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观察组50例,另一组是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出结论。结果:对照组跌倒、管道护理不当和压疮的发生率分别是11.34%、21.65%和23.65%;观察组跌倒、管道护理不当和压疮的发生率分别是6.24%、11.65%和7.44%,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病房中的实践应用,可有效减少患者跌倒、管道护理不当和压疮的发生率,防止因为护理的大意对患者造成伤害,对护理质量有提高的作用。

    作者:田芳;张甜甜;王昕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感冒发热症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感冒发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发热症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研究组治愈28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20例,8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明显由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患儿顺应性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王平永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以双盲对照的方式将2013年3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73例产妇分为干预组(n=36)和常规组(n=37),常规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和要求予以护理,干预组结合产妇自身实际情况和护理服务需求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护理后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和常规组相比,干预组产妇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要低,且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少,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施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和产后出血发生的减少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产妇顺利完成分娩。

    作者:顾培钰;谭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0例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有效率为88.6%,不良反应发生率10%。结论:急诊中使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方便快捷,不良反应较少,在充分了解禁忌证、药物适应证的基础上,可保证用药安全性。

    作者:林斌;罗海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临床护士职业压力相关因素及有效应对措施

    目的:了解护士执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和应对方法。方法:查找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其主要的压力来源,很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调节了护士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周宝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中对风险管理的应用必须从风险的识别、评价以及衡量、处理的四个方面加以论述。西方国家不但对医疗以及护理风险的管理有着极深的理论研究,而且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但是我国的护理管理依然需要加以健全,同时必须对风险管理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更加深刻的研究。

    作者:周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应用标准操作程序做好骨科门诊分诊护士的培训

    目的:探讨骨科门诊分诊护士如何提高分诊效率、准确率方法:应用标准操作程序(SOP),制定并实施以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损伤程度的初步诊断结果为依据的骨科预检分诊的标准问诊流程,对分诊护士进行培训。结果:实施标准问诊流程分诊后骨科预检分诊准确率达到100%,比实施前正确率提高7.75%,两者比较P<0.05;预检分诊的时间缩短了11 s(P<005);结论:SOP能提高骨科预检分诊效率,正确率。

    作者:莫少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临床研究

    目的:就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及治疗措施,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施加护理干预极为重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庞文优;蔡珍飞;潘微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术后给予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对照组术后只给予优甲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57%,显著对照组的80.7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61%、6.02%和1.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5%、15.66%和8.4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波;张建新;李吉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因素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救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X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根据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4组。收集整理4组患者各项身体指标以及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睡前和睡后收缩压及舒张压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上述因素是否为患者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因素。

    作者:谢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运用品管圈降低清洁间歇导尿患者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不规范率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对降低清洁间歇导尿患者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不规范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利用简易统计手法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确定原因,给予相应的措施,降低患者及家属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的不规范率。结果:通过有效实施 QCC,清洁间歇导尿患者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不规范率(27.78%)较活动前(64.2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90, P=0.000)。结论:通过对清洁间歇导尿患者实施饮水计划不规范率QCC管理,可提高患者饮水的依从性,降低不规范执行率,促进或改善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敏;张妙媛;曾立云;王炎;何英;邓永梅;洪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