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胡宏
目的:进一步探讨分析芪扶正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将采用不同化疗方式的患者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化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参芪扶正注射配合化疗,分析和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研究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大于等于1.5×109/L,且研究组的指标优于对比组,差异性较大。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使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得到改善,能利于提升病人的生存的意义。
作者:姜子瑜;刘静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护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劲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发生并发症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类型,并分析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并发症中,血压升高占比35.71%,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占比28.57%,颈部切口血肿占比17.86%。2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应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作者:高变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冠脉介入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冠脉介入患者12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并将冠脉介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平均分数(48.27±1.33)分、抑郁平均分数(50.23±1.1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焦虑平均分数(56.88±1.05)分、抑郁平均分数(56.77±2.34)分(P<0.05)。结论:给予冠脉介入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焦虑平均分数、抑郁平均分数。
作者:张红心;吴平平;乔爱新;马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联合组(60例)和放疗组(60例),联合组使用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放疗组仅使用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联合组和放疗组的近期、远期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比较联合组和放疗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和差异。结果:联合组和放疗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宫颈癌的瘤体都有一定程度的缩小,在近期缓解率方面,放疗组71.67%小于联合组90.00%,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贫血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患者血红蛋白的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三年的随访调查,在生存率方面,联合组高于放疗组,在肿瘤复发转移率方面,联合组低于放疗组;近期并发症主要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肝脏、肾脏病毒等不良反应,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并发症均得到缓解;远期并发症主要有放射性皮炎、膀胱炎以及直肠炎等,联合组出现远期并发症的几率低于放疗组。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使用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的治疗方法提高了患者近远期治疗的疗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提高诊断的效果,对超声诊断思维教学进行基本概述,并对超声诊断思维在超声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实行分析,旨在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应用超声诊断思维。
作者:刘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讨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68例急性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快捷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快捷组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结果:快捷组患者在确诊时间、确诊后治疗时间以及致残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同时快捷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0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2.97%,对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捷急诊流程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就诊和治疗时间,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保障的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提高患者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莫利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中美托咪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于全麻诱导前观察组予以美托咪啶静脉泵注,对照组则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予以静脉泵注。于入室时(T0)、插管时(Tl)、拔管时(T2)、拔管后10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各时刻点分别监测并统计2组患者的HR、MAP。同时,统计2组患者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药剂量。结果:在HR指标值上,观察组T1~T4时刻点与T0比较无明显波动(P>0.05),但对照组T1、T3时刻点较T0明显升高(P<0.05);在MAP指标值上,2组T1、T3时刻点较T0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全身麻醉中应用美托咪啶可有效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降低麻醉药物的用量。
作者:崔燕;朱振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小儿癫痫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难以准确定位等特点。PET/CT是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通过探测病灶对示踪剂异常摄取情况了解癫痫病灶的葡萄糖代谢状态,发作间期癫痫灶葡萄糖代谢表现为低代谢状态,而发作期则表现为高代谢状态。本研究通过169例癫痫患儿在进行脑PET/CT检查过程中护理配合和体会,提出有针对性的患儿处理经验细则,总结出检查前后医护人员对癫痫患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教育及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有效降低患儿和家长紧张、焦虑的情绪,并积极配合检查,达到影像质量优化。
作者:郑丽丽;张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年来,肠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年增长率>4%。奥沙利铂(Oxaliplatin)是一种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铂类有机化合物,是继顺铂、卡铂之后的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目前临床上已广泛用于结、直肠癌及胃癌等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炎即为不良反应中的一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外周导管留置针输入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发生率高,有的患者会出现输注肢体麻痛,我们对经中心静脉输入奥沙利铂致神经毒性反应以及药疗后有无肢体疼痛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给药途径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古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通过对2015年1月~12月期间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7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认真执行医嘱用药,控制血压,同时加强监护,协助完成影像学检查,安全迅速转科等,认为安全有效的急救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提高手术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周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对降低清洁间歇导尿患者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不规范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利用简易统计手法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确定原因,给予相应的措施,降低患者及家属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的不规范率。结果:通过有效实施 QCC,清洁间歇导尿患者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不规范率(27.78%)较活动前(64.2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90, P=0.000)。结论:通过对清洁间歇导尿患者实施饮水计划不规范率QCC管理,可提高患者饮水的依从性,降低不规范执行率,促进或改善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敏;张妙媛;曾立云;王炎;何英;邓永梅;洪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也称立位性低血压,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可以有临床症状或无症状,其病因复杂。且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增高而增高[1]。65岁的老年人约20%在平卧起立时可引起血压下降,75岁以上者则约30%可出现此现象[2]。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1999年3月至今,本院综合内科对发生在该科的31例出现症状的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病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针对其病因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并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郭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12月份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处方,由药师对处方进行正确性和合理性点评,点评结果再反馈给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根据点评中指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结果:全年共抽查门诊处方1438张,门诊处方合理率97.36%,抽查住院医嘱340份,住院医嘱处方合理率97.06%;抽查门诊抗菌药物处方366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97.54%,抽查住院抗菌药物医嘱146份,住院抗菌药物医嘱处方合理率97.26%。结论:通过处方点评,规范了医师处方行为,提高了医师用药水平,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刘晓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新世纪的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模式逐渐过度到社会心理模式,并且健康的内涵出现了明显的改变。疾病治疗同患者心理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这对心理护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转变宣教式心理护理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心理学技能以及知识,从而不断改进心理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黄杰;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通过药物、饮食、心理等干预,减轻含顺铂方案化疗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方法:对60例含顺铂化疗患者采用药物、饮食、环境等一系列干预后。结论: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明显减轻。
作者:徐惠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松节油,是精油的一种,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松节油是通过蒸馏作用或其它方法从松柏科植物的松脂所提取的液体,主要成分是萜烯。松节油能以任意比例与氯仿、乙醚或醋酸混合,但不溶于水。松节油属于高闪点可燃液体,具有挥发性,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刚出厂的松节油为无色、有特异臭味的液体,存储时间过久或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颜色逐渐变黄以及臭味加重。松节油对皮肤刺激,且穿透力很强,能渗入深部组织而呈刺激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并兼有消毒作用。具有抗风湿性关节炎,抗菌,抗流脑病毒,抗支气管炎等作用,用于肌肉痛或关节痛。在临床上多用于去胶布印。
作者:刘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选取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10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排气时间<24h、初乳时间<24h、恶露排尽时间<6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产妇心理状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能促进产妇产后恢复,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可在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中运用。
作者:黄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PBL是在新职工进行培训中所较常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操作技能培训和实践应用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可以引导新职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本文主要通过探讨PBL教学模式的培训效果,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2名医院护理新职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人。对其中的一组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另外一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对实验的结果对比分析,得出PBL教学模式的新护士培训的应用效果更明显。
作者:周宪群;邵云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采用普适性健康量表(SF-36量表)结合慢性肝病生存质量量表(CLDQ量表)对肝硬化住院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比较评价。方法:采用SF-36量表与CLDQ量表对我院感染科住院病人50例肝硬化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运用spss17.0中文版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等处理。结果:肝硬化组在SF-36量表及CLDQ量表的各个维度上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F-36量表与CLDQ量表各维度之间相互的相关性分析是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SF-36量表与CLDQ量表均能反映肝硬化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受损情况,结合两个量表使用既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病症状,又能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评估,在评价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时好同时使用两种量表。
作者:董丽霞;崔德珍;郑丽花;邓胜荣;董巧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痂囊腔菌素A光敏活性及抑菌效果。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为实验菌株,通过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实验测定痂囊腔菌素A抑菌圈直径。结果:痂囊腔菌素A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具有明显的光敏抑制作用,而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无论在光下或在黑暗中皆无抑制作用。结论:痂囊腔菌素A具有光敏生物活性,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光敏抑制作用。
作者:张俭;刘林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