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分析

莫利云

关键词:急诊快捷护理, 急性脑卒中,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讨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68例急性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快捷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快捷组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结果:快捷组患者在确诊时间、确诊后治疗时间以及致残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同时快捷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0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2.97%,对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捷急诊流程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就诊和治疗时间,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保障的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提高患者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1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35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乙组36例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满意人数24例,护理满意率为68.5%,乙组患者满意人数32例,护理满意率为88.9%,乙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能有效提升神经内科护理质量,避免出现不良事件,患者对其满意度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巫素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别采取足内侧穿支游离皮瓣和足内侧穿支带蒂皮瓣的方法对前足区域皮肤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前足皮肤缺损的患者3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采用足内侧穿支游离皮瓣的方式修复患者的前足皮肤缺损,观察组采用足内侧穿支带蒂皮瓣的方法修复患者的前足皮肤缺损,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皮瓣淤血坏死情况及皮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足皮肤缺损患者采取足内侧穿支带蒂皮瓣的方法进行修复,能够提高治愈效果,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可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以双盲对照的方式将2013年3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73例产妇分为干预组(n=36)和常规组(n=37),常规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和要求予以护理,干预组结合产妇自身实际情况和护理服务需求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护理后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和常规组相比,干预组产妇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要低,且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少,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施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和产后出血发生的减少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产妇顺利完成分娩。

    作者:顾培钰;谭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专业化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2.5%,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为P<0.05。结论:将康复训练应用于骨科护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在身体上与心理上的痛苦,并且还可提升患者肌体免疫力,促进各组织功能的恢复,为患者在短的时间内恢复身体健康提供帮助,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侯凯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脑梗出院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后,观察在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脑梗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观察组: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通过对比患者表现出的治疗依从性差异,以突出延续护理的干预价值。结果:在脑梗塞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脑梗出院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出院的脑梗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可以将治疗依从性显著增强,进而将脑梗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显著提高。

    作者:胡兴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采用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状况。方法:是抽取上海市三所综合医院8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测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层次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是护士的轻度心理问题,46.57%;中度心理问题为19.54%;重度心理问题为3.11%,其余护士目前未有心理问题,或者是说心理问题不大。结论:我国的护士心理问题不容乐观,其的社会支持情况和自身面对困难挫折的应对方式会是其中关键的因素,需要鼓励护士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除此之外,对护士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慧萍;聂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0例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有效率为88.6%,不良反应发生率10%。结论:急诊中使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方便快捷,不良反应较少,在充分了解禁忌证、药物适应证的基础上,可保证用药安全性。

    作者:林斌;罗海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谈一例骨肉瘤手术患者的护理

    骨肉瘤好发于长骨的骺端,常见的部位是远端股骨、近端胫骨和肱骨,这些都是青少年生长发育快的部位。扁骨较少累及。现在,80%的肢体骨肉瘤患者接受保肢手术,保肢治疗已成为当今外科治疗的发展主流。对此针对一例骨肉手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得到的护理体会,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胡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入院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出院不良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其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性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682例,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结局不良定义为患者出院时改良的Rankin 评分(MRS)≥3分,结局良好MRS<3分。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浆SOD水平与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结果:结局良好组与结局不良组入院时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三分位数法将入院时SOD 水平分为3组,>200mmol/L,100-200mmol/L,<100mmol/L。3组的结局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8.47%,33.51%,37.40%。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与入院时>200mmol/L组相比,<100mmol/L组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OR 值(95% CI)为1.326(1.018-1.763)。经多因素调整后,同样<100mmol/L组增加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OR 值(95% CI)为1.467(1.019-2.075),并且随着SOD 水平的降低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也在增加(趋势性P<0.05)。结论:入院时血浆SOD 水平降低可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不良发生的风险,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江;赵亮;张晓璇;李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98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进行健康调查表SF-36情况调查。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实验组49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再次进行健康调查表SF-36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调查表SF-36的变化情况。结果:3个月后发现两组患者健康调查表SF-36比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组患者总体得分比治疗前得分提高更为明显。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的躯体疼痛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肌电图在腰骶神经根压迫性损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肌电图对腰骶神经根压迫性损伤有何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2-2016.2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腰骶神经根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A、B两组各44例,A组患者分别行腰椎CT与腰椎MRI等影像学检查,B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实验室检查,检查后行手术明确探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与手术探查的符合率。结果:A组患者行常规影像学检查与手术探查结果出现较大差异;而B组行肌电图检查显示S1神经根损伤、L3~L4神经根损伤、L5~S1神经根损伤与术中结果一致,在L4神经根损伤与L4~ L5神经根损伤出现较小差异,对比两组检查方式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率发现,A组84.09%的符合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93.18%,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可明确显示损害部位与范围,是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对判断腰骶神经根损害程度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作者:张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压疮贴联合抗压凝胶垫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压疮贴联合抗压凝胶垫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主动脉夹层手术病人84例,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受压部位涂金霉素眼膏和使用抗压凝胶垫,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压疮贴,观察两组病人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中使用压疮贴联合抗压凝胶垫能有效预防或缓解手术压疮的发生。

    作者:于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析优甲乐与甲状腺素钠治疗小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优甲乐和甲状腺素钠对小儿甲状腺功能衰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的70例甲状腺功能衰退患儿来进行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35例,研究组接受甲状腺素钠治疗,对照组使用优甲乐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4.3%,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7.1%,两组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患儿的FT3和FT4水平有所提升,TSH水平下降,变化幅度要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研究分析小儿甲状腺功能衰退症状使用甲状腺素钠治疗小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以较短时间让患儿FT3和FT4水平提升,降低FSH水平,安全可靠,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牛庆玲;夏宏伟;罗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术后给予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对照组术后只给予优甲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57%,显著对照组的80.7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61%、6.02%和1.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5%、15.66%和8.4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波;张建新;李吉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糖尿病的科学心理护理

    本文从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老年人糖尿病的状况以及心理特点,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后总结得出,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人糖尿病起了至关重要,在治疗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同时,也要对老年患者的心理进行科学的护理。

    作者:胡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75%酒精在去除胶布印中的作用

    临床工作中,我们常用松节油去除手术切口及输液处的胶布痕迹,但由于我科患者手术切口大,需要涂擦的范围广,且松节油味大,极易引起患者的不适及皮肤过敏。经过近两年我科在这方面的探发现使用75%酒精去除胶布印中的应用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贺云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癫痫患儿行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的护理配合和体会

    小儿癫痫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难以准确定位等特点。PET/CT是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通过探测病灶对示踪剂异常摄取情况了解癫痫病灶的葡萄糖代谢状态,发作间期癫痫灶葡萄糖代谢表现为低代谢状态,而发作期则表现为高代谢状态。本研究通过169例癫痫患儿在进行脑PET/CT检查过程中护理配合和体会,提出有针对性的患儿处理经验细则,总结出检查前后医护人员对癫痫患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教育及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有效降低患儿和家长紧张、焦虑的情绪,并积极配合检查,达到影像质量优化。

    作者:郑丽丽;张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老年创伤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老年创伤骨折术后患者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创伤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下注射 rhGH,观察期为2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如血红蛋白(HGB)、血浆白蛋白(ALB)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测定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和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MNA-SF、HGB和AL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后的 APACHEII 评分及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GH 可提升老年创伤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促进血清白蛋白合成,改善营养状况,从而缩短伤口愈合和住院时间。

    作者:高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细节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对急诊胃出血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诊的90例胃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抢救及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强化细节上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有效率为97.8%,常规组有效率为8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胃出血患者进行抢救时结合细节护理干预,其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促进护患和谐。

    作者:袁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健康信念模式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健康信念模式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实施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实验组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并对比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情感功能以及角色功能、生存质量总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实施以健康信念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龚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