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研究

杨玲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冠心病,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98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进行健康调查表SF-36情况调查。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实验组49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再次进行健康调查表SF-36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调查表SF-36的变化情况。结果:3个月后发现两组患者健康调查表SF-36比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组患者总体得分比治疗前得分提高更为明显。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的躯体疼痛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慢性肾炎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肾炎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观察方式。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的40例慢性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这些患者提供中医护理方式,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的40例患者经过了中医临床护理之后,患者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的身体情况明显改善,临床中护理满意度比较高。结论:慢性肾炎患者临床中接受中医护理的效果好,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健康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黄芳;刘晓君;王冬梅;鞠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谈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对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分析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4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两种不同方式护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验组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可以明显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具备推广价值。

    作者:薛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谈献血不良反应预防为主的重要性

    目的:本文则针对献血者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进行处理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减少及预防献血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望医务工作者相互交流。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献血体检工作,记录和收集献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总结。结果:通过多重手段对献血前及献血后进行预防、干涉,明显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心理辅导和血液的理化认知是献血前必须了解的,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减少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吕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体会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于脑静脉回流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起的一类不常见的闭塞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卒中的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老年人和产褥期妇女。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由于静脉窦血栓发生的部位、范围、阻塞速度、发病年龄、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共同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颅内高压症状、卒中以及脑病症状。头痛是颅内压增高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时是唯一的表现。

    作者:陈宣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02月-2016年02月期间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预防从病因出发,总结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结果:4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恰当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后,均未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适宜的功能锻炼,协助医生进行抗凝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及预防性治疗后可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刘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胃炎患者循证护理方式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胃炎患者循证护理方式的疗效。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急性胃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胃炎患者循证护理方式的疗效较好,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松梅;王爱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谈急性百草枯中毒时院前干预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时院前干预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分析3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资料,分析百草枯中毒时各种院前干预措施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百草枯的服用量、血浆中百草枯浓度、是否进行院前干预措施(催吐、吸附剂)、呕吐时间、呕吐次数及是否配合治疗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干预措施(催吐或吸附剂)对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忠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钠血症对神经重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钠血症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其对住院患者病死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在临床上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180例,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记录这180例神经重症患者中高钠血症的发生情况,并整理分析出神经重症并发高钠血症患者临床表现。结果:选取的这180例神经重症患者中后死亡的有32例,存活的有148例,其中死亡的32例患者中高钠血症的患者占了18例,存活的患者中占了17例,两者相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存活的148例患者中非高钠血症的患者比高钠血症的患者住院时间长,数据分析显示随着血钠浓度的升高,患者的死亡率增加,高钠血症是神经重症患者死亡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高钠血症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且在神经重症死亡患者中,高钠血症是其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贾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开放性植骨术或骨搬移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开放性植骨术或骨搬移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4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开放性植骨术/骨搬移术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后外固定架针道感染1例,实行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得以控制。所有患者均获回访,平均随访时间(14.2±0.6)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6.5±3.4) w;手术后90d,2例患者感染复发,中途放弃治疗,其余22例患者随访过程没有发生感染复发症状。结论: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采取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开放性植骨术/骨搬移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杨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肾细胞癌常见亚型的CT分析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enal cel carcinoma,RCC)主要亚型的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从而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份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皮髓质交界期、实质期及MPR重建扫描。将皮髓质交界期强化程度与肾皮质相仿定义为明显强化,明显低于肾皮质定义为轻度强化,介于两者之间为中等度强化。结果:透明细胞癌(clear cel RCC)23例,平扫时囊变5例,出血6例,钙化5例,增强后明显强化呈快进快出表现13例,轻度强化3例;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CC)3例,平扫时钙化1例,增强后均呈中度不均匀强化;乳头状细胞癌(papilary RCC)4例,平扫时病灶内均有坏死,增强后呈轻度强化。透明细胞癌皮髓质交界期强化程度明显强于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癌,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癌呈轻中度延迟强化,透明细胞癌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多见,乳头状肾癌容易坏死。结论:肾癌不同亚型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病灶的特征及强化方式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作者:许爱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到2016年3月期间在我社区中心门诊进行血糖监测和治疗的8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瑞格列奈治疗,对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3/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6%(11/43),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周敏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抽选了8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患者入院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两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作为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别为(83.5±12.1)分、(71.9±15.4)分,两组患者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9%、59.5%,两组患者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宋应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三种方法预防透析器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三种方法预防透析器反应的效果,采用好的预处理透析器的方法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器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血液透析质量。方法:把30例曾发生透析器反应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分为三组:A 组采用上机前将地塞米松针10mg循环管路及透析器20min,B组采用将患者下机后的残余血水灌入新透析器内浸泡20min,消毒灭菌后备下次透析使用,C组采用新透析器复用法,用复用机灌注3.5%的伦拿灵消毒灭菌,密闭保存11 h以上备用.结果:对发生首次使用综合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下机后的残余血水灌入新透析器内浸泡的方法,可更加有效预防透析器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陈小梅;唐升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臭氧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体会

    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是一组女性外阴和粘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性的常见病变,是以外阴瘙痒、皮肤粘膜色素减退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包括鳞状上皮增生(SHV)、硬化性苔藓(LSV)和外阴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LSCSH)三种病理类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以外阴瘙痒和鳞状上皮增生为主;硬化性苔藓则以外阴及肛门皮肤萎缩变薄变白,弹性减退致阴道口狭窄,性交困难为特征。组织学变化均发生在真皮层,以毛细血管痉挛闭塞致局部微循环或真皮浅层微小血管减少血氧供不足,使表皮发生不同程度病变;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为鳞状上皮增生,硬化性苔癣两种病变同时存在,程度不一。它是一种病程长,病情顽固的妇科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其病因未明,无特效治疗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月对我院妇科门诊诊治62例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应用臭氧水冲洗外阴、阴道臭氧雾化外阴、阴道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树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人高血压药物的使用

    由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逐渐的加剧,其中慢性的非传染性的疾病已经占据了疾病谱和死因谱的第一位置,所以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性的问题。通过研究老年人的功能健康的状况、以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以及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与控制的实际情况,这样做能够维护并且增强老年人对日常问题实际解决能力,这么做来维护老年人生活的独立性,同时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老年人高血压用药部分作出讨论。

    作者:唐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管理和体会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患者有效护理管理方法,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社区多重耐药感染患者8例,采取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抗菌素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等管理方法。结果:8例社区多重耐药患者康复出院,无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对社区多重耐药患者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手卫生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以及医务人员的培训,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

    作者:袁先蓉;刘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脾肾阳虚便秘汤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利用脾肾阳虚模型对脾肾阳虚便秘验方的疗效进行验证,为新药的开发打下基础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泻下药合并饥饱失常法致脾虚和糖皮质激素致肾阳虚两种造模方法结合建立大鼠脾肾阳虚模型,通过检测该验方对造模前后、给药前后大鼠体重增长值、粪便的重量及含水量、血清木糖值以及肠道推进率的影响,从而考察该验方对于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有效性。结果:与造模后相比较,给药后,脾肾阳虚便秘方的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粪便含水量明显提高;治疗后大鼠的血清 D-木糖的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进行给药治疗的各组大鼠的肠道推进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脾虚阳虚便秘汤可软化粪便,有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作用。

    作者:蔡睿婧;肖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在心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进而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7月至2016年07月收治的10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观察组50例,另一组是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出结论。结果:对照组跌倒、管道护理不当和压疮的发生率分别是11.34%、21.65%和23.65%;观察组跌倒、管道护理不当和压疮的发生率分别是6.24%、11.65%和7.44%,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病房中的实践应用,可有效减少患者跌倒、管道护理不当和压疮的发生率,防止因为护理的大意对患者造成伤害,对护理质量有提高的作用。

    作者:田芳;张甜甜;王昕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及传统手术治疗重度痔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及传统手术医治的76例重度痔患者治疗后相关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76例重度痔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两组,包括行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对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改良手术组的总有效率(92.1%35/38)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81.6%31/38),且改良手术治疗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及患者住院恢复时间较传统手术组患者短,差异显著(P<0.05);传统手术术后引起患者术后复发、肛门狭窄和出血的概率均显著高于改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痔的患者,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建议优先选择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进行医治,可以加快患者康复进程,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较低,预后理想。

    作者:王素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预防感冒新招

    某某患者的暗藏皮肤因间歇发疹多年,久治不能断根。其自猜疑缺光照所致,曾分别试用过几种光源光浴,观察疗效。由此发现电弧光浴效果对预防感冒有很强的免疫作用。这方法任意保健者可随时在寝室自行光浴,手持射光器向自身皮表射光。操作简便,随意体姿,可方便行动能力薄弱的人不需出户外光浴;若冬天寒冷,又可在床被褥内进行。不但不受等待适度阳光所限,而且比阳光浴效果好得多。该患者经六年实验证明从开始使用渐有收效,此后感冒病发率几乎降至零。由于强光容易被人体皮肤吸收,所以浓厚的光化作用后能使免疫力卓越增强。

    作者:龙荫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