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体会

陈宣轩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患者, 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颅内压增高, 脑卒中, 症状, 发病年龄, 颅内高压, 静脉回流, 老年人, 产褥期, 闭塞性, 阻塞, 血流, 头痛, 脑病, 妇女, 堵塞, 病因
摘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于脑静脉回流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起的一类不常见的闭塞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卒中的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老年人和产褥期妇女。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由于静脉窦血栓发生的部位、范围、阻塞速度、发病年龄、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共同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颅内高压症状、卒中以及脑病症状。头痛是颅内压增高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时是唯一的表现。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脱敏方法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对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采取脱敏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确诊为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病人当做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予以脱敏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脱敏治疗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比较差异存在对比性(x2=4.497,P<0.05)。结论:对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盛小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睡眠时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腰痛症状缓解的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随访对比不同睡眠时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腰痛症状缓解的作用,研究睡眠时间长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缓解是否有利。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到中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治疗方案一致的症状类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随访疗效与睡眠时间,按平均每日睡眠时间长短分为两组,甲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9小时者,乙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9小时者,分析两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乙组疗效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但要绝对卧床休息还要增加睡眠时间,这样有利于症状的缓解及康复。

    作者:何诚成;张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门诊输液室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目的:研究门诊输液室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收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门诊科收录的200例输液患者资料,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法讨论,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于15d后回访调查,对2组患者的满意率、投诉率等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护理方式结果的差异性(P<0.05)。结果:本次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输液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现代护理的新模式,将其用于输液室护理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卢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8例ICU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RRT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就28例ICU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RRT治疗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ICU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2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RRT治疗,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和生化指标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出院时,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本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其中,满意21例(75.00%),较满意7例(25.00%),不满意0例(0%)。结论: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ICU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RRT治疗是极为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敏;陈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临床疗效,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确诊的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均分,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与联合组,各纳入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血管疾病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西药组给予劳拉西泮治疗,中药组给予安神定志丸治疗,联合组给予安神定志丸+劳拉西泮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观察3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中药组64.1%及西药组69.2%(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1)。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药与中药治疗更加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亚珍;肖春霞;陈俊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糖尿病的科学心理护理

    本文从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老年人糖尿病的状况以及心理特点,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后总结得出,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人糖尿病起了至关重要,在治疗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同时,也要对老年患者的心理进行科学的护理。

    作者:胡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部位感染及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

    目的:进一步对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对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以及不良情绪改善方面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两年(2015.7-2016.7)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44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比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时间段内行常规手术护理措施的常规组同2015年8月-2016年7月行优质护理的干预组二者对手术患者感染情况以及不良情绪影响情况的差异。结果:较之未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行优质护理的干预组仅12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感染率仅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4(30/220),二者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情绪评分方面,干预组同样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在手术室中对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而且能够大大提升患者情绪评分,应予重视推广。

    作者:孟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就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实践与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健康管理中心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所收治的20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加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管理中心施加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极为重要,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伟珍;叶方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人本原理”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制度化”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现代管理是以人为核心,医院在要求护理人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同时,也应重视护理人员自身的情绪及需求,现代护理管理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人本原理”,在管理中把人看作主要的管理对象和重要的资源,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大限度实现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将人本原理运用于护理管理中,可大限度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大潜能,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康冰瑶;杨云;刘艳;李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测及护理

    目的:探讨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测及护理,确保此类患儿的护理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收住我院119例3岁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术患儿围术期进行严密的呼吸系统功能监测及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结果:119例患儿中,2例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余患儿术后治愈出院。结论:加强低体重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春燕;陈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发生术后ICU谵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微老年ICU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症状的原因,以此总结护理措施,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ICU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患者病历以分析其出现谵妄症状的原因。结果: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手术应激、年纪较大、疼痛刺激、低氧血症、药物刺激、术后感染等。结论:诱发老年 ICU 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需要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工作,以避免出现不良情况。

    作者: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开展优质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骨科患者中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骨折患者,采取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分别对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法和常规护理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优质护理实施后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对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李蓉;余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管理和体会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患者有效护理管理方法,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社区多重耐药感染患者8例,采取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抗菌素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等管理方法。结果:8例社区多重耐药患者康复出院,无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对社区多重耐药患者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手卫生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以及医务人员的培训,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

    作者:袁先蓉;刘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氨磺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为主的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副反应。方法:将符合60例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氨磺必利组与合用舒必利组,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 ),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 PANSS )和副反应量表( TESS )等评定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药的抗精神病疗效基本相似。两药在治疗思维障碍、情感淡漠、焦虑抑郁及活力缺乏方面均有明显减分作用,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研究组在思维贫乏和兴趣缺乏因子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特别是对阴性症状的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余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乳腺癌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89例乳腺癌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进行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护理对策。结果:经过对乳腺癌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治疗。结论:精心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有效地帮助她们战胜疾病,提高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群爱;林伟娟;钟美浓;罗倩;潘静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液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作者:高晓燕;任成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门诊换药室换药护理工作注意事项

    门诊换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伤口换药是外科医护工作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换药工作是否到位,对患者伤口的愈合快慢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田淑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人防御素1研究进展

    防御素(defensins)为参与机体初防御活动的小分子肽,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内源性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能有效地杀灭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对肿瘤细胞也有细胞毒作用,在粘膜上皮广泛表达,是粘膜防御系统的重要介质,还可作为趋化因子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人体防御素主要以α-防御素、β-防御素两种为主,目前已经识别和分离出6种α-防御素和6种β-防御素。研究表明,hβD1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在体外hβD1在毫摩尔浓度下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分枝杆菌及有包膜病毒均具有杀灭作用[1],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人β-防御素1独特之处在于,其在各种上皮组织中固有表达,受到感染和或微生物刺激后可以出现平衡调节,而被认为具有独特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作者:孙娇;朱佩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对家长实施护理干预在儿童脑瘫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2016年7月120例脑瘫患儿,实验组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制定家庭康复计划,4个月后评定护理目标实现程度,对照组采取康复师一对一常规治疗,每天训练2h。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实验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指导康复训练和治疗,帮助脑瘫儿童改变异常姿势,矫正不良行为,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陈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晚期宫颈癌120例患者经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联合组(60例)和放疗组(60例),联合组使用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放疗组仅使用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联合组和放疗组的近期、远期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比较联合组和放疗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和差异。结果:联合组和放疗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宫颈癌的瘤体都有一定程度的缩小,在近期缓解率方面,放疗组71.67%小于联合组90.00%,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贫血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患者血红蛋白的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三年的随访调查,在生存率方面,联合组高于放疗组,在肿瘤复发转移率方面,联合组低于放疗组;近期并发症主要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肝脏、肾脏病毒等不良反应,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并发症均得到缓解;远期并发症主要有放射性皮炎、膀胱炎以及直肠炎等,联合组出现远期并发症的几率低于放疗组。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使用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的治疗方法提高了患者近远期治疗的疗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