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临床研究

王亚珍;肖春霞;陈俊逾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焦虑症, 中西医, 联合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临床疗效,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确诊的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均分,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与联合组,各纳入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血管疾病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西药组给予劳拉西泮治疗,中药组给予安神定志丸治疗,联合组给予安神定志丸+劳拉西泮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观察3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中药组64.1%及西药组69.2%(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1)。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药与中药治疗更加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制剂糖宁通络胶囊鉴别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医院制剂糖宁通络胶囊的鉴别方法。方法:对科夭罗曲、车前草、山银花的薄层色谱鉴别,考察不同展开介质、不同点样量、不同厂家薄层板、不同温度、不同湿度对方法的影响。结果:科夭罗曲的鉴别方法是以木犀草苷对照品为对照,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7∶3∶1∶1.2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车前草的鉴别方法是以大车前苷对照品为对照,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7∶3∶1∶1.2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山银花的鉴别方法是以异绿原酸A对照品为对照,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7∶3∶1∶1.2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结论:建立了医院制剂糖宁通络胶囊的鉴别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方便可行、阴性对照无干扰,将其用于糖宁通络胶囊的质量检测方法中,可有效控制药品质量,从而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以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潘玉杰;夏文;孙晓军;蒋坤;李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问答式教育、示范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等三种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健康教育前。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可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改善、巩固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梅小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健康信念模式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健康信念模式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实施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实验组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并对比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情感功能以及角色功能、生存质量总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实施以健康信念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龚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上海市吴淞地区过敏原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来院检查者中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筛选出上海市吴淞地区主要过敏原种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欧蒙过敏原检测系统对400例健康体检者和38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异性IgE水平进行检测,并用罗氏检测系统对总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总IgE阳性率,400例健康体检者为58例(14.5%),38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为352例(91.4%)。在38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20种过敏原中尘螨的阳性率高为199例,占51.69%,其次为海鱼组37例(9.61%),第三为狗上皮22例(5.71%),此外猫毛21例(5.45%)、蟹20例(5.19%)、虾17例(4.42%)、蟑螂14例(3.64%)、树组合12例(3.12%)及霉菌组9例(2.34%)也占了相当重要的比例。结论:吴淞地区过敏性疾病主要的过敏原为尘螨,其次为海鱼组,狗毛,猫毛,蟹,虾等,及时检测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水平,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过敏状态,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刘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耳鼻喉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和分析有关医院感染因素。结果: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率为4.18%;呼吸道系统疾病占36.67%、泌尿道系统疾病占30.00%、消化道系统疾病占23.33%、其他系统疾病等占10%。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是感染并发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结论:控制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术室医护人员应严格按时间、程序洗手以及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

    作者:张俊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于回顾性分析,提高急诊护士分诊准确率

    目的:为提高急诊护士分诊准确率和鉴别能力,回顾性分析误诊、漏诊及特殊病例,以提高分诊水平和护士的业务能力,减少误诊、漏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急诊科误诊、漏诊以及不典型隐匿性重症相关病例,分析原因,查阅病例和文献,进行总结,并开展相关疾病知识的学习和相关考核。结果:急诊护士分诊准确率从94.3%升至99.5%,高风险病种的误诊漏诊率下降;2015年护士考核成绩优秀的优秀人次明显高于2014年。结论:回顾性分析误诊漏诊及特殊病例,有利于提高急诊护士分诊准确率,提升护士的分诊鉴别能力。

    作者:商薇薇;黄素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谈一例骨肉瘤手术患者的护理

    骨肉瘤好发于长骨的骺端,常见的部位是远端股骨、近端胫骨和肱骨,这些都是青少年生长发育快的部位。扁骨较少累及。现在,80%的肢体骨肉瘤患者接受保肢手术,保肢治疗已成为当今外科治疗的发展主流。对此针对一例骨肉手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得到的护理体会,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胡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8例ICU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RRT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就28例ICU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RRT治疗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ICU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2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RRT治疗,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和生化指标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出院时,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本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其中,满意21例(75.00%),较满意7例(25.00%),不满意0例(0%)。结论: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ICU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RRT治疗是极为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敏;陈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56例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法,预防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5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2例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痊愈;3例行患(单)侧肾切除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闭合性肾损伤患者受伤突然,病情变化快,护士做好严密的病情观察、提供舒适护理、个性化健康教育等护理,对疾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何勤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睡眠质量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的睡眠质量情况,观察组产妇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的每个阶段对产妇实施综合护理,能够降低产妇术后出血情况,提高产妇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春玲;周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9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受试者均进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各项指标含量远远高于健康者(P<0.05),并且重型胰腺炎患者高于轻型患者(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均远远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其准确性。

    作者:刘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谈急性百草枯中毒时院前干预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时院前干预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分析3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资料,分析百草枯中毒时各种院前干预措施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百草枯的服用量、血浆中百草枯浓度、是否进行院前干预措施(催吐、吸附剂)、呕吐时间、呕吐次数及是否配合治疗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干预措施(催吐或吸附剂)对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忠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老年妇女妇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对宫颈癌病患的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为日后宫颈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曾收治的34例宫颈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4例非宫颈癌女性病患,调查两组患者的经期、避孕等情况,以Logistic 分析确定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结果:经研究分析发现,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主要为:人工流产的次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首次性交年龄以及宫颈炎。结论:对宫颈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宫颈癌疾病,从而有效的进行对宫颈癌的临床预防和治疗,在体检中加强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omavirus (HPV))的检测,并对青春期少女进行定期的性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有效避免及减少宫颈癌在临床的发病率。

    作者:袁雪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癫痫患儿行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的护理配合和体会

    小儿癫痫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难以准确定位等特点。PET/CT是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通过探测病灶对示踪剂异常摄取情况了解癫痫病灶的葡萄糖代谢状态,发作间期癫痫灶葡萄糖代谢表现为低代谢状态,而发作期则表现为高代谢状态。本研究通过169例癫痫患儿在进行脑PET/CT检查过程中护理配合和体会,提出有针对性的患儿处理经验细则,总结出检查前后医护人员对癫痫患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教育及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有效降低患儿和家长紧张、焦虑的情绪,并积极配合检查,达到影像质量优化。

    作者:郑丽丽;张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在改善妊娠高血压母婴结局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在临床中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行以优质护理所具备的母婴结局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行以优质护理方法,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母婴结局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袁燕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内科老年住院病人体位性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也称立位性低血压,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可以有临床症状或无症状,其病因复杂。且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增高而增高[1]。65岁的老年人约20%在平卧起立时可引起血压下降,75岁以上者则约30%可出现此现象[2]。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1999年3月至今,本院综合内科对发生在该科的31例出现症状的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病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针对其病因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并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郭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系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治疗的手外伤致指关节僵硬患者中,抽取100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康复治疗分作甲组与乙组,每组各50例。甲组实施常规的康复治疗,乙组应用系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康复治疗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甲组的80.0%,两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化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手外伤后指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帮助患者恢复手部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孙龚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毛囊闭锁三联征患者的手术配合

    毛囊闭锁三联征是指同一患者身上存在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和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三种独立疾病。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还可能与性激素水平失衡、胚胎发育不良、细菌感染有关,临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细菌(主要为痤疮丙酸菌杆菌)感染及免疫异常是主要发病原因。其特点是好发部位特殊,感染严重,窦道创面反复出现。具有慢性、易复发感染、深层毛囊破坏‘脓肿形成、多次切开引流症状无改善、广泛形成溃疡及瘢痕等特征。本病易慢性迁延,反复发作。给患者生理上、心理及经济上带来很严重的负担。

    作者:姜翠玲;陈晓阳;张丽;闫海娜;白晓东;王佳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现代教学技术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现代教学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现代教学技术在药理学教学上也存在诸多不足,要根据药理学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综合使用多种技术。

    作者:倪再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全球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口数达550万,伤残人口数达4400万[1]。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1倍,已经上升为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第1位。便秘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国外调查显示脑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尤其在1周内多见,其临床症状常以病人排便时间间隔较长、大便干燥、排出困难为主。由于粪便在肠腔内停滞过久,水分被吸收,导致便秘。肠内细菌分解发酵和腐败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导致头痛、头晕、食欲不振。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加重病情,甚至排便用力腹压升高,导致颅内压升高,致原有症状加重,诱发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诱发再次出血,危及生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高度重视对脑卒中病人便秘的预防和护理。我院对43例脑卒中病人便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宣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