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变红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是鼻腔深部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总结本科以该方法治疗的43例鼻出血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贺学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8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实验组患者予以瑞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在T0点时,对照组MAP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实验组,而HR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实验组。另外,在T1时,对照组MAP、HR变化情况较明显;T5时,对照组MAP值比较实验组更加稳定。并且,实验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瑞芬太尼用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官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腹部疾病状况,分析腹部超声在精神疾病临床上应用的意义,以便对治疗中出现的腹部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方法:对我院818例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常规腹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8例精神病患者腹部检查异常声像图289例,检出率35.3%,脂肪肝检出率高,男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胆囊炎及胆囊结石位居第二。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对发现或落实精神病人的部分疾病和特殊情况有一定价值。
作者:罗颖;邱代菁;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在于探讨当今医疗条件下,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方法:从培养护理人员人文关怀意识、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着手。结果:护士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均提高,护患关系相对和谐,医疗纠纷逐步减少。结论:通过在临床工作体现人文关怀,可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庞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问答式教育、示范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等三种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健康教育前。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可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改善、巩固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梅小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预防压疮护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采用集束化护理的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为11.90%,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26.83%,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患者压疮预防护理,采用集束化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的,并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压疮症状,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作者:李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诊断率37(92.5%)转运成功率40(100%)急救成功率40(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红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门诊输液室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收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门诊科收录的200例输液患者资料,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法讨论,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于15d后回访调查,对2组患者的满意率、投诉率等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护理方式结果的差异性(P<0.05)。结果:本次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输液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现代护理的新模式,将其用于输液室护理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卢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讨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68例急性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快捷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快捷组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结果:快捷组患者在确诊时间、确诊后治疗时间以及致残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同时快捷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0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2.97%,对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捷急诊流程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就诊和治疗时间,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保障的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提高患者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莫利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慢性胃溃疡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红玲;张福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选取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10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排气时间<24h、初乳时间<24h、恶露排尽时间<6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产妇心理状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能促进产妇产后恢复,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可在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中运用。
作者:黄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本文则针对献血者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进行处理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减少及预防献血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望医务工作者相互交流。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献血体检工作,记录和收集献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总结。结果:通过多重手段对献血前及献血后进行预防、干涉,明显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心理辅导和血液的理化认知是献血前必须了解的,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减少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吕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防御素(defensins)为参与机体初防御活动的小分子肽,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内源性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能有效地杀灭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对肿瘤细胞也有细胞毒作用,在粘膜上皮广泛表达,是粘膜防御系统的重要介质,还可作为趋化因子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人体防御素主要以α-防御素、β-防御素两种为主,目前已经识别和分离出6种α-防御素和6种β-防御素。研究表明,hβD1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在体外hβD1在毫摩尔浓度下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分枝杆菌及有包膜病毒均具有杀灭作用[1],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人β-防御素1独特之处在于,其在各种上皮组织中固有表达,受到感染和或微生物刺激后可以出现平衡调节,而被认为具有独特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作者:孙娇;朱佩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伴发外伤的动脉瘤破裂引起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近6年来收治的伴有外的动脉瘤破裂引起急性硬膜下血肿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1例植物生存,1例中残,3例痊愈。结论:动脉瘤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少见,若伴发外伤,更易掩盖病情,导致误诊误治,对该病有充分认识,快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杨明;隋建美;王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其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性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682例,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结局不良定义为患者出院时改良的Rankin 评分(MRS)≥3分,结局良好MRS<3分。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浆SOD水平与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结果:结局良好组与结局不良组入院时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三分位数法将入院时SOD 水平分为3组,>200mmol/L,100-200mmol/L,<100mmol/L。3组的结局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8.47%,33.51%,37.40%。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与入院时>200mmol/L组相比,<100mmol/L组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OR 值(95% CI)为1.326(1.018-1.763)。经多因素调整后,同样<100mmol/L组增加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OR 值(95% CI)为1.467(1.019-2.075),并且随着SOD 水平的降低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也在增加(趋势性P<0.05)。结论:入院时血浆SOD 水平降低可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不良发生的风险,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江;赵亮;张晓璇;李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糖尿病诊断采用生物化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清三酰甘油等指标完成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平均两小时糖耐受测试值以及血清三酰甘油大小分别是(8.68±5.22) mmol/l、(12.37±6.01)mmol/l、(2.18±0.82)mmol/l,三项指标大小全部高于正常组的标准值大小,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化学检验在糖尿病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上述多项指标检测工作,可以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管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脊柱外科术中合理安置体位对机体的影响,探究压疮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9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标准体位安置同时予以保护措施,对照组予以传统体位安置,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压疮,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2.2%。对照组45例患者中,发生压疮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11.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科术中合理安置体位能够减少压疮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1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35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乙组36例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满意人数24例,护理满意率为68.5%,乙组患者满意人数32例,护理满意率为88.9%,乙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能有效提升神经内科护理质量,避免出现不良事件,患者对其满意度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巫素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洗胃与气管插管时机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9例,对照组19例,分别接受早期洗胃气管插管和呼吸即将停止时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无效死亡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43.3±46.7h,ICU住院时间6.1±1.1d,住院时间10.3±3.9d,死亡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253.3±69.6h,ICU住院时间13.7±2.3d,住院时间18.3±4.8d,死亡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洗胃、气管插管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呼吸衰竭,从而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茂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术后给予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对照组术后只给予优甲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57%,显著对照组的80.7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61%、6.02%和1.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5%、15.66%和8.4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波;张建新;李吉洲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