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古方
目的:研究护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劲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发生并发症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类型,并分析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并发症中,血压升高占比35.71%,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占比28.57%,颈部切口血肿占比17.86%。2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应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作者:高变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0.2%甲硝唑注射液倒硬膜治疗颜面部接触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颜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采用信封法“双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皮肤病血毒丸,同时采用0.2%甲硝唑注射液倒硬膜治疗颜面部接触性皮炎后,对照组50例,口服皮肤病血毒丸,2组疗程均为1个月。以颜面部的红斑、丘疹及面部瘙痒程度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7%及71.4%,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0.2%甲硝唑注射液倒硬膜治疗颜面部颜面部接触性皮炎,具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兰秋;刘兰;吴波;雷雯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松节油,是精油的一种,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松节油是通过蒸馏作用或其它方法从松柏科植物的松脂所提取的液体,主要成分是萜烯。松节油能以任意比例与氯仿、乙醚或醋酸混合,但不溶于水。松节油属于高闪点可燃液体,具有挥发性,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刚出厂的松节油为无色、有特异臭味的液体,存储时间过久或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颜色逐渐变黄以及臭味加重。松节油对皮肤刺激,且穿透力很强,能渗入深部组织而呈刺激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并兼有消毒作用。具有抗风湿性关节炎,抗菌,抗流脑病毒,抗支气管炎等作用,用于肌肉痛或关节痛。在临床上多用于去胶布印。
作者:刘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别采取足内侧穿支游离皮瓣和足内侧穿支带蒂皮瓣的方法对前足区域皮肤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前足皮肤缺损的患者3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采用足内侧穿支游离皮瓣的方式修复患者的前足皮肤缺损,观察组采用足内侧穿支带蒂皮瓣的方法修复患者的前足皮肤缺损,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皮瓣淤血坏死情况及皮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足皮肤缺损患者采取足内侧穿支带蒂皮瓣的方法进行修复,能够提高治愈效果,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可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难产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难产患者共78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使用预见性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P均<0.05。结论:在难产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剖宫产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峰;陈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在院前急救中对眩晕患者行平衡针疗法,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46例院前急救眩晕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3例。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行常规西医疗法,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行平衡针针刺疗法,将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眩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行平衡针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楼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采用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状况。方法:是抽取上海市三所综合医院8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测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层次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是护士的轻度心理问题,46.57%;中度心理问题为19.54%;重度心理问题为3.11%,其余护士目前未有心理问题,或者是说心理问题不大。结论:我国的护士心理问题不容乐观,其的社会支持情况和自身面对困难挫折的应对方式会是其中关键的因素,需要鼓励护士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除此之外,对护士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慧萍;聂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慢性支气管炎入院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预后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利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罗本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子宫切口妊娠由于孕囊着床于前次剖腹产疤痕处,再加上该处肌层菲薄,结缔组织及血管增生,一经确诊须立即终止妊娠,以防出现破裂、穿孔以及阴道出血等严重后果[1]。
作者:王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骨科门诊分诊护士如何提高分诊效率、准确率方法:应用标准操作程序(SOP),制定并实施以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损伤程度的初步诊断结果为依据的骨科预检分诊的标准问诊流程,对分诊护士进行培训。结果:实施标准问诊流程分诊后骨科预检分诊准确率达到100%,比实施前正确率提高7.75%,两者比较P<0.05;预检分诊的时间缩短了11 s(P<005);结论:SOP能提高骨科预检分诊效率,正确率。
作者:莫少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马关县农村麻风病的发现方式和流行因素,从而可以根据结果更好地制定消除麻风病的防治措施。方法:统计理念麻风病的发病率、患病率,统计根据不同方式发现的麻风病患者的病情、费用。结果:马关县麻风病的疫情主要分布在12个乡镇,其中都龙、夹寒箐、马白、大栗树四个乡镇居多。其余乡镇呈散在分布。发病的职业主要是农民,占83.19%;主要的传染源是家人或者邻里朋友,占46.22%,在五种发现方法中,疫源地接触者检查早期发现患者的比例高,但是费用低。结论:马关县麻风病的疫情经过一定的治疗得到了控制,但仍旧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因此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增加麻风病的防疫投入,以控制疫情。
作者:郭洪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采用普适性健康量表(SF-36量表)结合慢性肝病生存质量量表(CLDQ量表)对肝硬化住院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比较评价。方法:采用SF-36量表与CLDQ量表对我院感染科住院病人50例肝硬化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运用spss17.0中文版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等处理。结果:肝硬化组在SF-36量表及CLDQ量表的各个维度上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F-36量表与CLDQ量表各维度之间相互的相关性分析是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SF-36量表与CLDQ量表均能反映肝硬化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受损情况,结合两个量表使用既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病症状,又能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评估,在评价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时好同时使用两种量表。
作者:董丽霞;崔德珍;郑丽花;邓胜荣;董巧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咳嗽病名早见于《内经》,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主要证候之一。外感咳嗽临床分风寒犯肺、风热犯肺、风燥犯肺三型,准确辨证论治疗效显著,经济实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倪红;李晓艳;宋蓉丽;杨秀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果酸联合粉刺挤压后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15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皮损处均给予果酸治疗治疗,果酸治疗后第7天行粉刺挤压,外用胶原贴敷料;对照组70例,只行果酸治疗,同时外用胶原贴敷料;2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5%和4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果酸联合胶原蛋白敷料粉刺挤压术治疗寻常性痤疮能显著提高疗效,使用安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萍;吴波;刘兰;雷雯霓;方健蓉;钟家鸿;张琴;罗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并将其按照门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维酶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结果:与对照组73.68%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4.74%的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中医治疗方案,疗效明显,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西医治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樊建强;高建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分析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4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两种不同方式护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验组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可以明显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具备推广价值。
作者:薛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脓毒症是各种微生物及免疫原性物质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宿主自身免疫性损伤,其本质是大量炎症因子和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导致的宿主自身免疫性损伤(autoimmunity injury)。脓毒症是当今医学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也是儿科疾病的死亡原因之一,进一步发展可引起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甚至死亡。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炎症因子风暴、凝血系统紊乱和微循环、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尤其是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病情发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脓毒症恢复过程中,线粒体机制尚不明确。线粒体生物修复(Mitochondrial biogenesis)是维持及恢复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一种细胞程序,在脓毒症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些因素(尚未明确)的启动下,脓毒症器官线粒体再生修复的相关基因表达增加,可增加线粒体 DNA 的复制与转录,使线粒体相关的功能与结构蛋白表达增加,恢复线粒体的功能。肾脏是机体重要器官,是脓毒症时易损器官。本课题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的功能状态,肾脏线粒体功能状态、超微形态结构及线粒体生物修复基因表达进行研究,探讨脓毒症肾脏功能损伤与线粒体损伤及修复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肌电图对腰骶神经根压迫性损伤有何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2-2016.2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腰骶神经根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A、B两组各44例,A组患者分别行腰椎CT与腰椎MRI等影像学检查,B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实验室检查,检查后行手术明确探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与手术探查的符合率。结果:A组患者行常规影像学检查与手术探查结果出现较大差异;而B组行肌电图检查显示S1神经根损伤、L3~L4神经根损伤、L5~S1神经根损伤与术中结果一致,在L4神经根损伤与L4~ L5神经根损伤出现较小差异,对比两组检查方式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率发现,A组84.09%的符合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93.18%,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可明确显示损害部位与范围,是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对判断腰骶神经根损害程度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作者:张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小儿癫痫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难以准确定位等特点。PET/CT是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通过探测病灶对示踪剂异常摄取情况了解癫痫病灶的葡萄糖代谢状态,发作间期癫痫灶葡萄糖代谢表现为低代谢状态,而发作期则表现为高代谢状态。本研究通过169例癫痫患儿在进行脑PET/CT检查过程中护理配合和体会,提出有针对性的患儿处理经验细则,总结出检查前后医护人员对癫痫患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教育及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有效降低患儿和家长紧张、焦虑的情绪,并积极配合检查,达到影像质量优化。
作者:郑丽丽;张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中美托咪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于全麻诱导前观察组予以美托咪啶静脉泵注,对照组则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予以静脉泵注。于入室时(T0)、插管时(Tl)、拔管时(T2)、拔管后10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各时刻点分别监测并统计2组患者的HR、MAP。同时,统计2组患者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药剂量。结果:在HR指标值上,观察组T1~T4时刻点与T0比较无明显波动(P>0.05),但对照组T1、T3时刻点较T0明显升高(P<0.05);在MAP指标值上,2组T1、T3时刻点较T0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全身麻醉中应用美托咪啶可有效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降低麻醉药物的用量。
作者:崔燕;朱振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