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敏
背景胰腺炎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类,随着胆道结石发病率上升和人群中嗜酒者的增多,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大多数急性胰腺炎病程是轻度/自限性的,仅需要一般的糖电解质输液支持.这些患者不易出现营养不良,病程5~7 天后已可进食.重症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的20%~30%.
作者: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指南与规范编委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类型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长期肠外营养输液治疗或化疗患者中的实用性和费用.方法 选用三向瓣膜式PICC及非三向瓣膜式PICC,两种导管的型号均为4Fr.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3、6个月的实用性和费用差异.使用非三向瓣膜式PICC为A组,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为B组.结果 3个月后A组使用导管维护费用平均569元人民币, B组为187元人民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6个月后A组导管维护费用平均为1 709.4 元人民币, B组为561.6元人民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7).3个月内两种导管维护消费如果加上导管本身的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37),但如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则B组仍低于A组.A组置管时出现导管异位并发症1例(5%),B组治疗后期出现1例(5%).A组出现导管堵塞2例(10%),B组1例(5%).结论 三向瓣膜式比非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维护费用低,且使用时间越长,导管维护费用相对越低.两种导管因在不同患者特点不同,均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均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王秀荣;孙文彦;陈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于术后给予7天全胃肠外营养(TPN),其中研究组按每天0.4 g/kg的剂量加用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第6天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T细胞亚群、IgA、IgG、IgM,及术前、术后的体重指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IgA、IgG及体重指数在术后第6天分别为 (42.8±3.4)g/L、(2.7±2.2)g/L、(10.8±2.2)g/L和(19.1±1.6)kg/m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3±2.5)g/L、(2.1±2.7)g/L、(8.0±1.4)g/L和(16.8±1.0)kg/m2 (P均<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在常规TPN治疗基础上加用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可以改善营养和免疫状况.
作者:赵劲松;廖克龙;杨康;张伟;熊刚;李军;谭文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复合膳食纤维对健康受试者血脂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无纤维试餐组及高纤维试餐组,每组6人.采用双周期Cross-Over设计,按照代谢动力学方法 采集受试者摄入试餐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样,进行血糖和血甘油三酯的测定.受试者完成第1周期试验后,中间经过1周的洗脱期,两组受试者交叉,重复上述试验.结果 高纤维试餐组的血糖峰值、达峰时间及餐后0~1小时曲线下面积均明显低于无纤维试餐组(P<0.05);两组间血糖的总曲线下面积差异无显著性.高纤维试餐组餐后血甘油三酯峰高和餐后2~4.5小时内血脂曲线下面积明显低于无纤维试餐组(P<0.05),两组的达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试验所用复合膳食纤维能够延迟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并减少膳食中脂肪的吸收.
作者:李宁;江骥;胡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由于小儿体内热量储备少,耐受完全禁食和低热量摄取时间非常有限,而手术创伤较大,一旦营养缺乏,可导致机体抵抗力和修复力明显下降,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为了提高小儿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本研究分别在患儿术后给予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和单纯肠外营养治疗,并对两者的治疗结果进行了比较.
作者:许新立;刘雪平;马红彩;朱素艳;韩华;郭杰;李素贤;阻术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目的是确保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避免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
作者:孙文彦;王秀荣;王凯;宋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长链脂肪乳(long chain triglycerides, LCT)自临床应用以来,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本研究观察了术后短期输注LCT对小儿腹部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应娇茜;李小刚;李宜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背景短肠综合征患者大多需要1个月以上的肠外营养支持[1,2] .剩余小肠少于100 cm且结肠大部切除患者所需肠外营养支持时间更长,通常无法预计.相反,保留结肠的患者,即使剩余小肠少于50 cm,通常仍能够完全脱离特殊营养支持,恢复正常饮食.
作者: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指南与规范编委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时肠淋巴干结扎与不结扎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探讨肠道淋巴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肠道缺血再灌注组和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干结扎组,每组10只.在缺血再灌注后通过TUNEL法及HE染色分别检测肺组织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和形态学变化,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和肺组织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 与肠道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干结扎组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平均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数显著降低(P<0.05);与其他3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肺组织MPO活性、NO及NOS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肠淋巴干结扎可明显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肺组织损伤,减少急性肺损伤的发生,这可能与肠淋巴阻断减少了经淋巴途径到达肺部的炎症介质相关.
作者:崔晓雨;何桂珍;董良广;舒红;陈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 )是从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送至上腔静脉的技术.此技术避免了患者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较高和耐受性较好,是接受肠外营养、反复化疗等较长时间接受静脉注射患者常用的手段.
作者:叶国栋;崔红元;朱明炜;李大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低磷血症(hypophosphatemia,HP)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我科将三磷酸腺苷(ATP)和格利福斯联合应用治疗了60例COPD呼吸衰竭时的HP,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成人体重指数(BMI)、总体脂肪率及分布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年度查体的302例健康成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测定体重(BW)、总体脂肪(TBF)、腹部脂肪(AF)、内脏脂肪(VF)、内脏脂肪面积(VFA)和腰臀围比值(WHR),同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BMI、TBF及分布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BMI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WHR异常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但女性表现为TBF%显著增高(P<0.05).超重和肥胖组的TBF、WHR、AF、VF、VFA、CHO、TG和LDL-C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血脂正常组,女性BMI和TBF与CHO、TG和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血脂异常组,男性和女性均表现为BMI和TBF与TG呈正相关(P<0.05),男性BMI和TBF与TG和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肥胖/超重和体脂总量超标可增加成年男性和女性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
作者:于康;杜春炜;陶鑫;马方;楼慧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姜精油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是否具有辅助保护作用.方法 将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姜精油超低剂量组(62.5 mg/kg)、极低剂量组(125 mg/kg)、低剂量组(250 mg/kg)、中剂量组(500 mg/kg)和高剂量组(1 000 mg/kg) 7组,每组10只.常规喂养,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30天,第31天采用50%无水乙醇溶液进行一次性灌胃后断头处死.检测各组小鼠肝匀浆中的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随姜精油剂量的增加,小鼠肝组织匀浆的中TG值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剂量组的MDA值均明显低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P<0.01),其中低剂量组的MDA值低;极低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GSH值明显高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P<0.05,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肝脏病理组织检查评分明显低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P<0.01).结论 姜精油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
作者:徐喆;高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背景烧伤是一种常见创伤,也是研究创伤应激和营养代谢的典型模型,因为随着烧伤面积和深度的增加,机体代谢反应和能耗也相应增加.同时,创面的修复往往需要更多的营养补充.因此,临床上营养(代谢)支持已成为烧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获得共识.
作者: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指南与规范编委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健康个体肠道中拥有数量极大的菌群,肠道菌群的平衡对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病原体和非病原体所表达的独特分子结构.抗原提呈细胞,如树突样细胞能将细菌和其他抗原提呈至肠黏膜进行取样,激活原始T细胞并诱导其分化,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刺激IgA分泌,进而决定免疫反应的程度及耐受性.不良饮食习惯、肠外营养、抗生素等的使用,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诱发肠黏膜损伤,可能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性肠病的发病有关,益生菌或合生素通常可成功预防或显著减轻此类疾病的活动性.在围手术期给予重大手术患者益生菌和纤维素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未来提高生态学治疗效果的努力将会集中在寻找和尝试新的纤维素和益生菌以及新的给药方法 ,并会更加强调联合应用多株益生菌(4~5株),进一步尝试在各种疾病尤其是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毛一雷;杜顺达;蒋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营养支持在胆道外科患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报道了我科胆道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的临床体会.
作者:保红平;杨浩雷;高瑞岗;李奎;周娟娟;姚永良;方登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肠内营养代替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患者腹腔和肠腔脱落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经病理确诊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A组于术前3天起每日口服30 ml/kg瑞素, 不进行灌肠,不口服泻药和抗生素;B组采用传统肠道准备,包括术前禁食、口服抗生素和清洁灌肠.两组患者均在开腹后用400 ml生理盐水冲洗肿瘤所在的局部腹腔,抽取腹腔冲洗液200 ml,迅速送检;手术切除肿瘤后作肠吻合之前,用1 000 ml生理盐水灌洗远端结直肠腔,收集肠腔冲洗液500 ml,迅速送检.比较两组患者腹腔和肠腔内脱落的癌细胞阳性率,同时比较其肠道清洁度、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腹腔和肠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3%(1/30)和6.7%(2/30),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20.0%(6/30)和26.8%(8/30)(P均<0.05).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术前肠内营养可减少结直肠癌患者腹腔和肠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
作者:刘彦;闵凯;胡元龙;叶芳;曾红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的主要致盲性疾病之一.叶黄素作为高能量蓝光滤过器和抗氧化剂,能保护黄斑区和视网膜免受光损伤.通过食用各类水果、蔬菜和鱼类增加叶黄素摄入量可预防AMD.
作者:徐冰馨;蔡美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发生营养不良的常见膳食危险因素,为针对性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评估116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采用连续4日24小时膳食回顾法了解实际摄入内容,并进行必要的人体测量及营养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12.1%(14例)的患者为C级,属重度营养不良;40.5%(47例)的患者为B级,属轻中度营养不良.人体测量和营养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显示,单一指标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0%~80%.膳食回顾分析结果 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热能、蛋白质、脂肪和锌、硒等微量元素摄入均明显低于膳食推荐摄入量(P<0.05).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营养不良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比例很高,热能和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年龄、透析时间和热能摄入不足可能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作者:杨勤兵;张凌;穆立芹;李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合理使用营养输注泵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0小时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营养输注泵及输液加热器途径,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重力滴注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及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过程中,5例出现腹痛、腹泻,经减慢肠内营养速度好转.对照组中2例出现鼻肠管堵塞,经处理后再通.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χ2 =4.362,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及输液加热器持续滴注可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及导管并发症,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王春荣;陈思;金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