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春华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明显增加趋势.据新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每10万个人中有10个患胰腺癌.而且,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胰腺癌更有死亡率高、存活期低的凶险性.
作者:何裕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体重超标或肥胖,并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等一系列病变,医学上称为代谢综合征.医学研究发现,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高于一般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也高于一般人群,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并存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所以在临床上,确认代谢综合征对预测个体发生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国伟;张家庆;刘尊永;于嘉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槐树是我国常见的树种之一,又名国槐、豆槐、细叶槐、护房树、金药树.我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尤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多,山坡原野、村镇屋边、路旁常可见到.每年七八月份,黄白色的花朵成串地挂满树梢,远远望去颇为好看.夏季,人们常采摘其花蕾或初开放的花朵供食用或药用.
作者:刘继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众多给药方式中,除静脉注射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以外,其他给药方式药物吸收速度排序为:雾化吸入>舌下含服>直肠黏膜吸收>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经皮吸收.可见,舌下含药通过口腔黏膜对药物吸收快,仅次于气雾剂,快于肌肉或皮下注射.因此,舌下用药常作为心绞痛发作等急救时的给药方式.
作者:魏枫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血脂异常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因素.除了饮食和运动,药物是调节血脂的重要手段.现在市面上的调脂药物琳琅满目.其中,血脂康是唯一一个经过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的调脂中药,广大医生和患者都十分关注.
作者:顼志敏;刘华宝;洪昭光;杨春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儿童皮肤有自身的特点,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血管丰富,非常娇嫩.因此,儿童通过皮肤吸收的外用药要比成年人多,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中毒反应.
作者:陈志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一些植物的嫩叶嫩芽,味香气清,具生发之气,正符合春季人体的生理需要,适当食用可收到一定的健身治病效果.下面介绍3款我经常食用的药膳.
作者:张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哮喘是一种常见病,中医所说的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和哮喘型支气管炎,并有寒、热、虚、实之分.寒喘 表现为遇冷发作,咳嗽喘促,恶寒畏风,痰多稀薄.
作者:郭剑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李老治胃炎,融中西两法,并各取其长,重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尤其重视望诊.李老注意患者的神态气色,特别注意患者舌质、舌苔、舌下络脉之变化,常以舌诊为主判断寒热虚实及其预后;并借助内窥镜与病理活检,以了解胃黏膜组织微细结构变化,再结合多年经验,采用清中消痞汤进行治疗.
作者:李寿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刚工作的小王很勤奋,哪怕患了严重的感冒,也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前几天,小王就有些感冒,他觉得自己年轻,小小感冒就算不吃药,只要多喝开水,多-个星期就会自然痊愈.
作者:邢昌赢;何丹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陈婆婆十几年前就患了糖尿、病,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这些年里,陈婆婆用完药后就往大医院跑,去找个专家给她重新开药.每次去一趟回来,陈婆婆基本上是身心疲惫,总要躺上两天,就像是打了一仗.为啥?挂专家号的人太多了,挂号、诊断、看结果等都是排起长长的队.
作者:李启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上期我们讲了,应用红外热像技术可将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直观显示出来,但对于疼痛的治疗,尤其是顽固性疼痛的治疗,我们主张采用多手段、多方法的综合疗法,临床证实,综合治疗法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宽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以及防止糖尿病足病情加重是非常重要的.伴有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都是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糖尿病足的发生和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病程、并发症、患有足溃疡、曾截肢、有足畸形或胼胝、吸烟、过度饮酒等,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经济收入等也有关.
作者:石凤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07年,对廖林一家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成绩优异且又乖巧听话的儿子在高考体检时查出乙肝,这个消息让原本满怀信心、充满欢乐的家庭顿时沉寂下来.一家人商讨决定,先把孩子的病治好了再考大学.
作者:刘士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齐鲁晚报>3月4日消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男婴,出生40天左右被亲人遗弃.3月11日,上海<新闻晚报>报道,新华医院儿科诊室内,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约3岁左右的幼儿被遗留在诊室内……长期以来,类似消息不时见诸报端.为什么这种疾病让做妈妈的狠心丢下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先天性心脏病难道是一种不治之症吗?有没有拯救这些弱小生命的办法?
作者:李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08年2月9日,路透社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撼的新闻:美国发生第一起因吸入二手烟直接导致死亡的案例.密歇根州一名19岁的少女,在一家酒吧工作时,因吸入过量二手烟而死于急性哮喘发作.
作者:张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