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结肠镜下灌注混合药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周叙叶;李建东;赵发云

关键词:电子结肠镜, 灌注, 药液, 治疗, 氢氧化铝凝胶, 溃疡性结肠炎, 现报告如下, 锡类散
摘要: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电子结肠镜下灌注氢氧化铝凝胶、锡类散等混合药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癌109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5~2002年共收治结肠癌109例,现就提高疗效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结肠癌109例,男63例,女46例;年龄21~81岁,中位年龄61岁.位于右半结肠42例,横结肠13例,左半结肠54例,左半结肠又以乙状结肠居多.

    作者:罗贤光;郑连生;毛水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大肠癌组织中E-钙粘素α-环连蛋白和β-环连蛋白表达及其在生物学行为评价中的作用

    为探讨E-Cad介导的粘附系统分子E-钙粘素(E-Cad),α-环连蛋白(α-Cat)和β-环连蛋白(β-Cat)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3例结直肠癌标本中E-Cad,α-Cat和β-Cat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关系及其内在联系.E-Cad,α-Cat和β-Cat在大肠癌中表达分别为20.9%(9/43),60.5%(26/43)和37.2%(16/43).E-Cad表达减低和肿瘤分化相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无关;α-Cat减低表达和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β-Cat表达和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相关,随浸润深度、Dukes分期升高而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E-Cad,α-Cat和β-Cat共同阳性表达转移率12.5%(2/16)明显低于异常表达66.7%(18/27),各种异常表达模式间转移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E-Cad和α-Cat,β-Cat复合物作为一个功能整体发挥细胞粘附作用,任何一种分子异常改变都易导致肿瘤发生转移,在这些异常改变中,α-Cat常发生.E-Cad,α-Cat和β-Cat的表达对大肠癌生物学行为评估有重要意义,其预后价值有待研究.

    作者:王金华;徐乃元;毛忠崎;朱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应用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切除术60例分析

    为评价采用保肛低位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回顾分析60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60例手术成功率为100%,吻合口漏发生率为3.3%(2/6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3%,局部复发率为6.7%(4/60).结果表明,吻合器的应用,扩大了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范围,并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

    作者:杨作森;王巍;介建政;崔永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直肠癌根治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985年以来,我们为1 540例患者施行了直肠癌根治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手术,共发生骶前静脉丛损伤、人工肛门远端肠管坏死等各类并发症16例次,报告如下.

    作者:刘勇敢;郭惠娟;许震;魏东;高春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腹膜外直肠损伤14例

    武汉市武东医院外科易自力本院1994~2002年收治腹膜外直肠损伤1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30.4岁(6~72岁).枪弹伤5例,刀刺或其它锐器伤7例,车祸伤2例.同时合并胃损伤1例,小肠损伤2例,骨盆骨折1例,股骨骨折1例,膀胱尿道损伤2例.

    作者:涂毅;程勇;易自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改良Bacon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 (附34例分析)

    对34例中低位直肠癌施行改良Bacon手术,其中Dukes A期10例,B期18例,C期6例.切缘距瘤体下缘为3cm,术中保留肛提肌及内外括约肌.术后6~12个月排便次数及控便功能接近常人.结果显示,改良Bacon手术较Bacon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肛门机能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栾汝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体会

    为了探讨根治性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疗效,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行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术22例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的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20例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行经括约肌局部切除术.Tis2例、T118例、T22例,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出血,术后随访3~5年,无局部复发,1例远外转移.根治性局部切除术适应症除肿瘤位置可根据手术技巧有所扩大外,其他应严格遵守;同时应精心选择术式;术前直肠腔内超声和CT对判断肿瘤分期及术式选择有重大意义;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在降低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率方面有很大作用.

    作者:白文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X线对诊断结肠憩室病的临床意义

    为提高结肠憩室诊断符合率,对近年来搜集到的20例结肠憩室、憩室炎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沈峰;沈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附246例报告)

    为探讨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用双吻合器技术行直肠癌保肛手术246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吻合口切割圈完整,术后吻合口出血3例,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复发1例.结果表明,双吻合器的应用提高了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朱建新;张艾莉;李然春;闫于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为探讨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以内镜发现并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大肠癌6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早期大肠癌84.4%位于乙状结肠以下;大体形态为:Ⅰp型21例,Ⅰps型8例,Ⅰs型1 6例,Ⅱa型7例,Ⅱa+Ⅱc型9例,Ⅱc型3例.Ⅰp,Ⅰps,Ⅰs,Ⅱa型病变多为m癌,而Ⅱa+Ⅱc、Ⅱc型病变多为粘膜下(sm)癌;14例sm癌中出现3例淋巴结转移(21.4%);组织学类型以高分化腺癌多(44例,占68.8%),其次为中分化腺癌(14例,占21.9%);内镜下切除粘膜(m)癌14例,均无复发,手术治疗50例,2例sm癌复发.结果表明,早期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为:以Ⅰp,Ⅰps,Ⅰs,Ⅱa型多见,且多为m癌,Ⅱa+Ⅱc,Ⅱc型病变少见,但多为sm癌;以高分化腺癌常见,多为m癌,中低分化腺癌少见,多为sm癌;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sm癌;m癌内镜治疗效果好;Ⅱa+Ⅱc,Ⅱc型癌,sm癌,分化较差的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根治性手术.

    作者:唐世孝;唐川康;李小云;邹义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67例中低位直肠癌

    1999~2003年,我院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67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7例中,男38例,女29例;平均年龄67.2岁(38~79岁);病程2个月至1.5年.

    作者:白东初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结肠癌27例临床分析

    我科1999~2002年治疗结肠癌2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26~80岁.病程多在2年以内.肿瘤位于回盲部3例,肝曲8例,脾曲4例,乙状结肠10例,横结肠1例,结肠全段多处1例.

    作者:陈自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206例

    我院1988~2002年收治217例肠套叠患儿,其中206例采用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朱朝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低位直肠癌Ⅱ期会阴肛门重建的技术问题

    Miles术后的腹壁人工肛门移至会阴,恢复原位排便,是所有直肠癌病人的迫切要求,本文就近年手术体会做如下讨论.

    作者:丁仕章;严永军;王正;肖向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大肠水疗诱导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108例

    两年来,我们应用大肠水疗诱导法治疗习惯性便秘108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广珍;张景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大肠癌术后不同化疗方式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为探讨不同化疗方式对大肠癌病人手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将行根治性手术的116例进展期大肠癌病人术后随机分成腹腔化疗组、静脉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进行化疗,检测病人化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情况,将其与同期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病人于化疗前1d和化疗后7d早晨空腹时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大肠癌病人手术后CD4+和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静脉化疗病人化疗后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较化疗前降低(P<0.05);而腹腔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病人化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不大(P>0.05).结果表明,采用对病人细胞免疫影响较小的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方式进行化疗,有利于保护大肠癌病人的免疫功能,预防手术后肿瘤的复发.

    作者:杜卫东;沈达明;袁祖荣;唐健雄;程爱群;宋晓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大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的意义

    为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与大肠癌的诊断及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夹心法测定78例大肠癌、3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7例健康人血清VEGF含量.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健康人血清VEGF浓度(P<0.01);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但与年龄无关(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VEGF明显高于健康人血清VEGF浓度(P<0.01);术后7d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降至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VEGF浓度无差异(P>0.05),术后10d趋于健康人水平.结果表明,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反映了大肠癌的生物学特征,其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范伟;卢丽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直肠癌保肛术后近期复发原因分析

    为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近期复发原因,选择1 997年1月至2002年4月直肠癌手术并得到随访的病例61例(都未采用TME),其中前切除术或Dixon术31例(保肛组),经腹会阴联合切除30例(非保肛组),比较术后复发情况,并对保肛组术后近期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保肛组复发转移9例,近期内复发7例,其中吻合口复发4例,盆腔复发3例,非保肛组术后复发11例,二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肛组内,病理分期晚和组织分化差局部复发率高,肿瘤远切缘距肿瘤的长度与局部复发无关,远切缘长度大于3cm已足够.结果表明,直肠癌保肛与否,不是导致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如果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无瘤操作,术后常规辅以化疗、放疗或新辅助放化疗,那么除病理分期之外,是否行TME手术将是决定术后近期局部复发的首要因素.

    作者:蔡元坤;黄陶承;徐金星;岳正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肛门镜下直肠吻合13例

    我科应用CAD33型圆形肛管扩张器和PAS33型肛镜缝扎器(均为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经肛门行中低位直肠癌切除吻合13例,疗效理想,报告如下.

    作者:李蜀华;冷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大肠癌735例内镜病理分析

    为探讨大肠癌病理特点,指导临床治疗,对735例大肠癌的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癌多发于40~70岁(70.75%),30岁以下占5.71%,临床症状无特异,多表现为便血、腹痛、腹泻、黏液便和腹部包块等.735例大肠癌中检出10例多原发癌(1.36%).肿瘤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直肠54.42%,其中223例(54.93%)发生在距肛门7cm以下.乙状结肠17.96%、横结肠6.30%、升结肠5.90%、肝曲5.23%、直乙2.68%、降结肠2.14%、盲肠1.88%、降乙1.61%、脾曲1.07%、吻合口0.80%.组织分型以腺癌为主,极少为鳞癌,本组检出鳞癌2例(0.27%),息肉癌变97例,占13.00%,恶性淋巴瘤9例(1.21%),分化不良大肠癌仅占11.79%,但多发生于青年患者.腺癌分化程度与发生部位无关(P >0.05).结果表明,大肠癌多发于40~70岁,但30岁以下并不少见,且年龄越小,分化越差.症状无特异,全结肠均可发生,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多发,多原发癌有增多趋势,镜检时应尽量行全结肠检查,以免漏诊.无条件行肠镜检查时,应注意行直肠指检,以求早发现、早诊断.对大肠息肉积极治疗是减少癌变的重要因素.

    作者:林汉利;李俊达;王亚东;赖卓胜;张亚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