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保肛术后近期复发原因分析

蔡元坤;黄陶承;徐金星;岳正学

关键词:直肠肿瘤, 复发, 直肠癌保肛手术
摘要:为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近期复发原因,选择1 997年1月至2002年4月直肠癌手术并得到随访的病例61例(都未采用TME),其中前切除术或Dixon术31例(保肛组),经腹会阴联合切除30例(非保肛组),比较术后复发情况,并对保肛组术后近期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保肛组复发转移9例,近期内复发7例,其中吻合口复发4例,盆腔复发3例,非保肛组术后复发11例,二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肛组内,病理分期晚和组织分化差局部复发率高,肿瘤远切缘距肿瘤的长度与局部复发无关,远切缘长度大于3cm已足够.结果表明,直肠癌保肛与否,不是导致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如果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无瘤操作,术后常规辅以化疗、放疗或新辅助放化疗,那么除病理分期之外,是否行TME手术将是决定术后近期局部复发的首要因素.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为探讨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以内镜发现并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大肠癌6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早期大肠癌84.4%位于乙状结肠以下;大体形态为:Ⅰp型21例,Ⅰps型8例,Ⅰs型1 6例,Ⅱa型7例,Ⅱa+Ⅱc型9例,Ⅱc型3例.Ⅰp,Ⅰps,Ⅰs,Ⅱa型病变多为m癌,而Ⅱa+Ⅱc、Ⅱc型病变多为粘膜下(sm)癌;14例sm癌中出现3例淋巴结转移(21.4%);组织学类型以高分化腺癌多(44例,占68.8%),其次为中分化腺癌(14例,占21.9%);内镜下切除粘膜(m)癌14例,均无复发,手术治疗50例,2例sm癌复发.结果表明,早期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为:以Ⅰp,Ⅰps,Ⅰs,Ⅱa型多见,且多为m癌,Ⅱa+Ⅱc,Ⅱc型病变少见,但多为sm癌;以高分化腺癌常见,多为m癌,中低分化腺癌少见,多为sm癌;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sm癌;m癌内镜治疗效果好;Ⅱa+Ⅱc,Ⅱc型癌,sm癌,分化较差的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根治性手术.

    作者:唐世孝;唐川康;李小云;邹义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肛管支架管在梗阻性大肠癌一期切除术中的应用

    我们利用肛管支架管为16例梗阻性大肠癌病人行一期切除,效果良好,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56~82岁.左半结肠癌12例,直肠癌4例.入院时均有低位肠梗阻临床表现,梗阻时间48h至15d.

    作者:刘克生;李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2003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chuxue出血高夕英等.钩虫引起下消化道出血1例,新医学,2003,34(3):134.杨祖有等.反复便血--查房选录(251),新医学,2003,34(5):275.曹世堂等.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伴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河北医药,2003,25(7):559.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直肠癌造口病人的心理护理

    当直肠癌病人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癌症并且需要做人工肛门,对他们的打击很大,容易对生活、工作失去信心,而且会拒绝手术.所以,做好直肠癌造口病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李姝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X线对诊断结肠憩室病的临床意义

    为提高结肠憩室诊断符合率,对近年来搜集到的20例结肠憩室、憩室炎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沈峰;沈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腹膜外直肠损伤14例

    武汉市武东医院外科易自力本院1994~2002年收治腹膜外直肠损伤1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30.4岁(6~72岁).枪弹伤5例,刀刺或其它锐器伤7例,车祸伤2例.同时合并胃损伤1例,小肠损伤2例,骨盆骨折1例,股骨骨折1例,膀胱尿道损伤2例.

    作者:涂毅;程勇;易自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直肠癌根治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985年以来,我们为1 540例患者施行了直肠癌根治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手术,共发生骶前静脉丛损伤、人工肛门远端肠管坏死等各类并发症16例次,报告如下.

    作者:刘勇敢;郭惠娟;许震;魏东;高春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芍黄败酱汤结肠点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

    近5年来,笔者采用芍黄败酱汤为主,结肠点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3例,女25例;年龄23~30岁17例,31~40岁22例,41~50岁18例,51~60岁8例,60岁以上3例.病程5个月至13年.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之直肠、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改变.

    作者:付火保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低位直肠癌Ⅱ期会阴肛门重建的技术问题

    Miles术后的腹壁人工肛门移至会阴,恢复原位排便,是所有直肠癌病人的迫切要求,本文就近年手术体会做如下讨论.

    作者:丁仕章;严永军;王正;肖向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肛肠科就诊病人大肠癌筛查的初步研究

    2000年12月至2002年11月,我们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病人中因肛肠症状持续2周以上就诊者,采用肛门直肠指检加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可疑病例作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方法,筛查大肠癌病人,以探讨高效实用的诊查方法.

    作者:陈红锦;曾莉;谷云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体会

    为了探讨根治性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疗效,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行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术22例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的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20例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行经括约肌局部切除术.Tis2例、T118例、T22例,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出血,术后随访3~5年,无局部复发,1例远外转移.根治性局部切除术适应症除肿瘤位置可根据手术技巧有所扩大外,其他应严格遵守;同时应精心选择术式;术前直肠腔内超声和CT对判断肿瘤分期及术式选择有重大意义;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在降低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率方面有很大作用.

    作者:白文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碘-125粒子辅助治疗直肠癌

    为探讨术中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碘-125(125Ⅰ)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对1 997~1998年施行前切除加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ME)的112例直肠癌进行前瞻性对照治疗研究.病人分为TME加静脉化疗(四氢叶酸钙加5FU)加顺铂(DDP)腹腔灌注加术中125Ⅰ种植组(实验组49例)和TME加静脉化疗加DDP腹腔灌注加术后放疗组(对照组63例).随访比较两组控便功能、并发症、5年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和生存率等.结果两组术后肛门控便功能相当;吻合口漏发生率、吻合口狭窄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Dukes C,D期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放射反应减少(P<0.01);种植粒子数超过50枚时可能增加吻合口漏的发生(P<0.05),影响控便功能(P<0.05),而5年生存率并不因此增加.结果表明,组织间永久性植入125Ⅰ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直肠癌总体疗效优于外照射,可降低DukesC,D期的局部复发率和提高5年生存率,减少放射反应.但应恰当使用放射剂量,避免吻合口漏的发生.

    作者:袁爱华;曹秀峰;杨蓓;王和明;李义生;黄水清;马文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电子结肠镜下灌注混合药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电子结肠镜下灌注氢氧化铝凝胶、锡类散等混合药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叙叶;李建东;赵发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67例中低位直肠癌

    1999~2003年,我院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67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7例中,男38例,女29例;平均年龄67.2岁(38~79岁);病程2个月至1.5年.

    作者:白东初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直肠癌术中骶前出血7例

    我院从1992~2002年施行直肠癌手术86例,术中发生骶前大出血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43~58岁.Miles手术6例,Dixon手术1例.骶前大出血7例中,抢救成功3例,死亡4例(男2例,女2例).

    作者:耿远兴;张宝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大肠癌组织中E-钙粘素α-环连蛋白和β-环连蛋白表达及其在生物学行为评价中的作用

    为探讨E-Cad介导的粘附系统分子E-钙粘素(E-Cad),α-环连蛋白(α-Cat)和β-环连蛋白(β-Cat)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3例结直肠癌标本中E-Cad,α-Cat和β-Cat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关系及其内在联系.E-Cad,α-Cat和β-Cat在大肠癌中表达分别为20.9%(9/43),60.5%(26/43)和37.2%(16/43).E-Cad表达减低和肿瘤分化相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无关;α-Cat减低表达和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β-Cat表达和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相关,随浸润深度、Dukes分期升高而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E-Cad,α-Cat和β-Cat共同阳性表达转移率12.5%(2/16)明显低于异常表达66.7%(18/27),各种异常表达模式间转移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E-Cad和α-Cat,β-Cat复合物作为一个功能整体发挥细胞粘附作用,任何一种分子异常改变都易导致肿瘤发生转移,在这些异常改变中,α-Cat常发生.E-Cad,α-Cat和β-Cat的表达对大肠癌生物学行为评估有重要意义,其预后价值有待研究.

    作者:王金华;徐乃元;毛忠崎;朱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改良Bacon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 (附34例分析)

    对34例中低位直肠癌施行改良Bacon手术,其中Dukes A期10例,B期18例,C期6例.切缘距瘤体下缘为3cm,术中保留肛提肌及内外括约肌.术后6~12个月排便次数及控便功能接近常人.结果显示,改良Bacon手术较Bacon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肛门机能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栾汝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大肠癌术后不同化疗方式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为探讨不同化疗方式对大肠癌病人手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将行根治性手术的116例进展期大肠癌病人术后随机分成腹腔化疗组、静脉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进行化疗,检测病人化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情况,将其与同期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病人于化疗前1d和化疗后7d早晨空腹时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大肠癌病人手术后CD4+和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静脉化疗病人化疗后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较化疗前降低(P<0.05);而腹腔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病人化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不大(P>0.05).结果表明,采用对病人细胞免疫影响较小的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方式进行化疗,有利于保护大肠癌病人的免疫功能,预防手术后肿瘤的复发.

    作者:杜卫东;沈达明;袁祖荣;唐健雄;程爱群;宋晓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结肠癌27例临床分析

    我科1999~2002年治疗结肠癌2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26~80岁.病程多在2年以内.肿瘤位于回盲部3例,肝曲8例,脾曲4例,乙状结肠10例,横结肠1例,结肠全段多处1例.

    作者:陈自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206例

    我院1988~2002年收治217例肠套叠患儿,其中206例采用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朱朝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