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思密达甲硝唑灌肠加口服艾迪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何彬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艾迪萨, 思密达, 甲硝唑, 保留灌肠
摘要:将9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思密达、甲硝唑单纯保留灌肠和思密达、甲硝唑保留灌肠加艾迪萨口服综合治疗.两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6.0%和85.4%(P<0.05);1年复发率分别为21.2%和4.9%(P<0.05).表明思密达、甲硝唑保留灌肠加艾迪萨口服综合治疗UC有较好疗效,且复发率低.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灌肠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药物灌肠是将中药或西药制剂直接注入直肠或乙状结肠内,药物经肠壁周围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从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方法.

    作者:安明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加培菲康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2例

    本院从1998年起应用自拟中药方加培菲康等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德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痛泻要方加得舒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

    我们采用加味痛泻要方合西药得舒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建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72例

    笔者经过多年探索,采用局部与全身用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荣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纤维结肠镜检查216例分析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216例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作简要分析.

    作者:刘铫;汪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西药滴注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26例疗效分析

    为探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重症溃结)的可行性,对同期确诊的50例重症溃结患者分为灌肠组26例,对照组24例.前者采用中西药复合液滴注保留灌肠等方法治疗;后者采用静脉及口服西药等方法治疗.灌肠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73.5%VS 58.3%,P<0.05),症状缓解时间缩短(7.4d VS 9.6d,P<0.05),治疗中不良反应减少.结果表明,中西药复合液滴注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溃结疗效好,副作用少.

    作者:李贵信;刘艳贞;王默非;管仲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8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补脾益肠丸口服配合锡类散、庆大霉素、氟美松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9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卢丽艳;范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按镜像辨证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采用电子肠镜下粘膜像辨证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64例,并与用SASP混悬液灌肠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32.8%,总有效率98.4%,对照组分别为2.4%和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按镜像辨证中药灌肠治疗UC,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局部组织阳性体征方面有明显疗效.

    作者:李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高位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我们采用自拟溃结灌肠液为主的汤剂高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89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楼;王金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注射法治疗直肠炎38例

    我科采用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直肠炎3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胜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肠镜检查诱发溃疡性结肠炎穿孔1例

    患者女,60岁.腹痛、脓血便1个月,临床拟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清洁灌肠后应用OlympusCF-VI型电子结肠镜检查,进镜见直肠及乙状结肠近肛门端粘膜充血、水肿,散在出血点,不规则形糜烂及浅表溃疡,附着脓血性渗出物.

    作者:陶可胜;许红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40例

    我科收治溃疡性结肠炎140例,用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自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2003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调肝实脾方对肝郁证和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为观察中药调肝实脾方对肝郁证和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可能作用机制,采用夹尾法激怒建立肝郁证模型,以大剂量(26g/kg·d)和小剂量(13g/kg·d)的调肝实脾方进行干预,并设肝郁模型组和正常组进行对照.采用大黄灌胃法建立脾虚型模型,以大、小剂量(同上)的调肝实脾方进行干预,并设脾虚模型组和正常组进行对照.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及结肠组织中神经肽Y(NPY)、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胰高糖素(Glu)的含量.结果表明,实验性肝郁证和脾虚证均存在着胃肠激素的改变,神经内分泌调节的紊乱是肝郁证、脾虚证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药调肝实脾方能调节肝郁证和脾虚证大鼠出现的神经内分泌紊乱,从而纠正其胃肠功能的紊乱.

    作者:严茂祥;陈芝芸;项柏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缺血性结肠炎16例临床分析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现将1994~2002年我院确诊的IC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鸿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西瓜霜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8例

    我科1999~2002年,应用中成药西瓜霜灌肠治疗18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钱桂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克罗恩病的临床鉴别分析

    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对68例溃疡性结肠炎和35例结肠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以青、中年为主,男略多于女,病变主要侵犯直乙结肠,呈连续性分布,固有膜弥漫炎性细胞浸润,黏膜结构异常和隐窝脓肿形成.结肠克罗恩病可发生任何年龄,女略多于男,病变主要侵犯末端回肠,呈节段性分布的裂隙样溃疡、息肉、肠腔狭窄或卵石样改变、结节病样肉芽肿、淋巴细胞聚集等特点.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克罗恩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联合活检,密切结合临床表现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

    作者:杨丹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血栓素B2和6-酮-PGF1α的检测及意义

    应用RIA免疫法测定3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PGF1α水平并与健康者对照.结果UC患者血浆TXB2水平和TXB2/6-酮-PGF1α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6-酮-PGF1α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UC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异常,机体相对处于高凝状态,其血小板功能较为亢进,导致血小板释放出更多的炎症因子,从而加重UC病情的发展,尤其是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合并T细胞性淋巴瘤及口腔胃十二指肠溃疡1例

    患者男,48岁.嗜烟,酗酒近30年,10年前检出乙肝,反复住院治疗.3年前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无乳糜泻)、间歇性脓血便及难治性口腔溃疡,住院治疗半年.经反复纤维肠镜、肠系数字减影成像、活检等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杜明国;王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治疗20例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8月至2000年3月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例,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治疗合适术式的选择.

    作者:龚小军;韩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