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美菊
我院2002~2004年观察500例肛肠手术采用小剂量、低浓度、简易骶管麻醉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肛肠科手术500例,男289例,女211例;年龄18~79岁.混合痔296例,肛裂、外痔64例,肛周脓肿、肛瘘130例,直肠前突10例.
作者:李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了观察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前切除术后的疗效,对连续行低位前切除术的45例下段直肠癌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发生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狭窄,3例局部复发.结果显示,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前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术式.
作者:刘洪洲;杨丙全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采用倒T形切除术(即内痔部分纵切纵缝,外痔部分横切横缝,内外切口呈倒T形)治疗环形混合痔17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伟鹏;张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4年4月至9月,我院使用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配合美蓝注射液用于肛肠病术后止痛3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宏运;姜东;薛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掌握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对12个家系4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治疗、随访结果、肿瘤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家系中共42例患大肠癌,平均发病年龄42.2(20~71)岁,42例共有大肠癌60枚,其中83.3%为结肠癌,66.7%位于脾曲近侧结肠,18.3%有多原发大肠癌.结果表明,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发病年龄早,好发近侧结肠,易患多原发癌的特点,及早识别与随访对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评价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回顾分析1993~1997年经双吻合器(DST)和支撑捆扎法(SBP)低位直肠癌保肛吻合术124例临床资料.5年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DST为77.4%(41/53)与9.4%(5/53);SBP为75.8%(47/62)与6.5%(4/62).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排尿、排便及性功能障碍总发生率分别为32.2%,8.7%和50.4%,DST为35.9%(19/53),9.4%(5/53)和52.8%(28/53),SBP为29.0%(18/26),8.1%(5/62)和48.4%(30/62).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在不影响5年生存率的情况下,SBP对术后生存质量影响低于DST,但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高明;李传祖;张峻;韩方海;伍晓汀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深部肛周脓肿9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1例,女31例;年龄19~67岁.单侧坐骨直肠窝脓肿28例,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5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9例,直肠后间隙脓肿50例.
作者:闫伟鹏;杜文元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1年以来,我们共手术治疗肛门病950例,其中有100例发生尿潴留,现综合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术后尿潴留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15~80岁.痔术后30例,痔合并肛瘘、肛裂术后35例,肛瘘术后12例,肛周脓肿术后10例,肛裂术后13例.年老体弱者30例,前列腺肥大者35例.
作者:孙德礼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探讨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根据直肠癌病类型、直肠指诊、腔内超声、盆腔CT和MRI检查结果,对低位直肠癌662例用支撑吻合法实施保肛手术.外科切除范围除残端肛侧直肠(肛管)、肛提肌、肛门内外括约肌、坐骨直肠窝脂肪组织、肛周皮肤外,与Miles手术相同.低位直肠癌保肛率68.1%,其中距齿状线0~2cm 17.4%,3~4cm 71.0%,4cm以上94.4%.252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保肛组62.5%,Miles手术组60.9%.局部复发率:保肛组6.7%,Miles手术组10.0%.保肛组吻合口漏1.5%,吻合口狭窄2.8%.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用支撑吻合法可以完成从盆腔内到肌间沟内任何平面的结肠-直肠(肛管)吻合,可以保证其根治率和术后良好的排便功能.
作者:杨向东;曹暂剑;张琦;周勇;安辉;韩方海;吴凌云;李相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们采用布利合剂局部麻醉行肛门病手术2 800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 580例,女1 220例;年龄14~76岁.肛裂693例,肛瘘384例,肛周脓肿321例,内痔986例,混合痔300例,息肉7例,肛内异物21例,肛门尖锐湿疣46例,肛乳头肥大42例.手术种类有肛裂后侧位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切开术、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开挂线术、肛瘘切除、高位肛瘘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痔单纯结扎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内痔注射治疗、息肉切除缝扎术等,手术时间30~100min.
作者:田强;赵锦祥;田中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科2001年9月至2004年8月共收治复杂性肛瘘177例,通过积极手术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57例,女20例;年龄14~68岁;病程2个月至40年.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49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28例.有2个外口125例,3个外口24例,4个外口5例,2个内口23例.瘘管长度2~6cm,其中1例长达20cm.
作者:李修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们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8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5例,女10例;年龄10~64岁;病程1d至半年.其中深部脓肿2例,双侧脓肿1例.
作者:张广田;朱玉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患者男,61岁.因肛门坠胀疼痛,间断便血,大便不成形半年,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为混合痔,并间断治疗半年,效果不佳,要求手术治疗.专科检查:肛镜下见肛管皮肤黏膜轻度充血,12点处黏膜较脆,肛镜碰之出血;直肠指诊:距肛门缘约3~4cm的肛管黏膜12点处可触及一约5cm×6cm的包块,质硬,触之胀痛明显.肛镜下取活体组织行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前列腺癌.
作者:王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二期缝合治疗低位肛瘘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16~73岁;病程6个月至15年.
作者:雷华涛;关群;吴汉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探讨盐酸腹腔注射法制备金黄地鼠肠粘连模型的效果,将40只金黄地鼠分为5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腹腔注射1%与0.5%盐酸后的两组均100%发生了肠粘连,腹腔注射0.25%盐酸组肠粘连的发生率为87%,0.5%盐酸腹腔注射法与Galili法相比肠粘连发生率无差异(χ2=0.25,P>0.05).结果显示,0.5%盐酸腹腔注射法在金黄地鼠肠粘连模型的建立中是一种经济、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周力;李峰杰;魏志新;徐力华;王尊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bianmi便秘刘素玲等.福松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医药论坛杂志,2005,26(9):62.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术的临床效果,对该术式治疗62例下段直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62例中未发生再造肛门缺血坏死和狭窄、回缩.术后早期排便次数多,8~17次/d,无便意,口服止泻药,排便次数正常,术后28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大便成形.5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3.5%(58/62),平均随访4.0年,其中局部复发1例,局部复发率1.7%(1/58),3年生存率88.5%(46/52),5年生存率83.3%(30/36).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直肠癌术式.
作者:桑温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肝素酶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血管生成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7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肝素酶和VEGFD的表达.结果显示,肝素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素酶的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D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亦与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肝素酶高表达组VEGFD表达显著高于肝素酶低表达组(P<0.05).结果表明,肝素酶在促进结直肠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史良会;赵国海;夏亚斌;卢林明;徐国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术后肛缘水肿的200例患者采取低功率微波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6例,女74例;年龄17~78岁.其中混合痔外切内扎术98例(包括6例环切术),肛瘘切开挂线术47例,肛裂切除术38例,肛乳头肥大切除术12例,肛周尖锐湿疣切除术3例,外伤缝合术2例.
作者:王胜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科对肛肠病术后146例应用自制止血痛散进行换药治疗,发现对创口的止血、止痛、消炎、促进创口愈合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存仙;金石贵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