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灌肠加太宁栓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疗效观察

庞宏永

关键词:直肠炎, 溃疡性, 中药, 灌肠法, 太宁栓, 疗效
摘要:为观察中药灌肠加太宁栓对溃疡性直肠炎的治疗效果,将溃疡性直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中药灌肠加太宁栓治疗,对照组40例用柳氮磺吡啶、利多卡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综合评定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治疗组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P=0.025).治疗组1年治愈率、临床症状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药灌肠加太宁栓纳肛是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有效方法之一.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保留括约肌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与引流的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38例,并与同期采用切开挂线30例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保护肛门功能上优于对照组.

    作者:丁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灌肠加太宁栓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疗效观察

    为观察中药灌肠加太宁栓对溃疡性直肠炎的治疗效果,将溃疡性直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中药灌肠加太宁栓治疗,对照组40例用柳氮磺吡啶、利多卡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综合评定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治疗组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P=0.025).治疗组1年治愈率、临床症状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药灌肠加太宁栓纳肛是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庞宏永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补脾健运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观察自拟补脾健运汤治疗脾气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将中医辨证属脾气亏虚型UC 1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口服补脾健运汤;对照组60例口服补脾益肠丸.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自拟补脾健运汤治疗脾气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泽武;李新;罗泽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穴位注射及贴敷法治疗慢性结肠炎120例

    笔者采用穴位注射及贴敷法治疗慢性结肠炎12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8~75岁,40岁以上65例,15~39岁35例,14岁以下20例.

    作者:郭明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思密达灌肠结合肛肠内热磁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将确诊的109例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思密达灌肠结合肛肠内热磁疗法组)40例,思密达组(单用思密达灌肠组)35例,热磁疗组(单用肛肠内热磁疗法组)34例.疗程均为4~6周,疗程结束后行电子肠镜检查,并随访0.5年.结果显示,思密达灌肠结合肛肠内热磁疗法组总有效率97.5%,优于单用思密达灌肠组(82.9%)和单用肛肠内热磁疗法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思密达灌肠结合肛肠内热磁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疗效高、经济、简便、副作用小的优点.

    作者:吴青眉;蔡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频肛肠治疗仪微创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为探索高效低并发症、易操作又经济的重度环状混合痔治疗方法,将265例重度环状混合痔分为微创治疗组143例和对照组122例.对照组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根治性治疗,微创组利用高频肛肠治疗仪对组织细胞的热透射作用,对环状混合痔进行分步微创处理.结果显示,环状混合痔实行微创方法治疗,不仅术程短,术中无痛苦,而且恢复快,医疗费用低.对两组病例术后疼痛、出血、水肿脱出及便秘、复发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微创组除术后水肿脱出明显外,其余各项均较对照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利用高频肛肠治疗仪对环状混合痔进行微创治疗,对肛管的屏障性组织破坏少,根治性好,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扶农;鲁明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淋菌性直肠炎并发肛门狭窄1例

    患者女,24岁.因粪便排出困难,便条变细进行性加重1月余就诊.患者3月前出现里急后重、肛内灼烧感,排便时加重,有脓血性分泌物,在外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诊为溃疡性直肠炎.

    作者:王爱法;郭建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006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口服灌肠加芙蓉叶栓剂纳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

    为观察内服愈肠汤联合石黄汤灌肠加芙蓉叶栓纳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愈肠汤内服,每日1剂,同时用石黄汤灌肠和芙蓉叶栓剂纳肛;对照组56例,给予柳氮磺吡啶(SASP)口服加灌肠,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96.9%,对照组89.3%(P<0.05).结果表明,内服愈肠汤合石黄汤灌肠加芙蓉叶栓纳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媛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清肠宝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

    通过溃疡性结肠炎(UC)葡聚糖硫酸钠(DSS)动物模型,研究清肠宝调控UC的效果及对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清肠宝调控UC的机制.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标准模型组、正常组、清肠宝组和柳氮磺吡啶(SASP)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灌胃.各组于7d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4和IFN-γ含量;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结肠重量和溃疡点数;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清肠宝具有调控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及其Th1和Th2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作用.清肠宝具有防止DSS模型结肠重量减轻和减少溃疡形成的作用.

    作者:荣新奇;戴紫登;赵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口服与灌肠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口服,清热解毒止泻药物灌肠,在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作用.310例进行盆腔放疗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181例,对照组129例.治疗组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口服,清热解毒止泻中药灌肠;对照组以止痛、止血、消炎、止泻和保护肠黏膜等方法治疗,均自放疗开始2周后,至放疗结束后2周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出现的例数为49例、56例,持续时间为(12.3±3.9)d,(18.3±4.1)d,放射剂量(48.3±5.1)Gy,(41.8±6.2)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率治疗组为85.3%,对照组为73.2%;生活质量评分24.53±4.08,19.04±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药口服与灌肠能预防和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炳胜;刘军玺;刘秀芳;李永申;翟书悦;张海;雒书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讨

    为了减轻保留灌肠时患者的便意感,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对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进行探讨.将1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其余条件无差异的情况下,治疗组肛管插入深度20~35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患者便意感、保留时间及治愈率等情况.结果表明,肛管插入深度20~35cm时药物保留时间延长,便意感减轻,治愈率明显提高.

    作者:余彩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一次性治疗肛周脓肿合并肛瘘40例

    我院一次性治疗肛周脓肿合并肛瘘4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7~68岁.均为肛周脓肿合并肛瘘.治疗方法:骶麻,取骑伏位,以手指充分扩肛后,肛管内塞一小块纱布,在肛周脓肿皮肤痛处,或波动感明显处注入美蓝2ml,轻揉数分钟,然后在脓肿与肛门间作一放射状切口,排出脓液,探查脓腔,分离脓腔内间隔,取出肛管内纱布,辨认纱布上有无染色,预测内口的方向和部位,然后用左手或右手食指置于肛管内,另手执探针探测肛瘘内口.内口在括约肌上方,采取挂线治疗;内口在括约肌下方,采取切开及切除瘘管组织,创口敞开,术后坐浴治疗.

    作者:董宜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西药混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例疗效分析

    为探讨中西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对临床确诊的3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灌肠组20例,对照组15例.前者采取中西药混合使用保留灌肠治疗,后者采取静脉给药及口服中西药等方法治疗,灌肠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70% VS 53.3%,P<0.05).结果显示,中西药混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副作用少.

    作者:邓胜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肛管直肠瘢痕1例

    患者女,43岁.肛门坠胀不适,便秘与腹泻交替6年,于2003年11月就诊.检查:肛缘皮肤潮湿,肛管括约肌张力低,直肠严重充血,黏液多.排粪造影、肛门测压等检查诊断为直肠前突Ⅱ度,会阴下降.直肠内注射消痔灵硬化剂半月,上述症状加重,直肠充血并见溃疡,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和黏液.经直肠内灌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月余,直肠分泌物逐渐减少,仍坠胀、排便不尽、里急后重、坐卧不安、骶尾部痛持续至今.2005年7月再诊:距肛门约3cm可触及半环形4cm×4cm硬块,直肠充血.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前突Ⅱ度,直肠黏膜内套叠,会阴下降综合征.

    作者:王与胜;马娟;瞿万云;于洋;张树志;王传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痛泻要方结合认知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3例

    笔者应用痛泻要方加味结合认知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8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5例,女38例;年龄19~72岁,病程1~26年.以腹泻为主要表现者49例,便秘为主者19例,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者15例.全部病例均有腹痛,排便后可不同程度缓解.

    作者:姜德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三七消痔栓治疗肛门疾患疗效观察

    观察自行研制的三七消痔栓在肛门疾病中的疗效.经1 309例各类肛肠疾患观察,治疗组(应用三七消痔栓)651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九华痔疮栓)658例总有效率93%.结果表明,三七消痔栓对肛肠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后止血、抗炎、镇痛、促进创口愈合疗效肯定.

    作者:韩应和;海燕;王爱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安肠缓激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4例

    探讨安肠缓激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将61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口服安肠缓激汤治疗,对照组27例口服西药思密达及谷维素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2% VS70.4%,P<0.05).结果表明,安肠缓激汤治疗(腹泻型)IBS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惠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配合微波辐射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155例

    2001~2004年,我院用中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益气配合微波辐射的方法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UR),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立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西药灌肠治疗顽固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诊断明确的顽固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11例,经中药加利福平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配合口服SASP治疗,治愈4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9%,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表明,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难治性UC可获满意疗效.

    作者:丁喜坤;李娉;王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