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管直肠瘢痕1例

王与胜;马娟;瞿万云;于洋;张树志;王传英

关键词:肛管直肠, 直肠前突, 排粪造影, 直肠黏膜内套叠, 直肠内, 消痔灵硬化剂, 肛门坠胀, 脓性分泌物, 充血, 造影诊断, 黏液, 检查诊断, 会阴, 对症治疗, 卧不安, 抗生素, 肌张力, 骶尾部, 注射, 症状
摘要:患者女,43岁.肛门坠胀不适,便秘与腹泻交替6年,于2003年11月就诊.检查:肛缘皮肤潮湿,肛管括约肌张力低,直肠严重充血,黏液多.排粪造影、肛门测压等检查诊断为直肠前突Ⅱ度,会阴下降.直肠内注射消痔灵硬化剂半月,上述症状加重,直肠充血并见溃疡,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和黏液.经直肠内灌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月余,直肠分泌物逐渐减少,仍坠胀、排便不尽、里急后重、坐卧不安、骶尾部痛持续至今.2005年7月再诊:距肛门约3cm可触及半环形4cm×4cm硬块,直肠充血.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前突Ⅱ度,直肠黏膜内套叠,会阴下降综合征.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清肠宝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

    通过溃疡性结肠炎(UC)葡聚糖硫酸钠(DSS)动物模型,研究清肠宝调控UC的效果及对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清肠宝调控UC的机制.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标准模型组、正常组、清肠宝组和柳氮磺吡啶(SASP)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灌胃.各组于7d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4和IFN-γ含量;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结肠重量和溃疡点数;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清肠宝具有调控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及其Th1和Th2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作用.清肠宝具有防止DSS模型结肠重量减轻和减少溃疡形成的作用.

    作者:荣新奇;戴紫登;赵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频治疗机治疗混合痔86例

    我科应用电脑高频痔疮治疗机(长沙天任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混合痔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灌肠加太宁栓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疗效观察

    为观察中药灌肠加太宁栓对溃疡性直肠炎的治疗效果,将溃疡性直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中药灌肠加太宁栓治疗,对照组40例用柳氮磺吡啶、利多卡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综合评定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治疗组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P=0.025).治疗组1年治愈率、临床症状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药灌肠加太宁栓纳肛是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庞宏永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西药联合直肠点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8例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惠迪加中药直肠点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8例,经2个疗程,治愈60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3%.此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作者:王国川;胡景莲;陈建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保留括约肌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与引流的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38例,并与同期采用切开挂线30例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保护肛门功能上优于对照组.

    作者:丁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固肠止泻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

    我科用固肠止泻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20~74岁;病程0.5~20年.全部病例均经肠镜检查无黏膜损害及肠壁结构缺陷,无器质性病变.粪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3次以上无异常,排除痢疾、肠寄生虫病.

    作者:陶黎敏;陈火根;祝明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益肠煎剂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评价益肠煎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将益肠煎剂分为高、中、低浓度实验组与柳氮磺吡啶对比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结肠黏膜损伤积分及病理组织切片等指标.结果表明,益肠煎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而且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

    作者:刘希家;王荣;周天羽;王俊江;张扬;张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真人养脏化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6例疗效观察

    观察真人养脏化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将86例UC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真人养脏化裁方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近期治愈率与有效率两组分别为66.7%,96.7%和30.8%,80.0%(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内服中药比用西药治疗UC疗效好.

    作者:李铭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内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56例

    急性出血性直肠溃疡(AHRU)早于1981年日本报道,预后取决于原发病,如能止血,溃疡本身预后良好.本病的特点为直肠部位出血,但病因不十分清楚.我院以中药煎剂口服及自制通灌汤加止血灌肠散保留灌肠,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今报告如下.

    作者:范中来;柳越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思密达灌肠结合肛肠内热磁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将确诊的109例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思密达灌肠结合肛肠内热磁疗法组)40例,思密达组(单用思密达灌肠组)35例,热磁疗组(单用肛肠内热磁疗法组)34例.疗程均为4~6周,疗程结束后行电子肠镜检查,并随访0.5年.结果显示,思密达灌肠结合肛肠内热磁疗法组总有效率97.5%,优于单用思密达灌肠组(82.9%)和单用肛肠内热磁疗法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思密达灌肠结合肛肠内热磁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疗效高、经济、简便、副作用小的优点.

    作者:吴青眉;蔡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淋菌性直肠炎并发肛门狭窄1例

    患者女,24岁.因粪便排出困难,便条变细进行性加重1月余就诊.患者3月前出现里急后重、肛内灼烧感,排便时加重,有脓血性分泌物,在外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诊为溃疡性直肠炎.

    作者:王爱法;郭建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肛管直肠瘢痕1例

    患者女,43岁.肛门坠胀不适,便秘与腹泻交替6年,于2003年11月就诊.检查:肛缘皮肤潮湿,肛管括约肌张力低,直肠严重充血,黏液多.排粪造影、肛门测压等检查诊断为直肠前突Ⅱ度,会阴下降.直肠内注射消痔灵硬化剂半月,上述症状加重,直肠充血并见溃疡,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和黏液.经直肠内灌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月余,直肠分泌物逐渐减少,仍坠胀、排便不尽、里急后重、坐卧不安、骶尾部痛持续至今.2005年7月再诊:距肛门约3cm可触及半环形4cm×4cm硬块,直肠充血.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前突Ⅱ度,直肠黏膜内套叠,会阴下降综合征.

    作者:王与胜;马娟;瞿万云;于洋;张树志;王传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贝复济保留灌肠加中药内服治疗放射性直肠炎临床观察

    为探讨放射性直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将142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1例,辨证论治给予口服中药汤剂,同时使用贝复济保留灌肠.对照组71例,给予常规抗菌消炎止血药物加思密达等灌肠.治疗组痊愈46例,治愈率64.8%,有效率94.4%;对照组痊愈8例,治愈率11.3%,有效率45.1%.结果表明,贝复济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明显.

    作者:陈贡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频肛肠治疗仪微创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为探索高效低并发症、易操作又经济的重度环状混合痔治疗方法,将265例重度环状混合痔分为微创治疗组143例和对照组122例.对照组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根治性治疗,微创组利用高频肛肠治疗仪对组织细胞的热透射作用,对环状混合痔进行分步微创处理.结果显示,环状混合痔实行微创方法治疗,不仅术程短,术中无痛苦,而且恢复快,医疗费用低.对两组病例术后疼痛、出血、水肿脱出及便秘、复发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微创组除术后水肿脱出明显外,其余各项均较对照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利用高频肛肠治疗仪对环状混合痔进行微创治疗,对肛管的屏障性组织破坏少,根治性好,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扶农;鲁明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口服与灌肠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口服,清热解毒止泻药物灌肠,在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作用.310例进行盆腔放疗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181例,对照组129例.治疗组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口服,清热解毒止泻中药灌肠;对照组以止痛、止血、消炎、止泻和保护肠黏膜等方法治疗,均自放疗开始2周后,至放疗结束后2周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出现的例数为49例、56例,持续时间为(12.3±3.9)d,(18.3±4.1)d,放射剂量(48.3±5.1)Gy,(41.8±6.2)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率治疗组为85.3%,对照组为73.2%;生活质量评分24.53±4.08,19.04±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药口服与灌肠能预防和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炳胜;刘军玺;刘秀芳;李永申;翟书悦;张海;雒书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讨

    为了减轻保留灌肠时患者的便意感,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对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进行探讨.将1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其余条件无差异的情况下,治疗组肛管插入深度20~35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患者便意感、保留时间及治愈率等情况.结果表明,肛管插入深度20~35cm时药物保留时间延长,便意感减轻,治愈率明显提高.

    作者:余彩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西药灌肠治疗顽固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诊断明确的顽固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11例,经中药加利福平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配合口服SASP治疗,治愈4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9%,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表明,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难治性UC可获满意疗效.

    作者:丁喜坤;李娉;王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口服灌肠加芙蓉叶栓剂纳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

    为观察内服愈肠汤联合石黄汤灌肠加芙蓉叶栓纳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愈肠汤内服,每日1剂,同时用石黄汤灌肠和芙蓉叶栓剂纳肛;对照组56例,给予柳氮磺吡啶(SASP)口服加灌肠,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96.9%,对照组89.3%(P<0.05).结果表明,内服愈肠汤合石黄汤灌肠加芙蓉叶栓纳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媛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我科采用思密达粉剂和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家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按镜象辨证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采用按镜象辨证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并与传统的脉象辨证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30.0%,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的26.7%和93.3%(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按镜象辨证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改善UC临床症状和局部组织阳性体征方面有明显疗效.镜象辨证提高了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李敏;梁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