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涛
便秘是常见的症状,老年人、孕妇、儿童发生率很高.笔者发现在便秘的防治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佃温;徐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探讨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治疗方法,在乙状结肠镜下采用套扎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128例.手术时间15~25min,术后3~5d出院,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果表明,乙状结肠镜下套扎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且操作易于掌握,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邵飚;于艳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CFC)上消化道动力学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估.对29例CFC患者和10例健康自愿受试者(作正常对照组)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测定口一盲肠通过时间(OCTT),评估上消化道动力.CFC组OCT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结肠动力障碍组CFC患者OCTT异常的阳性率高于非结肠动力障碍组CFX患者(P<0.01).结果表明,CFC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动力障碍,结肠动力障碍组的CFC患者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更为明显.
作者:章阳;王业皇;季利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切挂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4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32例;年龄38~70岁.男性中有6例合并Ⅲ期内痔,女性中合并直肠前突21例,并直肠黏膜内脱垂26例.经过注射(封闭)、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18例.
作者:胡志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经骶部行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5例均为女性;年龄48~67岁,平均60岁;病程3~20年.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于骶尾关节处平行骶尾关节做一弧形切口,长10~12cm,切开皮肤、皮下、骶尾关节、固有筋膜后显露直肠后壁,于下段直肠由两侧向直肠前壁作分离解剖直到会师,游离直肠前突部,然后用3cm×15cm涤纶补片于直肠前方绕过前突部,用无损伤涤纶线把涤纶补片与前突部缝合固定,补片两端于直肠后方根据松紧程度缝合固定于直肠后固有筋膜及骶尾韧带上.冲洗创口后间断缝合固有筋膜及创口.
作者:赵广臣;王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科采用肠管脱出后注射法治疗小儿脱肛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4~12岁.
作者:张荣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穴位埋线加后位扩肛法治疗习惯性便秘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39例;年龄18~70岁;病程2~3年.10d以上排便1次5例,3~5d排便1次40例,隔天或每日排便1次7例.伴有肛裂24例,痔22例.全部患者都有长期依赖泻药史.
作者:周文华;王立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自拟润通汤治疗老年性便秘1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1例,女61例;年龄60~87岁,其中60~70岁69例,71~80岁31例,81岁以上者12例;病程4个月至20年.所有病例均排除肠道和肛门器质性病变.
作者:谷名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应用自拟升提汤治疗35例盆底松弛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平均59.5岁,病程0.5~11个月.药物组成及用法:炙黄芪30g,升麻5g,炒白术30g,肉苁蓉30g,生首乌20g,桑椹子20g,杜仲15g,桃仁10g.水煎服,每日1剂.15d为1疗程.
作者:于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研究微创法在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应用,采用微创术治疗耻骨直肠肌肥厚症便秘患者40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术式4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间疼痛程度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疼痛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平均瘢痕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微创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术式.
作者:韩玉娟;王明明;柳晓东;藏金林;杜爱华;祝迎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2000~2003年收治直肠前突患者102例,均为女性,年龄40~74岁,平均56岁,入院后行直肠前突修补术,现将手术前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美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加消痔灵注射及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27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2例,女141例;年龄9~86岁;病程6个月至12年.直肠黏膜脱垂Ⅰ度34例,Ⅱ度62例,Ⅲ度88例,内脱垂89例.采用单纯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73例,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加消痔灵注射术103例,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加消痔灵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68例.
作者:赵海静;茹金霞;杨秀丽;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手术治疗直肠内脱垂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21~68岁;病程8个月至30年.均行排粪造影检查明确诊断,18例同时行盆腔造影,3例同时行盆腔、膀胱及排粪三重造影,合并盆底疝8例,直肠前突6例,子宫后倾3例,膀胱脱垂1例.临床表现:31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骶尾部疼痛及便血,部分病人长期依靠泻药或用手法帮助排便.本组病人入院前均经保守治疗,其中12例曾行直肠黏膜注射硬化剂,无效后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朱绍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40岁.排便困难2年,5~7d排便1次,为干硬粪块,每天需服果导3~8片.粪嵌顿前2d行排粪造影检查,经肛门灌入钡剂.临床诊断为:(1)直肠前突;(2)耻骨直肠肌痉挛;(3)陈旧性肛裂.来院就诊前肛门憋胀伴下坠感,多次排便未能排出粪便及钡剂,局部使用通便栓、开塞露无效,腰背部、双胯疼痛,坐立不安,来院就诊.直肠指诊:肛管内有一约4.0cm×4.5cm大小之硬块堵塞肛门.
作者:海燕;郑嘉荣;魏卿;谢继庆;李华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探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对7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前切除术.7例随访3个月至4年,无复发、便秘,无术后近期死亡、并发症.结果表明,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卢庆华;蒋干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评价福松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福松;对照组26例,给予乳果糖.疗程2~4周.治疗组治愈率14.7%,显效率61.8%,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治愈率3.9%,显效率23.1%,总有效率84.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率、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福松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药物.
作者:常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耻骨直肠肌断离加直肠黏膜、部分直肠肌缝合治疗直肠前突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8例均系非经期经产妇;年龄29~61岁;病史1~27年.生育1~4胎,均系自然分娩.部分患者合并混合痔、直肠黏膜内脱垂或套叠等.直肠指诊在肛管上方的直肠前壁可扪及突入阴道的薄弱区,个别严重者将阴道后壁推至阴道外口.
作者:任天华;丁少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探讨一种可行的治疗结肠瘫痪症(重度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手术方式.有选择性地保留近端适当结肠肠段,将远端结肠之口侧封闭后旷置,用保留的肠段行结-乙/结-直吻合术.28例中痊愈25例(89.3%),显效2例(7.1%),好转1例(3.6%),总有效率100%.结果表明,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治疗结肠瘫痪症术式简单,疗程缩短,安全有效,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向东;曹暂剑;张琦;安辉;顾尽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探讨有效的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并防治术后便秘,对20例病人采用改良盆腔紧固术.术后随访1~6年无复发,无便秘.结果表明,改良盆腔紧固术能很好地解决直肠脱垂和便秘两大问题.
作者:孙军席;郭澎;王海霞;杨建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研究结肠钡气双重造影时,黏膜层的均匀涂布以及提高钡剂附着结肠壁的灌肠技巧,对616例采用钡剂-气体综合灌肠法,并与传统法2 388例比较.结果显示,钡剂-气体综合灌肠法较传统法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提高,不良反应减少,每人次所需时间从原来的50~60min缩短至13~14min.结果表明,采用钡剂一气体综合灌肠法造影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灌肠.
作者:朱平均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