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祖福;梁建华;杨余沙
为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穿孔及其梗阻造成近端肠管穿孔手术方式的选择,回顾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26例结肠癌穿孔及其梗阻造成近端肠管穿孔的治疗过程.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穿孔均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后恢复顺利;左半结肠癌穿孔及其梗阻造成近端肠管穿孔大多数行Hartmann手术,1例术后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果表明,右半结肠癌穿孔宜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左半结肠癌穿孔及其梗阻造成近端肠管穿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术式,大多数宜采用Hartmann手术.
作者:李培寿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探讨减少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端端吻合器吻合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35例中,2例发生了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7%.结果表明,精细的术中操作,肠断端良好的血供,端端吻合器吻合可达到较低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蒋祖福;梁建华;杨余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笔者于2003~2005年采用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例1]男,19岁,学生.因骶尾处溃口,流血水,反复发作1年于2003年8月20日入院.患者身高181cm,体重110kg,背部、肛周多毛.家族中其他人无相关疾病.
作者:管仲安;姜春英;管丽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探讨内口切开双侧超声刀处理治疗肛瘘的价值,对60例(单纯性肛瘘40例,复杂性肛瘘20例)肛瘘患者采用内口切开双侧超声刀处理方法治疗,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显示,单纯性肛瘘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21.6d;复杂性肛瘘一次治愈19例,一次性治愈率95%,平均治愈时间27.4d.术后随访0.5~3年,无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等后遗症.结果表明,内口切开双侧超声刀处理能有效地防止肛瘘术后并发症,不影响创口愈合时间.
作者:孙彦辉;曹永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研究应用高频电容场治疗仪对Ⅲ-Ⅳ度痔进行手术治疗.使用高频电容场门诊治疗的61例痔患者为试验组,传统Milligan-Morgan住院手术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中失血、术后疼痛、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水肿、手术时间、医疗费用等差异,并在术后1年进行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医疗费用低廉,在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则逊于对照组.术后1年随访两组在肛门狭窄、漏粪漏气、原位复发、排便困难等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Milligan-Morgan住院手术相比较,用高频电容场进行Ⅲ-Ⅳ度痔门诊手术,手术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廉、术中失血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
作者:刘朝晖;陈跃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直肠类癌是一种起源于直肠神经外胚层的APUD细胞系的肿瘤.在我国,直肠类癌占直肠肿瘤的0.14%~1.3%,好发于40~60岁.临床上直肠类癌很少见,误诊率极高,尤其是直肠类癌转移至肛周,患者以肛旁肿痛为主诉时,易造成误诊.现将2例直肠类癌肛周转移误诊为肛周脓肿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牟奇蓉;陈富军;伍静;王晓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深圳市保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制造的自动痔疮套扎器,应用范围较原痔核套扎器有很大的突破,既可套扎痔核,又补充了PPH术式(故称RPH术式),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作者:俞宝典 刊期: 2007年第10期
bianmi便秘钟紫凤等.顺行结肠灌洗技术治疗顽固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21.田洪裕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中华消化杂志,2007,27(6):414.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总结和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2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2例手术成功,1例手术失败.无输尿管损伤,无吻合口漏、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血性引流液较多2例(均为Miles术),1例有性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病例病理报告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残留.全组病例均得到随访,无腹壁穿刺孔种植转移,1例Dukes C期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肝转移,其余病例无复发、转移.结果表明,腹腔镜下行结直肠肿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郎建华;谢峰;高泉根;邱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笔者近期采用口服盐酸特拉唑嗪胶囊治疗肛门病术后急性尿潴留,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19~80岁.痔术后22例,肛瘘术后18例,肛周脓肿术后13例,其他疾病术后7例.伴良性前列腺增生23例.
作者:耿文兵;姜学高;李东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120例肛裂患者采用缝线方法治疗,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依据1978年全国肛裂专题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20例肛裂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16~50岁,其中20~40岁99例,占82.5%;病程6个月至25年,其中1~5年108例,占90.0%.
作者:于晓东;闫海鹏;赵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笔者自1999年7月至今采取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6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4例,女15例;年龄18~71岁,平均43.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34例,肛瘘切开术18例,肛裂松解术11例,肛周脓肿切开术6例.
作者:任建增;顾金水;于光辉;张丽娜;刘杰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的预防措施,对136例直肠癌行TM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单纯行TME手术8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发生率6.7%;行TME加双引流术4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发生率2.1%.结果表明,双引流可明显降低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是预防TME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鸿斌;王刃;由志刚;尹丽书;宋京力;苏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67岁.因肛周异物反复脱出不适月余来诊.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专科检查:肛缘右侧,截石位7点可见一紫褐色蚕豆大小表面粗糙的脱出物,表面有糜烂出血点,触之柔软,无明显压痛.肛内指诊7点位可触及花生米大小柔软的突起物,诊断为混合痔.
作者:张和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尤其是术中TME原则的普遍实施,使直肠癌手术的整体保肛率明显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如Parks术及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研究和开展,又将中下段直肠癌手术的保肛率推向历史的新高[1,2].处理好肿瘤的长期疗效和器官功能保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作者:邱辉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肛肠病术后切口换药对于手术成功非常重要.笔者自2003~2007年将制霉菌素联合京万红软膏、凡士林油纱条用于肛肠病术后换药160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军山;孙彬;陈辉;杨德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笔者2001~2005年采用局麻下手法复位结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嵌顿痔10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68例,女41例;年龄19~75岁,平均46.8岁.病程6h至7d,平均2.5d.内痔嵌顿31例,混合痔嵌顿78例.
作者:任建增;顾金水;于光辉;于志玲;庞国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治疗重度混合痔6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雄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观察红外线和微波理疗对肛周脓肿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将9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红外线理疗组)、B组(微波理疗组)和C组(对照组),分别观察理疗后排便时疼痛、脓血性分泌物、水肿等不适症状消失时间、挂线脱线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显示,A、B两组与C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两种理疗方法均能改善创口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消肿,促进创口愈合,缩短疗程的作用.
作者:董俞龙;黄少卿;周玉玲;黄昶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笔者应用传统方药生肌玉红膏对肛瘘术后创面进行换药,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2例肛瘘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生肌玉红膏组)32例,对照组(凡士林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瘘管深浅、创面大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常超 刊期: 2007年第10期